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煤炭地下气化——回收报废矿井中煤炭资源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茉  李华民  余力  梁杰 《中国煤炭》2001,27(1):22-23,29
介绍了在世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我国利用该技术回收报废矿井中废弃煤炭资源的工业性试验,阐明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回收废弃矿井中煤炭资源的有效途径,认为利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回收井工采遗弃的煤炭资源技术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能源仍然处在需求量大、资源高强度开发阶段,有必要认真审视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工作。通过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保存问题,基本摸清了煤炭资源状况。认为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主要受东西向、南北向“两横”和“两纵”构造带控制,在“九宫”分布不同区域资源赋存与开发程度不均衡,中东部地区开发强度大,西部资源丰富但勘查开发程度低。同时,对我国主要煤炭矿区典型矿井的煤炭资源采出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计算,研究了煤炭资源回采率的计算方法,得出目前技术条件下多数矿井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在24.3%~59.8%,直接反映了目前开采技术条件下我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实际采出情况。我国目前查明煤炭资源、储量20 a后大多将被开采和占用,保障能力不足,需要引起全社会对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视,提前谋划合理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现在开始勘查工作:一是加强中东部老矿区煤炭储量增储勘查力度;二是加快煤炭勘查开发战略西移,建设煤炭基地“双子座”;三是开展深部和复杂地区的地质条件精细勘查评价,助力煤炭资源、储量的储备能力提升,实现煤炭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是我国绿色煤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和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聚集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在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安全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西部煤炭资源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从煤系矿产资源协同勘查、生态脆弱区采煤保水及生态环境保护、矿井地质灾害精细预测预报、"互联网+煤炭地质"和煤炭清洁利用5方面分析了西部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西部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技术发展的3大方向:提高绿色煤炭资源的勘查精度,创建采煤保水技术体系,提升煤炭清洁利用地质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吐鲁番市煤炭资源赋存特点,对吐鲁番市“一区两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吐鲁番市煤炭消费现状和消费预测进行的分析表明,吐鲁番市虽然区域优势明显、煤炭资源丰富,但却存在煤炭产销倒挂、煤炭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不平衡、资源开发不充分、煤炭产业集中度低、先进优质产能占比低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吐鲁番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大力支持煤炭、电力、化工等企业共同投资开发煤炭资源,促进不同能源行业之间和上下游行业的融合发展;二是优先建成一批千万吨级示范矿井,提高集约化和优质产能占比;三是加快煤炭开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煤炭在当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占能源消费构成的70%。因此,充分利用、合理开发煤炭资源,不仅对改变矿井的技术经济面貌,更好地发挥基建投资效果、延长矿井寿命、缓和接续紧张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在解决能源困难方面,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 本文试图从我局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提高矿井煤炭资源利用和回收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有关部门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保证程度以及煤炭回收率等甚为关注。现把国外主要产煤国家在1984年前后公开发表的若干谈及煤炭资源回收率数字的论文简摘如下,供对照比较。这些资料虽较老些,但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煤田地质勘探中煤质工作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煤田地质勘探中的煤质工作在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矿井采掘设计、矿井煤质计划管理、合理搭配开采保证煤炭产品质量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煤田地质勘探中煤质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矿井煤炭资源,八一煤矿决定利用现有设备和井下生产系统对水采残余煤进行复采。文中对矿井资源利用情况;水采复采采空区残余煤炭;水采复采地质构造复杂区段残余煤炭;以及对水采复采的认识等分别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9.
文摘     
作者指出在煤的浅部建山西型特大矿井(年产300~400万吨),能全面加快煤炭生产发展的速度,有利于开发山西煤炭资源和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建议应将建设山西型特大矿井作为一项决策。山西型特大矿井是以多井筒、多分区大巷、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煤炭开采的日益加剧,各地的矿井开采条件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充分开采煤炭资源,必须认真研究各种条件下煤炭的绿色开采技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简单总结了深部矿井、瓦斯灾害严重矿井开采的技术与绿色开采理念的融合,包括深部矿井的地热利用、瓦斯预抽采、煤与瓦斯共采、矸石填充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煤炭资源管理是采煤企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煤炭的合理利用,矿井服务年限的延长、投资效益的发挥和生产稳定持续进行。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煤炭资源损失严重。1980年9月煤炭工业部技术委员会于山东枣庄召开会  相似文献   

12.
韩国斌 《煤》2012,21(8):30-31
我国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上十分复杂,受水害威胁的煤炭储量约占探明储量的27%,使大量的煤炭资源成为呆滞储量无法开采,直接影响矿井服务年限。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水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煤炭安全生产。故矿井防治水工作成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产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的研究则成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矿业快报》2007,23(6):5-5
青海煤业集团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努力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的规模化矿井,实现集约化生产,解决好煤炭产量增加问题,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供应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水库压覆煤炭资源开采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冲 《煤炭技术》2014,(7):291-293
水库压覆煤炭资源的开采既要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又要保护水库安全运行,做到煤炭开发和水库安全运行的双赢。以某水库压覆煤炭资源为例,根据水库属性和矿井地质采矿条件,运用垂直剖面法对水库压覆煤炭量进行了计算,采用影子价格计算法对压覆煤炭资源的机会成本进行求解,然后从导水裂缝带高度、开采方案的地表移动变形预计与采动影响分析以及裂缝对水库坝体的影响等方面,对水库压煤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水库压覆煤炭资源开采是可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目前国内矿井水处理技术现状,探索把矿井水资源化利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集成嵌入到煤炭生产过程,作为煤炭开采的必然行为同时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实现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同步开采模式。研究实施了矿井水处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矿井水井下处理就地复用及自动化监测和控制、井下突水工作面矿井水的有效分流与处理等关键技术,以及电吸附除盐技术在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主要使用的化石能源还是煤炭,我国又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炭资源的开采主要还是依靠瓦斯矿井,瓦斯极易爆炸,存在火灾隐患,强化矿井防灭火工作措施是十分关键的.矿井发生火灾可能导致工作面的封闭和大量煤炭资源的浪费以及这些煤炭开采设备的冻结,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晋华宫矿在煤炭开采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矿井在煤炭资源开发与管理保护方面的一些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突变理论,从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储量、生产能力、勘探程度、开发条件、环境五个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建立煤炭资源保障安全预警模型,划分了预警界限。在对资源储量、建设投资、煤炭供需预测等方面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保障安全预警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警度预报。未来黑龙江省的煤炭资源保障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应加强地质勘探,加大矿山建设投资,填补安全欠账,引进专业人才,改善开采条件和开采技术,提高煤炭采出率,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相似文献   

19.
曹细如 《西部探矿工程》2021,(4):159-161,165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最主要成煤时代为上二叠统,约占煤炭资源总量的99%;煤炭地下开采会遇到地下水涌入井巷并导致水害发生,矿井水害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从贵州省煤田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因素入手,运用水文地质理论分析探讨矿井充水特征显得十分必要,对今后指导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及矿井防治水方面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煤炭工业协调稳定发展与开发建设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煤炭生产、消费、进出口和基本建设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煤炭工业现状;从现有煤炭生产企业保有储量和资源量,可供开发的煤炭资源状况和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特点上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状况;分析并预测了我国煤炭供需情况;从新项目接续规模、煤炭基本建设规模、煤炭开发规划与布局和开发建设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煤炭开发建设的规划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