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采用H2O2-CH3COOH溶液体系对高硫煤进行了脱硫研究,结果表明,H2O2-CH3COOH的溶液体系可有效脱除煤中的硫铁矿硫和有机硫,实验获得的较佳脱硫条件是溶液初始的H2O2质量分数为10%,n(H2O2)∶n(CH3COOH)为10,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60min,液固比为3∶1,搅拌速率300r/min;在此条件下,煤中硫铁矿硫的脱出率和有机硫的脱出率均可达到65%以上.对该体系的脱硫机理分析表明,H2O2的氧化性在CH3COOH的催化作用下得以加强,促使反应生成更多的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羟基自由基(·OOH),这些自由基具有较高的电负性或电子亲和能,能够加速脱硫反应的进行,从而实现硫铁矿硫或有机硫从煤中的脱除. 相似文献
3.
4.
O_3/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和无选择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浓度、难降解和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水处理。考察了O_3/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在不同的处理条件(臭氧投加量、H_2O_2投加量、p H值、反应时间)下对实验室高浓度有机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影响,并通过页岩气采出水验证,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40 mg·L~(-1)、双氧水投加量为0. 7 mg·L~(-1)、p H值为5、反应时间为40 min时,其COD去除率达90. 41%,可排入城市管网;在相同条件下处理COD浓度为1426 mg·L~(-1)的页岩气采出水,COD去除率达88. 3%。 相似文献
5.
采用钛盐光度法测定O3/H2O2系统中的/H2O2,考察了pH值、O3/H2O2摩尔比、钛盐用量和显色时间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测定条件;通过加标回收率实验和对比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pH值为3.0、λ=385nm、草酸钛钾浓度2.5mmol·L-1和显色时间8min条件下,H2O2浓度0~45mg·L-... 相似文献
6.
利用O3/H2O2法对某制药厂产生的嘧啶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pH、反应时间、O3流量和H2O2投加量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pH为11.00、反应时间为70 min、O3流量为4 g/h、30%H2O2投加量为65 mmol/L时,废水COD、TOC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6.12%、70.34%和96.67%,B/C由0.05提高到0.33,可生化性明显提高,能够满足后续生化处理需要。 相似文献
7.
凹凸棒石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吸附剂,对小分子极性气体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如SO2,H2S和NH3等。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提高其脱除SO2的能力。文章采用热处理改性的凹凸棒石作为脱硫剂脱除烟气中的SO2,同时考察不同吸附温度下O2浓度和H2O含量对凹凸棒石烟气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50~200℃)内O2的存在没有影响凹凸棒石吸附SO2的吸附容量;当吸附温度低于100℃时,H2O与SO2存在竞争性吸附,极大的抑制了SO2的吸附;当吸附温度高于100℃时,H2O的存在对凹凸棒石脱硫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氧化脱硫技术中以H2O2为氧化剂的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脱硫技术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脱硫技术.曾经使用的氧化剂品种很多,但其中H2O2是研究最普遍的氧化剂.就以H2O2氧化剂的氧化脱硫技术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TNT的O3/H2O2降解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自制装置,采用连续投加O3、H2O2的方式,研究了O。/H:O:对废水中TNT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与Oa作用相比,O3/H2O2工艺可显著提高TNT的降解率,还可避免中间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在试验研究条件下,H2O2:O3的最优摩尔比为1,最佳初始pH值在11左右,利用缓冲溶液可维持反应体系pH值的稳定,但不利于O3/H2O2功效的发挥,反应适合在常温下进行,尽量避开40℃左右;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O/H2O2降解TNT偏离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停流光谱仪研究了异丙醇在T=298K和pH=3~11范围内O3 / H2O2复合氧化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异丙醇的O3 / H2O2复合氧化反应动力学随反应体系的pH值不同而不同.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反应相对于O3浓度、异丙醇浓度都为1级;在碱性条件下,异丙醇较容易被O3/H2O2复合氧化降解,总反应级数为2级,相对于O3浓度、异丙醇浓度和H2O2浓度分别为1级、0级和1级,可见异丙醇的降解速率与它的浓度无关.在T=298K,当pH值从9增大到11, 反应速率常数从3486.1(mol·L-1)-1·s-1增大到38239.2(mol·L-1)-1·s-1. 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异丙醇的O3/H2O2复合氧化是O3分子直接攻击异丙醇的反应占主导;在碱性条件下,自由基型反应占主导. 相似文献
11.
O_3/H_2O_2法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2O2协同臭氧氧化实验中,对于初始pH值为6.8的500 mL废水,在臭氧投加量为48 mg,0.1 mL H2O2在反应前加注到反应器的条件下,O3/H2O2工艺的COD cr去除率比臭氧单独氧化提高了7.9%。对于O3/H2O2工艺,其最佳H2O2投加量随废水pH值的增加而减少;一次投加H2O2方式的COD cr去除率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好于间歇投加H2O2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丙烯腈-乙腈萃取精馏进行模拟。采用NRTL热力学模型计算液相活度系数。模拟计算出的常压下气液平衡数据与文献相比较,较为吻合。通过C_3H_3N-C_2H_3N-H_2O三元物系剩余曲线与液液相平衡图分析了丙烯腈与乙腈萃取分离的可能性及丙烯腈-水共沸物分离的可能性。最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沿塔各组分浓度和温度分布曲线,均能达工艺分离要求。 相似文献
14.
A. Godoy Y. Tregouet S. Yapi Abe P. Molinie F. R. Diaz J. C. Bernde 《应用聚合物科学杂志》2000,78(14):2511-2517
Poly(tetrabromo‐p‐phenylenediselenide) (PBrPDSe) has been doped by IBr, H2SO3, and CH3COOH acids. The samples have been studi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have also been performed on pressed pellet samples. It has been shown by XPS and ESR that, after doping, positive charges are localized on Se atoms.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acid‐doped PBrPDSe exhibits an increase by about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However, the limit of 10−7 Ω−1 cm−1 appears difficult to overcome. This saturation effect could be attributed not only to charge localization on Se atoms but also to steric hindrance related to the substituent introduced on the backbone of the polymer.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8: 2511–2517, 2000 相似文献
15.
CuO/Al2O3吸附SO2后的氢再生及一体化回收硫磺:表征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SO2饱和的CuO/Al2O3可在400℃下的尾气循环过程中用还原剂H2对其再生. 在热重仪上进行程序升温还原再生实验,以考察尾气循环过程中吸附剂上Cu和S的相态变化. DTG曲线上分别于280和330℃处出现失重峰,表明吸附剂上的CuSO4在H2气氛中依次被还原为CuO和Cu. XPS表征结果则显示吸附剂上CuS由SO2和Cu反应生成. 在400℃、进口气H2/SO2摩尔比为1.5时的硫磺制备过程中,以H2再生后的CuO/Al2O3作催化剂,可获得50%以上的硫磺产率,表明在吸附剂的H2再生过程中生成的CuS是硫磺制备过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以BiFeO3和H2O2组成多相类Fenton体系催化降解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染料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8.5,BiFeO3用量为0.8 g/L,H2O2体积百分数为1.00%,染料废水初始浓度为150 mg/L,温度为313K,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孔雀石绿染料废水褪色率能达到99%以上.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该过程近似为一级反应,在313 K时反应速率常数为0.1062 min-1,表观活化能为40.886 kJ/mol. 相似文献
17.
以MgCl2·6H2O和NH4HCO3为原料,CH3COONa·3H2O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沉淀结晶法制备MgCO3·3H2O晶须,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CH3COONa·3H2O对晶须结晶过程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晶须在该体系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3%的CH3COONa·3H2O时可以成功制备长径比约为30的棒状MgCO3·3H2O晶须,CH3COONa·3H2O的存在促进了MgCO3·3H2O晶须的形成。该体系中晶须的生长过程:首先形成无定形的4MgCO3·Mg(OH)2·4H2O,之后无定形4MgCO3·Mg(OH)2·4H2O逐渐转变为MgCO3·3H2O并生长成较大长径比的棒状MgCO3·3H2O晶须。这是因为CH3COONa·3H2O电离产生的Na +选择性吸附在MgCO3·3H2O晶体轴向的(101)晶面,抑制了该晶面生长,而径向晶面生长速率未受到影响,从而促使无定形MgCO3·3H2O生长成棒状晶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