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考虑由于深部土的力学特性和深部水平土压产生机理不同于浅部,用于深部水平土压现行计算方法存有缺陷。该文分析了K0值计算深土水平地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结构与土耦合作用对深土水平地压影响不可忽视,应展开深入研究,完善深部岩土工程水平地压计算方法。这对当前我国资源开采,竖井安全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新巨龙矿井深厚表土薄基岩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问题,开展深厚表土层地表沉陷与冲击地压联动效应的实测研究。研究表明:深厚表土薄基岩首采综放工作面地表沉陷启动距约为114 m,仅为采深的1/7,远小于一般采场的启动距(1/4~1/2)倍采深。当地表进入充分采动阶段后,地表沉降速度与冲击地压存在明显的联动效应:地表沉降速度开始迅速增加时,工作面动压显现强烈;地表沉降速度迅速增加一般超前工作面动压显现。综合分析微震和地表沉陷数据,验证了岩层运动、地表沉陷与冲击地压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冲击地压预警的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4.
煤层注水不但可以防治冲击地压,而且还可以防治瓦斯和煤尘、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因此,必须重视煤矿的煤层注水工作。一、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原理冲击地压实质上是煤岩体突然被抛出的一种动力现象,是矿山压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冲击地压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强度准则能量准则冲击倾向准则K/K‘≥1式中б_1、б_2——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б_3、б_4——由于开采引起的附加应力和其它条件(如CH_4、H_2O、温度等)引起的应力;  相似文献   

5.
6.
该文针对南屯煤矿九采区深部开采煤层冲击的发生特点,指出了按煤岩体应力来源及加载方式分类的方法以及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将本矿区主采煤层冲击地压的发生划分为煤柱应力集中型、顶板应力集中型两种主要显现形式,在借鉴其他矿井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矿实际,制定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冲击地压是矿山开采中发生的煤岩体动力灾害之一,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问题日趋严重。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中,上部煤层开采对下部煤层巷道合理位置的确定与开掘时间的选择是工程面临的重大问题。两煤层应力的叠加、能量的积聚,造成冲击地压发生的强度增大,危害更加突出。因此,研究近距离煤层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对于保证相似条件的煤矿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煤》2016,(2):54-55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逐年开采,浅部资源已逐渐枯竭,新建矿井的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冲击地压灾害日益凸显。研究探索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规律,对防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结合陕西孟村煤矿,分析了高地压复合构造区煤层矿井冲击地压发生规律,为类似地质条件矿井的防冲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胡家河煤矿402103工作面褶皱构造区开采期间煤岩应力异常和强矿震事件频发问题,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分析了褶皱构造区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煤层和底板的应力演化特征,探讨了褶皱构造区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至褶皱构造不同区域时,褶皱构造区垂直、水平应力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特性;褶皱构造区工作面开采时,水平应力起主控作用,开采至背斜轴部区域时顶板围岩稳定性降低,开采至向斜轴部区域时底板围岩稳定性降低,开采至翼部区域时煤层稳定性降低;基于煤矿褶皱构造区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制定了402103工作面巷道围岩系统的顶板、煤层定向爆破释能降载防治方案,卸压后日均微震总能量下降47.6%,日均微震总频次上升16.7%,有效降低了工作面冲击危险性。研究结果对煤矿褶皱构造区工作面开采动力灾害防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煤层卸载爆破防治冲击地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冲击地压问题是矿山岩石力学中的难题之一,日益受到岩石力学界的重视。从我国32个冲击地压矿井的地质条件中不难看出,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这些矿井的煤层顶板大多为坚硬砂岩或石英砂岩,厚度为10~40m。过去,人们采用煤层注水和顶板注水方法处理坚硬砂岩顶板,有效地防治了冲击地压的发生。但是,由于注水方法所需设备大,工艺复杂,受岩石胶结性质的影响,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煤层卸载爆破作为防治冲击地压的一种方法,是在煤层中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地质应力对地质体的作用着手,结合围岩特征以及人为扰动因素的影响,对照实例,初步阐明了冲击地压产生的内在原因,探讨了目前形势下防治灾害的有效途径,从而有利于在技术层面上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乌东煤矿近直立煤层+450水平B3+6综放面为工程背景,对冲击地压发生前的微震事件时空演化规律展开研究,旨在识别近直立煤层冲击地压前兆信息,建立了反映煤岩体能量释放异常程度的微震能量和频次偏差值指标,分析了冲击地压发生前微震能量、频次、偏差值及空间分布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发生前,每日微震累计能量会剧烈波动并下降到一个较低值,微震频次则出现急升急降的变化,微震能量偏差值往往出现较高值,该值一般大于20,微震频次偏差值会经历一个峰值,该峰值大于0.8|微震事件在空间上向回采工作面集中,且大能量事件增多。研究结果对B3+6综放面及类似近直立煤层的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铁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186-187
阐述了深厚表土冻结法施工关键技术,提出了目前深厚表土冻结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目前冻结技术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孟志强  纪洪广  彭飞 《煤炭学报》2013,38(2):204-208
为研究深厚表土段井壁的破坏机理,提高井筒的使用寿命,指导已破坏井筒维修和为新设计井筒提供依据,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北煤田深厚表土段井壁附加应力的产生原因及大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附加应力由井壁和裹携土体重量产生,与地下水埋藏深度、土的容重、地下水层数有关,地下水埋藏越深,产生的附加应力越大,在基岩表面处的附加应力为89.91 MPa,远远超过了混凝土井壁的抗压强度。为避免井筒破坏,应采用方法是:增加井壁强度、保持原有水压、设法减少锥体的重量、井壁在应力集中处采用伸缩装置。  相似文献   

16.
以开滦集团赵各庄煤矿3137工作面的回采为背景,采用理论研究的分析方法,确定煤柱回采的危险区域,利用缺陷体的破坏作用降低煤柱的应力,使得3137工作面得以安全回收,同时也为解决复杂厚煤层煤柱的安全回采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直立煤层群由于特殊的煤岩赋存和开采方式,覆岩破断运动及其导致的围岩静载应力分布和动载扰动特征与缓倾斜煤层有较大差异,已有冲击地压灾害在近直立煤层群开采矿井(SICS)发生。为指导类似赋存矿井冲击地压防治,以乌东矿南采区典型近直立煤层群为工程背景,从诱冲机理、监测预警及防治技术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揭示了近直立煤层群压撬型冲击地压机理,建立了适用于近直立煤层的预警指标体系,提出了近直立煤层降载减撬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结果表明:近直立煤层群综放开采下冲击地压显现具有巷道顶底板侧不对称和岩体压撬显现特征;煤体所受顶板和岩柱的压撬作用是诱发冲击的基础静载力源,悬顶和层间岩柱破裂产生的动载扰动对冲击显现有重要诱发作用,近直立煤层群综放开采冲击地压是顶板和岩柱压撬效应耦合作用结果;各预警指标对冲击地压和大能量矿震均具有一定的响应,各维度和各系统预警指标综合预警可综合各自优势实现互补,提高预警准确性;深浅孔交替爆破可削弱对煤体的压载荷和撬动效应,现场实施后,微震日总能量和频次明显减少,顶板和岩柱每米能量104J以上微震事件较实施前平均减少了96%,卸压效果明显,冲击危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二采区3上煤、3下煤层间距为20m~30m,3下煤工作面回采时,上方的3上煤工作面已回采完毕。由于3上煤、3下煤工作面回采在时间上、空间上都较近,为了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对工作面进行冲击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及防冲研究,并对可能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防止冲击动力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利用“深部大倾角冲击地压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使深部冲击地压条件下的煤层得以安全开采。华丰煤矿采深已超过1 0 0 0 m,冲击地压成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深部大倾角冲击地压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使冲击地压对矿井的生产影响降到最低。该技术采用国际先进的岩石破坏过程数值分析软件,对深部开采、放顶煤开采与冲击地压的关系进行数值研究利用。在支护方式上,采用在放顶煤浅处支设连续顺托梁的措施,有效控制了顶煤失稳现象,采场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明显增大、峰值应力明显降低,改变了煤体的应力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