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6)
影片《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剧场内《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团为彩排争舞台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剧以各自的形式显示自己民族身份认同的情怀。白山茶、"桃花源"皆为民族身份认同的符号。影片以众生喧哗的舞台体现着后现代身份认同的去中心特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
影片《暗恋·桃花源》让我们看到几段不同的人生之路,其对人生的思考有强烈的寓言性,通过对其的分析发现,桃花源其实是潜意识中梦境的再现,既有"乌托邦"式的浪漫又有现实的讽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2)
一个舞台却上演两部不同话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情感表达,《暗恋》与《桃花源》的不期而遇,碰撞出暗恋桃花源的意趣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1)
《暗恋桃花源》(Secret Love In Peach Blossom Land)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此作于1986在台湾首次公演,自其问世以来就颇受业界赞誉,并屡次斩获大奖。不仅如此,《暗恋桃花源》的每一次重新上演都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正凸显了它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鉴于此,本文主要从美学层面阐释《暗恋桃花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5)
<正>导演:赖声川赖声川是台湾非常著名的话剧导演,最有名的剧便是《暗恋桃花源》,长演不衰,版本众多,个人偏爱92版。其实这是两个故事:《暗恋》与《桃花源》。《暗恋》中被战乱冲散的情侣,彼此一直在找寻,找寻过去的时光,找寻旧情人。过去的爱恋美好而热烈,台湾那么小又那么大,同在台湾却了无音讯,最后相见却白发苍然,只能空叹造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4):286-287
《暗恋桃花源》是由赖声川编剧导演的一部话剧作品,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这部话剧讲述了两个不入流的剧组《暗恋》和《桃花源》都租下了今晚的舞台彩排,在争夺舞台时发生了争执,但是双方都演出在即,无奈之下只能相互妥协轮流出场。影片运用套层结构叙事,上演了一部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赖声川导演也获得了1988年的"国家文艺奖"。故事中的两个话剧看似风格迥异,跨越了时间,又跨越了情绪,却能灵活地切换自如,这交错进行的两处戏,主题对峙却殊途同归,又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尘世悲欢。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话剧《暗恋桃花源》艺术价值上"大故事"中的双重交错,与商业价值上作品的精细制作,以及出色的行销方式相结合,使其传播效果大大增强。本文从叙事学、传播学的角度对其具体内容、营销方式与传播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着话剧《暗恋桃花源》的上演,近日,由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主办的"发现生活之美·2016大连国际话剧艺术节"启幕。这座全球第一座纯金属结构会议中心,正是由有着解构主义急先锋之称的奥地利蓝天组,与深圳的中孚泰联袂打造。一个是世界顶级的解构主义大师,一个是专注剧院建设的工匠,针对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声学设计、声学装饰及声光电集成等问题,蓝天组与中孚泰展开了一场纯金属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2001年,郑毅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2007年完成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研究生课程,现居北京。郑毅强的作品勾勒出一种非比寻常的气息,他擅于观察生活中不经意发生的细节,透过理性思考绘画结构、打破规则和再重组,试图让观者自主建立一个自由发展、颠覆习惯性的视觉体验。而这个体验带有空间的跨越性,给了观者一个开放性的思考空间。这次展览作品"幻光"的名字来源于诗人臧克家的诗词"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人的思考都是以自己为主体开始,我们要学会抽离自己的影子,不受固有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2)
<正>赖声川的戏剧《暗恋桃花源》是运用集体即兴创作的方法,构建"一古一今"两个时空交错的结构,以悲喜剧结合的形式创作出的一部典型具有现代剧场艺术的作品。在赖声川的表述中,"集体即兴创作法"分三个部分:一是角色的设定,二是导演根据作品的整体概念,依不同情形设定各种"状况"做为角色的"环境活动",三是在正式构架图完成后,导演回归传统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