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湟水流域进行现场查勘、历史考证和自然地理、水文特征分析,按综合判定干流的原则,提出了对湟水和大通河干支流关系的看法:湟水流域的干流仍为湟水,大通河是湟水的特殊支流。这种划分方法既可突显湟水和大通河自然地理的特殊性,又可传承湟水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保护了青海省人民的人文感情。  相似文献   

2.
湟水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流经湟源、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等市县,在甘肃境内汇入黄河,长373.9公里,流域面积32863平方公里。湟水有支流100余条,主要支流有大通河、北川河等10余条支流,年径流量50亿立方米,其中干流21.5亿立方米。 湟水流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回、藏、蒙古、土、撒拉等民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通河流域尕大滩和享堂两个水文站1952-2014年的逐月径流量资料,用不均匀性分析了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使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Morlet小波变换对径流量突变和周期性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通河流域的汛期主要为5-10月,尕大滩站和享堂站汛期径流量分别占全年的87. 81%和81. 9%。越向下游,大通河径流年内分配越均匀; 1991年之前,大通河上游和下游径流变化都呈下降趋势,1994年之后,上游尕大滩站径流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下游享堂站径流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上游尕大滩站径流量存在4、8、21a左右的周期震荡,下游的享堂站径流量则存在着3、6、31a左右的周期震荡; 1994年之前径流主要受气温和降水等气象的影响,之后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研究黄河上游径流复杂度变化特征,对揭示区域径流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灵活样本熵和多尺度熵对该区域干、支流12个水文站1956-2015年的年、汛期及非汛期径流复杂性进行测度,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复杂度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黄河上游干流的年径流呈不显著减小趋势,汛期径流减小的同时非汛期径流增大.支流除湟水民和站...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公路桥涵水文分区方法与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省公路桥涵水文分区的现状,通过分析河流的水情变化,论证了修正现行水文分区的必要性,并结合青海省河流的特殊性,对比了省内外一些典型的水文区划方法及水文因子。结果表明:①应根据流域水系、内外流区、沙漠面积等定性指标,以原水文分区为一级区划,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正并确定二级分区;②利用河川径流强度指标法进行分区划分时,分区指标为年平均降水量、岩土类型、河网密度和沟谷比重;③利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分区划分时,分区指标为年平均径流深、年平均降水量、气候带、河流补给形式及单位面积上50 a一遇设计流量,但只有黄河上游区、湟水大通河区可使用该方法;④青海省内沙漠面积较大,在分区时可将其划分为非产流区。  相似文献   

6.
湟水干流甘肃河段洪水来源有湟水干流民和站洪水、支流大通河享堂站洪水及民和站、享堂站水文断面一入黄口河段区间洪水。通过对洪水来源和组成的分析,利用民和站、享堂站实测洪水资料对湟水干流甘肃河段的设计洪水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曹俊峰  任松长 《人民黄河》1997,19(12):39-40,52
湟水干流地区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地区的干旱缺水已成为青海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引大济湟工程规划,拟从湟水支流大通河向湟水干流地区调水7.5亿m^3,发展灌溉面积10.5万m^2。从而将从根本上解决湟水干流地区的用水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谢有仁  李明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2):1391-1394
湟水下游甘肃河段属水文未控制区。利用湟水干流民和水文站和支流享堂水文站实测资料,对湟水下游甘肃河段年径流特征及设计年径流进行初步分析。同时也为这一地区水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湟水干流近60年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湟水干流1956-2015年海晏、西宁及民和水文站长系列天然径流资料,采用累计距平、滑动平均、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湟水干流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趋势性、突变特征及其周期性。结果表明:湟水干流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径流年际变化波动明显,经历了"丰—枯—丰—枯—丰"5个循环交替,目前处于丰水期。湟水干流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3站分别以0.0011×10~8、0.0247×10~8、0.0120×10~8m~3/a的幅度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小波分析表明湟水干流存在3a、9a及25a左右的振荡周期,其中25 a左右的周期振荡最强,为径流量序列第一主周期。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通河干流中、下游的天堂和享堂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累计距平、小波分析和M-K检验方法,分析大通河干流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周期、突变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大通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波动明显;中游和下游年径流量在1990年以前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1995~2015年两站径流变化趋势相反;1989年中上游年径流量发生突变,总体呈上升趋势;1999年下游享堂站年径流量发生突变,存在明显下降趋势。小波分析表明,天堂站径流量存在3,7 a及25 a的振荡周期,下游享堂站径流量存在3,6 a及30 a的振荡周期,大通河下游径流量小周期的转换要比中游径流频繁,下游径流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青海省湟水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在识别湟水及大通河等干支流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水源涵养退化、局部城镇河段水污染、水电梯级开发的河流生态影响等问题,研究提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策略,谋划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生态流量保障、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措施体系,建设高原生态水网和幸福湟水,对流域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民黄河》2020,(1):6-10
水沙情势变化定量归因是水文学和流域地貌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以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带的湟水为研究区,采用滑动t检验法、双累计曲线法系统分析了湟水干流径流泥沙的变化特征,量化评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湟水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56—2016年湟水干流上游石崖庄站径流量呈增大趋势,中下游站点径流量均呈减小趋势,各控制站输沙量年际变化呈显著减小趋势;径流量和输沙量表现出很强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各站径流量均在1980年、2004年左右发生突变,输沙量在1980年、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不同;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大通河干流各水文站径流资料代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通河流域尕大滩站以上径流深小于下游径流深,尕大滩站以上河段径流溯源度随河长增加而增大,尕大滩站以下河段径流溯源度随河长增加而总体呈现衰减趋势;大通河径流主要分布在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82.4%~88.4%,11-4月仅占全年的11.6%~17.6%,径流的年际变化不大;引大入秦工程建成通水后使下游享堂站径流减少,1995-2005年天堂站以下区间累计耗水量75.86亿m3。  相似文献   

14.
近60年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祁连山区的大通河上游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均显著增加,同时在冰川消融50%、冻土退化、源头797km2沼泽退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年径流深以6.0mm/(10a)趋势增长;基流分割表明,径流突变以来基流总量和占比均增加,8月基流量由谷值转变为峰值,汛后和枯水期基流显著增加;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气候弹性系数法对径流增量进行驱动因素定量分析,径流突变之后相对于基准期而言,年径流深变化+33.6mm,其中降水影响+18.3mm,潜在蒸散发变化影响-3.0mm,冰川融化对径流增量的影响至多为+10.0mm,剩余项+8.3mm为冻土退化和误差项的综合影响。由于各要素影响机制、持续时间各不相同,未来水文情势尚不明朗。  相似文献   

15.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青海的母亲河,也是青海东北部和甘肃中部的重要水资源。湟水名称最早见于汉代。今天的湟中、湟源、河湟地区,古之湟中、湟州、湟水县、湟中羌等均因湟水而得名。本文试就湟水、河湟地区、古湟中、湟中地、湟中羌等称谓进行溯源。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经过9年多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克服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等制约工期的不利因素之后,青海省"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输水隧洞于6月30日10时58分全线贯通。"引大济湟"工程是从大通河引水,穿越大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由"一总、两库、三十渠"(即调水总干渠、石头峡水库、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北干渠二期和西干渠)组成。工程所经之地,山脉阻梗,沟壑纵横.地质复杂多变。尤其调水总干渠大坂山引水隧洞作为"引大济湟"工程的突出难点和最难啃的骨头,是否顺利掘进成为整个工程的关键,调水总干渠主要承担从大通河流域向湟水  相似文献   

17.
湟水流域地表水资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海省境内湟水流域的降雨、蒸发、径流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本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雨的分布及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湟水流域地表水资源对三江源及下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湟水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又称西宁河、乐都水。湟水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宋代称之为宗河、邈川水,北魏《水经注》称之为湟水。湟水流域主要位于青海省东部,是该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湟水发源于大阪山南麓、青海省海晏县以北的噶尔藏岭,河源高程4200 m。东流经湟源、西宁、乐都、民和等县市,  相似文献   

19.
正一、流域概况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境内托莱南山的日哇阿日南侧,向东南流经武松塔拉、青石咀、门源县(浩门镇)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镇、永登县连城镇、河桥镇、红古区窑街镇、海石湾镇,出享堂峡注入湟水,全长574.12 km,流域面积15 133 km~2,其中甘肃省境内长度109.7 km,流域面积2 190 km~2,占总面积的14.5%。流域内多高山峡谷和森林草地,因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属典型的  相似文献   

20.
大通河位于祁连山区,开发利用程度低,实测径流基本为天然径流,1956—2000年平均径流量28.95亿m~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以水文气象要素明显的分界点1997年进行分时段比较,汛前径流明显衰减,汛后上游径流明显增加,中下游径流有一定减少,年均水资源减少1.72亿m~3。选择受冰川融水和冻土释水影响较小的中下游区间来水分析,得到蒸发增加减少径流深38 mm。基于上中游分阶段径流比较认为,枯季径流的增加来自冻结层下水的稳定释水,春季径流的减少由季节性冻土释水疏干和陆面蒸发增加导致,夏秋季径流的增加主要是冰川融水和冻结层上水转化成冻结层下水减少沼泽消耗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冰川融水消失,冻结层上水进一步转化,伴随着源头沼泽的消失,冻结层下水的增加对蒸发增加引起的水资源衰减有所缓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