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 NACE膜设计舰船冷却海水真空膜蒸馏淡化工艺流程,实验考察海水温度、海水流量、渗透侧真空度对产水通量的影响,通过连续运行实验考察膜通量的变化,并采取多种清洗方法比较膜通量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舰船冷却水真空膜蒸馏海水淡化的产水通量受海水温度、海水流量、渗透侧真空度影响显著,适宜操作条件为进料海水温度 70~80 ℃,海水流量 35~40 L/min,真空度 0.08~0.09 MPa。膜通量下降时采用 0.5 mol/L 稀盐酸清洗,通量能恢复98.8%。当海水流量40 L/min,水温80 ℃,真空度0.09 MPa时,膜通量达到18 L/(m2·h)。  相似文献   

2.
将蒸发式冷凝器应用于海水淡化装置中,并作为热源对海水进行加热加湿,将蒸发器作为冷源对海水降温除湿,通过建立试验台,测试海水淡化装置的性能,研究海水入口温度和空气入口湿球温度对海水淡化装置性能的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在喷淋水量为125kg/h,空气入口湿球温度为19.3℃,海水入口温度为32℃时,系统淡水产量可以稳定达到2.5kg/h。这种海水淡化装置的电耗率最小可以达到0.18kW·h/kg,是一种高效、节能并适合家庭用的小型海水淡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船用海水淡化装置是远洋船泊的必备设备之一,对产水水质特性及经济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搭建了一套板式蒸馏造水机性能测试平台,对系统产水pH和电导率随真空度变化规律以及进料水盐度和真空度对产水溶解性固体总量(TDS)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建立淡水成本数学模型探讨真空度和进料水流量引起的淡水产量变化对造水成本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油价、水价和渔船航行距离对淡水成本的敏感性问题。结果表明:真空度一定的情况下,进料水盐度升高,系统产水的TDS增大;真空度变化对系统产水pH影响不大,而对系统产水电导率、TDS和淡化水成本影响较大,且随着真空度的升高呈减小趋势。进料水流量为150L/h时,系统产水率最优造水成本最低,造水成本差价对油价的敏感性最高并且造水成本始终低于渔船运输淡水成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吸附/解吸原理,研制出了1套淡水产量为100 kg/h的海水淡化实验系统,研究了流过吸附/解吸床的供回水温差和冷凝侧和蒸发侧压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解吸床热水供回水温度和流量、吸附床冷却水流量等对系统产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解吸床热水供水温度和流量对淡水产率有显著影响。当进入解吸床的热水体积流量保持40 m^3/h不变,当热水温度从55℃升高到80℃时,系统的产水量从101.8 kg/h增加到191.3 kg/h;当进入解吸床的热水温度保持55℃不变,热水体积流量从18 m^3/h增加到33 m^3/h时,产水量从86.7 kg/h增加到119.6 kg/h;但进入吸附床的冷却水流量对产水速率的影响不太显著。所产淡水除挥发酚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氧化铝多孔材料进行减压蒸馏海水淡化实验,分别研究了海水的入口温度、流量以及蒸馏单元内的真空度对减压蒸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口温度的增加,减压蒸馏量呈抛物线增长的趋势,但不是无限增长的;减压蒸馏量随着蒸馏单元内真空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但是增加趋势没有温度对减压蒸馏量的影响大;减压蒸馏量随着海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流量超过40L/h时,减压蒸馏量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丙烯平板微孔膜,并对自制平板膜组件的膜蒸馏海水淡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膜制备条件及海水流量、温度、膜后真空度等真空膜蒸馏过程操作条件对聚丙烯平板膜组件海水淡化性能的影响,自制组件连续运行的小试结果表明:当真空侧压力为3kPa,进料温度为323.15K,流量为50L/h时,天津市渤海湾海水膜蒸馏过程的平均水通量达10.56kg/m·2h,产品水的脱盐率均在99.8%以上。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中试装置,研究了工作蒸汽流量、TVC抽汽温度、物料水流量等运行操作条件以及换热管倾斜布置对装置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工作蒸汽流量是控制装置淡水产量的主要手段,装置的淡水产量随工作蒸汽流量的增加而增大;TVC抽汽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淡水产量和造水比;装置的淡水产量和造水比均随物料水流量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在5‰的斜率内换热管倾斜布置还是水平布置对淡水产量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台2 t/d多效膜蒸馏与多级闪蒸耦合的海水淡化中试装置,开展了中试性能测试和条件实验研究,分析了操作温度、效间温差、真空度、料液温度、流量、浓度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操作温度从60℃升高到80℃,效间温差从4.5℃增大到8.0℃,产水负荷分别增大12.7%和减少9.5%;料液温度从75℃升高至90℃,产水负荷指数增大55%,膜通量从3.95 kg/(m~2·h)增大至6.12 kg/(m~2·h);渗透侧真空度从70 k Pa增大至82 k Pa,产水负荷线性增大25%,造水比减小4.5%。此外,料液流速和料液浓度对产水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利用低温蒸馏-喷雾蒸发集成工艺进行海水深度淡化的可行性,使用喷雾蒸发技术深度浓缩蒸馏淡化过程排出的浓盐水,并将余热用于驱动蒸馏过程。考察了蒸馏柱进液量、浓盐水喷雾量、加热空气温度及流速对淡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加热空气温度有利于淡水产量的提高,而为获得较高的淡水产量,加热空气流速、浓盐水喷雾量以及蒸馏柱进液量则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10—15 m3/h,0.4—0.6 kg/h和0.8—1 kg/h。对于该集成装置,蒸馏柱淡水产量、总淡水产量及淡水产量与输入淡化系统的蒸汽当量之比(造水比)分别可达5 kg/(h.m2),1 kg/h及1.2,回收率可以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膜蒸馏法处理吸收了硫化氢的碳酸盐富液,考察料液温度、流量、浓度及膜两侧真空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富液进口温度、流量和膜两侧真空度的增加导致膜总通量增大;选择性系数随温度和真空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流量增加而升高;初始浓度对脱除率影响不大。装置运行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温度为60℃,流量为250 L/h,真空度85 kPa,在此条件下,富液的脱硫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真空技术在粮食行业的应用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垦利石化总厂40万t/a常减压装置减压塔及附件,减压抽真空系统改造情况,通过改造,在原料油性质相同的情况下,蜡油收率由28%左右提高到30%左右,经化验分析蜡油质量合格,这样不仅提高了常减压装置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二催化装置提供了更多的原料,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鹰璞 《化工设计通讯》2002,28(3):42-44,51
该文通过对精馏、干燥真空工艺和蒸发真空工艺改造与优化的实例进行节能分析 ,提出对化工生产中真空工艺优化途径的看法 ,对节能降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室外真空排水系统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排水系统改变了室外污水管网单一的重力输送污水的传统模式,污水在真空排水系统中以一定的真空压差输送,系统管道只需保证覆土深度而不要求坡度进行敷设,具有与其他专业管线协调灵活,管径小、流速大、施工方便、投资低、不堵塞、卫生无臭气等优点。适用地形复杂、地面起伏大、坡降小、地下水位高的地区。真空接触启动、真空保压设备、系统安全监控以及系统的设计计算是真空排水系统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结合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了煤直接液化减压塔真空度波动的原因:减压塔顶不凝气的气量和组分变化、三级抽空器能力不足、空冷冷却能力不足等,提出了减压塔抽真空系统改造方案:增加三级抽空器、增加各级空气冷却器和一级空气冷却器前跨线。对减压塔抽真空系统改造后,提高了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油品收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分析比较不同聚酯工艺装置的真空系统 ,探讨其国产化的条件。进口聚酯工艺的真空系统各具特色 ,但基本设计思想都是在满足工艺要求前提下 ,要防止堵塞、延长运转周期 ,降低废水、废气排放量。国产 5P6 0 2 6 1型真空泵完全满足钟纺10 0t d终聚釜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氯水真空脱氯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氯碱工业中回收氯水的目的及方法。氯水喷射真空脱氯工艺是利用真空条件下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的原理,达到脱出大部分游离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哲 《当代化工》2005,34(6):389-391
针对抚顺石油一厂350 万t/a蒸馏装置设计中减压炉与减压塔平面布置存在的对减压转油线设计的不利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并解决了影响减压转油线设计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减压转油线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高真空多层绝热容器的结构、原理。从理论上提出了影响高真空多层绝热容器抽空的诸多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结合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真空粉末绝热低温贮罐的制造过程中、通过吸附器分子筛的活化、夹层真空系统的处理和充装珠光砂等工艺方法的改进,可较大地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并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