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含M盐(2-硫醇基苯并噻唑)的橡胶工业有机废水驯化活性污泥,筛选出8株菌。纯化后进行混合培养,对其生长条件进行分析后发现:复合菌适合在30~35℃的偏碱性条件下生长,能耐受50 g/L盐度的影响。当添加葡萄糖和尿素后对复合菌生长影响较大,同时可使橡胶工业有机废水降解率分别提高18.6%和7.56%;无机离子也对复合菌的降解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采用综合正交试验得出:葡萄糖、尿素、菌量、转速分别为2g/L、1 g/L、20%、80 r/min为复合菌的最佳降解条件,最高降解率为68.24%,从而提高了投菌法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2.
淀粉废水培养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株根霉M9和M17复配产生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并优化了马铃薯淀粉废水对该复合菌的培养条件.该絮凝剂具有投加量少、絮凝效果和耐热性好的特点.马铃薯淀粉废水对该复合菌的较佳培养条件为:废水COD 1 600 mg/L,添加0.3 g/L尿素、0.04 g/L磷酸二氢钾,无需添加碳源和调节pH,M9接种60 mL/L、M17接种40 mL/L后培养35 h.在此条件下,投加5 mL/L的发酵液即可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达到92.67%.经过培养微生物后的废水COD为510 mg/L,去除率93.60%,可直接经过好氧处理达标排放,或与净水混合后灌溉马铃薯种植基地,降低了工艺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投菌强化技术降解食品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惠 《净水技术》2005,24(1):12-14
研究了投加高效混合菌对食品工业废水的降解。结果表明,在 pH 7.0、温度30℃、通气时间为4h,废水COD浓度不超过1821.20mg/L时,投菌废水COD的去除率平均为 96.57%,降解后的废水 COD浓度平均为 53.45mg/L,远低于国家污水一级排放标准GB8978 1996(100mg/L)。研究证明,投加高效混合菌,显著地强化了活性污泥对COD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效降解焦化废水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焦化废水的更多种细菌为目的,应用了几种方法培养细菌,并对其降解效果和培养因素做了分析.通过2种培养基分离土著菌的效果比较,选择了一种焦化废水与营养物质混合配制的培养基,分离出的细菌中有20株对焦化废水的COD降解率在40%以上,且菌种具有一定的多样性.通过驯化的非土著菌对焦化废水的降解较差.用毒性物质驯化的焦化废水活性污泥,对COD的降解率提高了10%左右.某种菌剂比从其中分离的单株菌对焦化废水COD的降解率高35%左右.5株土著兼性菌的复合比单株菌对焦化废水COD的降解率高出20%.  相似文献   

5.
从某焦化废水处理站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6株优势菌,通过比较6株优势菌对焦化废水的降解特性,最终筛选到1株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该菌株对焦化废水的COD去除率为67.26%、挥发酚去除率为59.07%、色度去除率为45.26%。优势菌生长曲线分析表明,最佳工艺参数F/M值为3 000~60 000 kg BOD_5·(kgMLSS·d)~(-1)。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优势菌降解能力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通气量废水pH值,最佳降解环境为:废水pH值7、温度30℃、通气量0.8 L·min~(-1),此时,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平均值达到88.14%。  相似文献   

6.
从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和驯化了两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菌JA和JB,以核桃壳为吸附载体,制备固定化混合菌,采用响应面法对固定化混合菌处理含油废水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石油降解菌JA和JB活菌数量比为1∶2,原油质量浓度4 300 mg/L,p H值7.9,固定化混合菌投加量27 g/L,固定化时间28.5 h条件下,固定化混合菌在5 d时间内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69.94%,与模型预测值68.89%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
从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和驯化了两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菌JA和JB,以核桃壳为吸附载体,制备固定化混合菌,采用响应面法对固定化混合菌处理含油废水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石油降解菌JA和JB活菌数量比为1∶2,原油质量浓度4 300 mg/L,p H值7.9,固定化混合菌投加量27 g/L,固定化时间28.5 h条件下,固定化混合菌在5 d时间内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69.94%,与模型预测值68.89%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
纳米TiO2光催化法处理炼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对炼油废水中COD和NH3-N进行了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H值在7~8时,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2.5 g/L、COD和NH3-N的最佳光照时间为4 h时和2 h时,在废水CODCr、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 470、91 mg/L时,处理后分别下降到700、40 mg/L左右,COD和NH3-N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0.1%和55%.  相似文献   

9.
优势菌对焦化废水中COD和氨氮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生物降解率,采用活性污泥作菌种,对活性污泥的梯度驯化、优势菌的筛选和分离鉴定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得到5株优势菌,其中3株属于假单胞菌属,另外两株分别属于硝化杆菌属和微球菌属.对这5株的单一菌及其不同组合的混合菌进行了焦化废水降解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经优势菌处理48h后,COD的最高降解率为81.1%,氨氮为51.2%,初步得出:以焦化废水作为碳氮来源的梯度驯化法用于优势菌的筛选很有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对锅炉酸洗产生的复合有机酸清洗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电解质用量、废水p H、电流密度、初始COD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初始COD为3.74 g/L、pH为3.5时,在NaCl的质量浓度2 g/L、电流密度30 m A/cm2的工况下反应2 h,复合有机酸清洗废水COD降解率达到100%。对于高COD的清洗废水,通过控制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可完全降解有机物。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几种吸附载体对炼油废水COD降解菌的吸附效果,确定以麦麸作为该菌种的吸附载体。固态菌剂保存在5℃条件下存活菌数较高,添加脱氧剂对菌种存活有促进作用。固态菌剂保存1 a后,菌种浓度仍能达到8.3×10~8CFU/g,比液态保存菌种高4.15×10~3倍。以保存期为1 a之内的固态菌剂降解炼油废水,其效果与新培养的液态菌种相当,COD去除率均在82%以上;当保存时间1 a时,固态菌剂对炼油废水的降解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A/O工艺和接触氧化法,投加生物促生剂强化处理印染废水。研究了投加促生剂前后COD、氨氮、微生物数量、污水中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0.10%促生剂,COD基本维持在100~200 mg/L,去除率提高到85%左右,氨氮稳定在10~15 mg/L,去除率提高到75%~80%,微生物数量维持在4.5×108~4.8×108 CFU/m L。当促生剂的投加量增加到0.15%时,出水COD基本保持在100 mg/L以下,去除率在90%左右,载体上微生物数量维持在5.2×108CFU/m L。出水中主要物质有2种,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仍然是主要残留物质,但浓度比投加前降低了很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制备一定比例的零价铁-碳-铜(MFe-C-Cu)混合填料,耦合A2O生化工艺处理集中式混合化工废水,进行3个月的连续流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集中式化工废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满足该厂接管标准即COD≤500mg/L,NH3-N≤50 mg/L,TN≤80 mg/L,MFe-C-Cu耦合水解酸化对于有机氮氨化率提高15%以上,最终出水主控指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相比较原出水水质,COD去除率提高10%,NH3-N去除率提高20%,TN去除率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工艺处理油页岩干馏废水,考察了启动期反应器中COD和NH4+-N的去除情况,探讨稳定期污泥混合液回流比、碳氮比和进水方式对COD、NH4+-N、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液回流比为300%~700%,TN去除率由87.67%提高至95.99%,但混合液回流比提高至900%时,其对废水处理效果影响不大。废水COD和TN的去除率随进水碳氮比的升高而提高,碳氮比由3提高至8,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由91.39%、82.81%提高至96.33%、92.21%。进水碳氮比为3,采用分段进水,废水TN去除率为90.05%,可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聚合氯化铝絮凝处理焦化工业污水处理水的过程中引入一种精细化学品作絮凝增效剂,对焦化工业污水处理水进行再生处理。实验表明,絮凝过程中加入絮凝增效剂能大大提高焦化工业污水处理水色度和COD去除率;单独使用聚合氯化铝絮凝时,色度去除率为64.3%,COD去除率为47.3%,引入絮凝增效剂后,色度去除率可以提高到90%,COD去除率可以提高到55.7%,使焦化工业污水处理水的COD由200mg/L降低到88mg/L,色度由600度降低到55度。  相似文献   

16.
厌氧水解-好氧-吸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厌氧水解-好氧-硅藻土吸附工艺对某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COD总去除率达87.6%,色度总去除率达98%,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级排放标准要求.在给定条件下进行厌氧和好氧处理.并分别确定厌氧和好氧处理最佳反应时间为8~10 h和6~8 h;硅藻土在去除色度上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去除COD的能力,当硅藻土投加质量浓度≥5.0 g/L时,可使印染废水出水的色度和COD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要求;若色度和COD指标仅需同时满足二级排放标准要求时,硅藻土投加质量浓度为2.0 g/L.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菌群接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模拟淀粉废水为底物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分别采用淀粉废水、生活污水和二者的混合液为接种液,考察不同来源菌群接种下,MFC产电能力与废水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液接种时,MFC启动时间相对于淀粉废水和生活污水接种分别缩短了29.6%和26.9%,最大产电功率密度分别提高了156%和6.1%;COD、NH4+-N去除率略有提高。对利用混合液接种的MFC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当MFC基质pH为9,NaCl质量浓度为1.0 g/L,基质COD为3 100 mg/L,温度为30℃时,MFC的产电能力与废水处理效果最佳,产电功率密度达4.63W/m3,COD去除率为86.3%,NH4+-N去除率为82.6%。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纤维素乙醇废水厌氧出水的可生化性,采用臭氧氧化法对其进行强化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初始p H及反应温度对纤维素乙醇废水可生化性、COD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8~10,臭氧投加量为5 g/h,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30℃的最优条件下,出水COD为1 450 mg/L左右,COD去除率稳定在35%左右;出水氨氮为220 mg/L左右,氨氮去除率稳定在40%以上,出水BOD_5/COD由0.1提高到0.3左右,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酱油废水组分复杂、色度较高的特点,在(35±1)℃下,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对酱油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了该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脱色效果和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当色度由150倍逐步增至750倍,COD由500 mg/L逐步增至6 500 mg/L时,色度去除率均在30%以上,最高可达50.2%,各格室色度沿程呈递减趋势;COD去除率维持在91.0%~95.1%。在COD去除率一定的情况下,当HRT为20 h时,色度去除率最高,为4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