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渗滤液处理厂的二级A/O池+外置超滤处理工艺内应用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进水C/N平均值为1.71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运行条件,使得短程工艺较全程工艺的需氧量减少26%;系统亚硝盐积累率达87%,AOB逐渐取代NOB成为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2.
在DO质量浓度为1.5 mg/L、温度为28℃等条件下,NO2--N积累率>50%,系统实现短程硝化。硝化率为77.35%,反硝化率83.25%,SND率64.74%,HMBR实现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COD平均去除率为91.61%,NH3-N去除率77.34%,TP去除率45.13%,且膜对COD、TP有截留作用。在系统实现耦合作用后对有机物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处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在30~35℃、不调节pH值(7.01~8.33)的条件下,通过人为添加氨氮控制游离氨浓度(25mg·L-1),在SBR中6d内成功启动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在处理低C/N比城市污水时的总氮脱除效果要优于传统的全程硝化反硝化,当反应器运行稳定后,溶解氧的浓度和高游离氨不再是影响NO2--N浓度累积的主要因素,NO2--N/NOx--N始终保持在80%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脱氮效率,利用污泥厌氧水解产物替代10%进水,为反硝化阶段提供附加的部分碳源,两工艺联合后处理效果良好,出水TN平均浓度和去除率分别为13.39mg·L-1和74.9%,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生活污水不同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产量及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巩有奎  王赛  彭永臻  王淑莹 《化工学报》2010,61(5):1286-1292
利用好氧-缺氧SBR反应器和全程曝气SB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分别实现了全程、短程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研究了不同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及释放情况,同时考察了不同DO条件下同步脱氮效率及N2O产生量。结果表明,全程、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N2O主要产生于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有利于降低系统N2O产量。全程、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中N2O产量分别为4.67、6.48和0.35mg.L-1。硝化过程中NO2-N的积累是导致系统N2O产生的主要原因。部分AOB在限氧条件下以NH4+-N作为电子供体,NO2-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最终产物是N2O。不同DO条件下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的产生表明:控制SBBR系统中DO浓度达到稳定的同步脱氮效率可使系统N2O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以低COD/N人工模拟废水为基质,研究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内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进水COD和NH4+-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40 mg/L,以K1型填料为载体(填充率为40%),DO控制在3~4mg/L,20 d后有稳定的生物膜形成。生物膜完全成熟后,每个填料上平均生物膜量为33.5 mg,出水COD和NH4+-N去除率平均分别达86.68%和97.25%,NO2--N基本无累积,NO3--N的质量浓度均保持在5 mg/L以下,TN去除率在后期最高达90.6%,计算得到SND率达91.66%,结果证实在单一反应器内实现了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动力学模拟得出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NO3--N饱和常数为5.83 mg/L,大于单级反硝化过程中的硝酸盐氮饱和常数。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实现低C/N比生活污水高效低耗稳定脱氮,在常温条件下,对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及脱氮性能进行研究,在常温,高DO(2.5 mg·L-1)条件下,采用实时控制结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可快速启动短程硝化,亚硝积累率达到95%以上。由于生物膜的独特结构可为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提供良好的厌氧环境,因此选用生物滤池来实现厌氧氨氧化,启动期间克服了温度变化的影响,第173天后,NH4+-N和NO2--N去除率达到90%以上,TN去除率达到80%,Anammox滤池成功启动。后续将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通过逐步提高滤速启动耦合系统,Anammox滤池滤速可提高到0.5 m·h-1,总氮容积负荷达到0.75 kg·m-3·d-1。系统出水TN平均浓度为8 mg·L-1,实现了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稳定高效地处理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7.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特殊水质特点,研究了游离氨(FA)与游离亚硝酸(FNA)对A/O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垃圾渗滤液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氨氮平均增大到300 mg/L时,系统可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反硝化,亚硝态氮积累率达到60.79%,并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进一步提高,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初始氨氮浓度对系统硝化类型有极大影响,FA与FNA的交替抑制作用是系统启动并维持稳定短程硝化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短程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介绍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脱氮机理,分析了温度、DO浓度、游离氨浓度、游离亚硝酸浓度、pH值、泥龄及有机物浓度7个方面对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探讨如何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来达到亚硝酸盐的积累,最终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提出了一些常用脱氮工艺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控制参数,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简要地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机理,分析了温度、DO、pH、C/N、泥龄以及抑制性物质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介绍了短程硝化动力学,并对今后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试验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自配葡萄糖水为原水,采用A/O-超滤膜组合工艺进行短程反硝化脱氮,测定了不同溶解氧(DO)浓度下NO~-_2-N的积累率,考察了碳氮比(C/N)、DO浓度对短程反硝化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N为3、DO浓度为0.8~1.0 mg·L~(-1)的工况下运行,脱氮效果最佳,出水TN含量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与传统全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短程反硝化具有脱氮效率高、碳源投加少、能耗低、污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MBBR中HRT与pH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经济高效的生物脱氮工艺,在MBBR中进行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研究,考察了HRT与pH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在室温、不控制溶解氧的条件下,NH_4~+-N与COD去除率随着HRT的延长而增大,出水NO_2~--N随着HRT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少,当HRT为8h时出水NO_2~--N最高;当pH由5增加到10时,COD去除率的变化较小,NH_4~+-N去除率和出水NO_2~--N则随着pH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pH在8~9时对NH_4~+-N的处理效果最好,出水NO_2~--N最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竹丝/陶粒混合载体(体积比1∶1)生物膜反应器的水质净化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特点。结果表明:混合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对污水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4.7%~89.4%、56.9%~96.8%和70.1%~95.8%,出水NO_3~--N、NO_2~--N没有出现积累,具有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另外,微生物种群特性研究表明,竹丝表面以有机物降解菌、有机物水解菌、脱氮菌、解磷菌等为优势菌,而陶粒表面以有机物降解菌、有机物水解菌、硝化菌、丝状菌等为优势菌,微生物种群具有良好的强化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研究,开发了好氧/厌氧/好氧/缺氧(O1/A1/O2/A2)生物脱氮新工艺并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考察了NH4+-N、COD、TN对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平均为3 012.9 mg/L,NH4+-N、TN、挥发酚、总氰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0.5、608.4、361.8、34.5 mg/L;出水COD平均为81.7 mg/L,出水NH4+-N、TN、挥发酚、总氰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9.9、0.1、0.1 mg/L,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A/O工艺处理这种焦化废水TN偏高,而用O1/A1/O2/A2工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TN脱除。考察了温度、DO、pH对短程硝化影响。结果表明,在DO质量浓度为1.0~1.5 mg/L、温度在30~35℃、pH 7.5~8.0,系统能够进行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不同硫酸盐浓度对好氧反硝化菌铜绿假单胞菌CP1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盐浓度的增加,菌株CP1反硝化时间逐渐缩短,脱氮速率加快,硫酸盐为300 mg/L,菌株CP1获得最优的脱氮效果;当硫酸盐增加到750 mg/L时,反硝化时间大大延长,脱氮速率降低。在硫酸盐为450 mg/L时,菌株获得最大的脱氮速率,可达到48.83 mg/(L·h)。在0~1 200 mg/L硫酸盐质量浓度范围内,出水均无NO2--N累积。硫酸盐含量在整个反硝化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指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随后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的生物脱氮过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其关键是如何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机理,以及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多种因素,包括C/N、 FA (游离氨)、 DO、 pH等,探讨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实现的主要工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强 《水处理技术》2020,46(1):79-83
为了实现高氮豆制品废水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与稳定运行,采用了游离氨(FA)耦联溶解氧(DO)的策略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当ρ(DO)在0.2~1.2 mg/L时,豆制品废水均能成功启动亚硝化,并且随着ρ(DO)的增加,达到完全亚硝化的周期数增加。ρ(DO)的升高促进硝化速率,并且当ρ(DO)在1.2~1.5 mg/L时,初始硝化速度为8.5 mg/(g·h),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在FA耦联DO控制豆制品废水短程硝化过程中,而当ρ(FA)控制在6.5~7.0 mg/L时,豆制品废水短程硝化进入稳定期,Nitrosomonas europaea和Nitrosomonas stercoris增加至30.5%和21.3%。  相似文献   

17.
高氨氮垃圾渗滤液SBR法短程深度生物脱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应用SBR系统对该类废水短程生物脱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重点考察了短程生物脱氮实现、稳定及系统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经过95天的运行,SBR系统成功实现并维持了稳定短程生物脱氮,平均亚硝积累率在92.5%以上.获得了稳定的脱氮性能,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在97.2%和91.7%以上.DO、ORP和pH曲线的特征点能够准确判断硝化和反硝化终点,可作为SBR处理垃圾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过程的控制参数.相对于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对FA、FNA更敏感,因此两者协同作用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再辅以过程控制,能够准确判断硝化终点,实现NOB从系统硝化菌群中逐渐被淘洗,AOB成为优势菌种的目标,这是系统长期维持稳定短程生物脱氮的决定因素,FISH检测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氨氧化细菌富集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氨氧化细菌的富集培养方法.采用该技术培养30 d,氨氧化细菌能够富集达到90%的亚硝酸盐累积率.同时进行了扩大规模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为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硫磺/石灰石自养反硝化系统的脱氮性能,并探究系统N_2O的产生和排放规律,采用均匀填充的上流式硫磺/石灰石生物滤池反应器,研究了2组HRT下,不同进水NO_3~--N浓度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及N_2O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进水NO_3~--N浓度为(54.46±1.15)mg/L、HRT为2.5 h时,反应器容积负荷最大且对NO_3~--N去除率最高,可达99.93%,系统无NO_2~--N累积,出水N_2O低于0.86 mg/L;另外,研究发现NO_3~--N浓度随反应器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N_2O浓度随着反应器下部NO_2~--N的富集逐渐增加,并随上部NO_2~--N的还原而逐渐减小;进水NO_3~--N浓度增大,N_2O累积量峰值点沿反应器高度逐渐上移,因此该系统仅能处理较低浓度NO_3~--N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