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研究设计了动态气路模拟室内甲醛并提供一定浓度的甲醛,研究了活性炭、沸石负载氧化亚铜和氧化亚铜掺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对甲醛气体处理效果来测试其催化性能,分析动态光催化剂效果;结果表明,在无光和可见光下,沸石负载的氧化亚铜做催化剂来降解甲醛,趋势基本平稳。掺杂氧化钨的氧化亚铜在可见光下,去除效果高于无光条件下,但是差别不是很大。无光或可见光条件下,活性炭负载氧化亚铜的去除率是最高的,活性炭本身去除效率随着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而氧化亚铜和氧化亚铜掺氧化钨催化剂的去除率保持平稳,这也反映了催化剂相对于吸附剂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细木工板结构对甲醛释放规律的影响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JC-1型环境测试舱模拟室内环境,测量细木工板中甲醛的释放浓度,考察了细木工板结构对甲醛释放的影响,用活性炭、甲醛封闭剂、光触媒和空气触媒控制细木工板中甲醛的释放. 结果表明,细木工板中甲醛释放通道主要为端面,且板材内部结构疏松时甲醛释放剧烈;甲醛封闭剂和活性炭吸附控制细木工板中甲醛浓度的效果理想,平均效率分别为56.05%和52.83%,甲醛浓度在短时间内降到低于Ⅱ类和Ⅰ类民用建筑工程标准.  相似文献   

3.
李扬  张扬  陈宣龙  龚勋 《化工学报》2020,71(2):777-787
钙基吸附剂循环CO2吸附性能对增强式生物质气化连续高效制氢起重要作用。采用将CaO颗粒分散在惰性载体中的方法并结合挤压成型技术制备了合成吸附剂颗粒。为了筛选循环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剂,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循环吸附性能测试。基于热重测试结果开展了吸附剂循环利用条件下的增强式生物质气化制氢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惰性载体能延缓CaO烧结,提高吸附剂的循环吸附能力;挤压成型过程会破坏吸附剂原有孔隙结构,导致吸附剂颗粒吸附性能不同程度降低,其中CaSi75p、CaAl75p和CaY75p三种吸附剂循环性能较好;添加以上三种吸附剂颗粒均可显著提高生物质气化合成气中H2浓度及产率,5次循环过程中气体成分和产率变化不大,表明吸附剂循环吸附能力和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沸石分子筛用于VOCs吸附脱除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对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吸附法可有效富集低浓度VOCs气体,成本低、易操作,是末端治理去除VOCs的主要技术。沸石分子筛具有高度有序、孔径可调的微孔孔道,可实现VOCs分子的选择性吸附,且热稳定性极佳,易于脱附再生,是一种优良的VOCs气体吸附剂。本文分别从沸石分子筛的结构性质、复合型分子筛吸附剂以及整体式分子筛吸附剂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沸石分子筛用于VOCs吸附脱除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变换骨架拓扑结构以及补偿阳离子类型,可实现对VOCs分子进行选择性吸附;提高结构疏水性可有效降低高湿度条件下水分子对VOCs的竞争吸附,增强分子筛吸附剂的环境适应性;通过孔道多级化或与其他介/大孔构建复合型吸附剂,可提高分子筛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对VOCs的吸附容量;沸石分子筛可构建为整体式吸附剂,相较于颗粒型吸附剂,其机械强度更高,应用性更强。文章还指出,作为整体式分子筛吸附剂的典型代表,分子筛转轮吸附技术在高通量、高压降等吸附工况条件下均表现出极佳的VOCs吸附脱除效率,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排放VOCs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天然沸石负载壳聚糖吸附废水中铅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天然沸石离子交换特性和壳聚糖在溶液中带有的正电荷,将80目天然沸石与65%脱乙酰度壳聚糖的0.5%醋酸溶液混合,使壳聚糖负载在天然沸石上,制成颗粒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Pb2+.最佳工艺条件是壳聚糖与天然沸石质量比为120,颗粒吸附剂用量为15g/L,废水中Pb2+质量浓度不大于100mg/L,pH为4~4.5,吸附平衡时间为8 h,Pb2+去除率为99%.与活性炭吸附法相比,天然沸石-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效果相近,成本仅为其1/6.与单一的天然沸石或壳聚糖相比,该吸附剂对Pb2+离子的吸附能力强,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部分地区污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排水氨氮超标的问题,通过制备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结合吸附试验、表征分析和中试试验对改性沸石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考察了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最佳的制备工艺与氨氮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有着更多的钠型沸石与孔道;在NaCl浓度为1.5 mol/L,搅拌时间为3 h,加热温度为75 ℃时,平均氨氮去除率与吸附量分别达到83.51%和0.840 mg/g;中试试验结果显示,经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过滤后的水中氨氮含量稳定在2.0 mg/L以下,且吸附剂可再生后重复使用。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活污水氨氮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去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NOx废气,采用吸附能力强的天然沸石和能够与NOx发生反应的消石灰经特定工艺制成复合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测定了不同空速和湿度下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在实验取值范围内空速越低,气体相对湿度越高,复合吸附剂对NOx的吸附效果越好.通过测定穿透曲线,得出该吸附剂对NOx的饱和吸附容量为0.18 g/g.  相似文献   

8.
改性沸石对气态汞吸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消耗量小、性能高效的燃煤烟气脱汞吸附剂,采用活性MnO2浸渍、FeCl3浸渍和不同温度下渗硫等方法,对沸石进行了改性,制得一系列改性沸石吸附剂。采用固定床吸附的方式,对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效果进行了测试,筛选出一种高效、廉价的MnO2浸渍沸石吸附剂,和原沸石吸附剂相比,改性沸石吸附剂对汞蒸气的吸附能力有较大提高,有效吸附时间大大增加,在有效吸附时间内,穿透率大大降低。改性后的沸石吸附能力大大提高的原因在于其吸附过程中,除了物理吸附,还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
科技简讯     
《无机盐工业》2006,38(7):60-60
天然沸石颗粒吸附剂对Cr^3+的吸附性能及再生研究;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制备及其表征;硅藻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氧化型聚硅酸铁混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环境测试舱模拟室内环境,测定其中的细木工板的甲醛释放浓度,考察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其释放的影响;分析细木工板中甲醛气体扩散机理,并进行实际室内环境中细木工板释放甲醛实验,与模拟室内环境对比;最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对实际室内环境中细木工板甲醛释放规律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升高,板材释放的甲醛浓度增加,且温度对甲醛释放活跃期影响更显著,低温和低湿度时板材中甲醛释放更易达到稳定;细木工板释放甲醛浓度与室内外温差呈正相关性,热压渗风作用对室内细木工板释放甲醛浓度的变化有重要影响;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0007 mg/m3,相对误差为0.208%~5.981%.  相似文献   

11.
室内装修后微量甲醛的检测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斌 《广东化工》2005,32(8):67-69
本研究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法对新装修室内空气质量和家具释放甲醛量进行检测。使用生物酶甲醛消除剂,对其去除室内空气和家具中甲醛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甲醛消除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消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又可以减少室内装修材料中游离甲醛的释放,是治理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赵东 《当代化工》2014,(9):1905-1906
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可通过室内的陈设品和装修来改变,因此,装修成为了一股热潮,化工的涂料、木制的地板是人们装修时的首选,但是这些材料中存在甲醛这种化工原料,不仅是室内的空气受到污染,更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检测空气中的甲醛存在,并及时采取消散甲醛措施非常的关键。就空气中的甲醛测定方法做了研究,并对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肖康  王琼 《化工进展》2021,40(10):5747-5771
吸附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现有系统完善,且一次性固定投资小,被广泛应用于室内气相污染物的净化处理。本文简单综述了吸附法在净化室内甲醛方面的研究,从原生碳吸附剂、改性碳吸附剂、无机非碳基吸附剂和有机非碳基吸附剂几个方面介绍了不同类型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对比了吸附性能,简要介绍了甲醛与吸附剂表面的作用机理,并详细总结了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指出整体上改性碳吸附剂性能最优,其他类型吸附剂之间差异不大,并与商品吸附剂没有明显差别;吸附剂结构和表面物化性质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首要因素,其织构特征、表面酸碱性、表面含氧/含杂原子官能团以及表面第二相等均对吸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评述了吸附条件如甲醛浓度、吸附温度和湿度、吸附剂粒径等同样影响最终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孙权  李飞  张勇  侯鑫  兰力强  鲁丹 《工业催化》2012,20(10):1-7
综述了吸附法、植物净化法、空气负离子技术、化学反应法、光催化法以及热催化氧化法等室内甲醛污染控制技术。其中,热催化氧化法尤其是室温催化氧化法在不用外加光源和热源情况下即可催化甲醛完全氧化,便于集成到空气净化器或通风空调系统中,适用范围广,被认为是空气净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催化剂作为室温催化氧化技术的核心,开发高效稳定、廉价易得的室温应用催化剂将成为室内甲醛污染控制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内外目前以PSA技术进行空气分离制备氧气所用沸石分子筛吸附剂的研究状况。从研究结果来看,N2吸附容量和N2/O2分离选择性的提高主要通过对沸石分子筛4A和13X进行离子交换,以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从而调整对N2、O2的吸附性能。另外,沸石分子筛制备过程中的硅铝比和成型条件等对N2和O2的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静 《辽宁化工》2009,38(7):498-500
以12户新装修居室为甲醛测定样本,通过对其浓度的测定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超标严重,并分析了造成其超标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鉴于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危害,根据化学消醛剂的原理从中草药植物中寻找出了能消除甲醛的有效成分并制成甲醛消除剂,然后对其消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甲醛消除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消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  相似文献   

18.
魏家锋  沈王庆 《化学试剂》2022,44(1):102-109
为了给消费者筛选新居室内甲醛污染治理方案提供参考,通过综合列表法概述了不同甲醛背景浓度下物理化学吸附、贵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氧化、新型TiO2复合型光催化氧化等理论除醛技术进展及应用,简略阐述了理论除醛技术相关原理,基于各类除醛技术进展及原理提出在未来应用于新居室内环境治醛中的改进措施。这些技术进展、原理以及改进措施为未来室内环境治醛提供了新方案,综合对比得出新型TiO2复合型光催化剂催化氧化因具有高降醛率、耗时短等特点,有望成为未来替代空气净化器的新居室内治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Engineered wood materials, such as the urea-formaldehyde resin adhesives used to make plywood, are known to be one of the primary sources of formaldehyde emissions in the building industry.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measuring indoor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s in newly built apartment buildings at the pre-occupancy stage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Formaldehyde emissions from engineered wood materials used in floorings and furniture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small chamber method. Indoor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by following, for the most part, the procedure proposed by the Korean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These measurements verified that improving the engineered wood materials used in the apartment buildings had an effect on lowering the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apparent decrease in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s when low-emission engineered wood materials were used. Regardless of the absolute decrease,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s were also observed. It was assumed that these fluctuations were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Nevertheless,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conduct further studies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causing the weak correlation of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each housing un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