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工业生产条件下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30CrMnSiA 钢奥氏体品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的奥氏体化温度、冷却方式和回火温度是影响晶粒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奥氏体本质晶粒度(以下简称奥氏体晶粒度)是衡量钢的奥氏体品粒长大倾向的尺度。它是指钢加热到930℃保持足够的时间的情况下奥氏体晶粒的人小,按 YB27—77级别图评定,通常具有1~4级者为粗晶粒钢,5~8级者为细晶粒钢。如所周知,本质细晶粒钢在以后的热加工和热处理时过热的敏感性小、综合性能好。因此,如何获得本质细晶粒钢是钢厂和用户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一年多来我厂各有关车间和 相似文献
3.
预先热处理及钛含量对18CrMnB钢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预先热处理对不同钛含量的18CrMnB钢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先热处理对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与钢中钛含量有关。固溶态及正火态晶粒长大倾向较小,高温回火态,特别是软化退火态晶粒长大倾向较大。当钢中钛含量超过0.053%时,钢的粗化温度可达960℃以上,且粗化温度受预先热处理的影响较小,钛含量再增加,粗化温度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5.
一、前言钢的晶粒度对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热处理行为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常把晶粒度作为衡量冶金产品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重要用途的金属材料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试验用钢508-3(/%:0.19C、0.26Si、1.48Mn、0.009F、0.007S、0.78Ni、0.50Mo、0.003Al)由真空感应炉冶炼,50kg铸锭,经1150℃锻成Φ16 mm棒材,终锻≥900℃。研究了正火温度(900~1 200℃)和多次正火工艺(900~1 200℃1 h-900℃1 h-890℃1 h)对508-3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1 200℃正火时,随着正火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尺寸出现明显粗化,奥氏体晶粒度级别由6.5级粗化到3级。随后经过900℃二次正火,钢中原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可以细化到6级,再进行890℃三次正火后,奥氏体晶粒细化不明显。多次阶梯正火处理可以细化508-3钢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但在同一温度重复正火时,钢中晶粒细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用金相方法验证了晶粒边界腐蚀法的可靠性,并对测定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的有关方法及其实验条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网状铁素体法和网状珠光体(屈氏体)法是准确的:晶粒边界腐蚀法也是准确的;暴露氧化法在一定条件下还是适用的;渗碳法所显示的奥氏体晶粒度是真实的,但是这个晶粒度并非原始钢材的奥氏体本质晶粒度,一般比晶粒边界腐蚀法的结果偏粗。认为,目前采用的以930℃的温度作为考核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的实验条件仅对渗碳钢适用,对其它类钢种是不适用的和脱离实际的。因此,对调质钢、低碳马氏体和超高强度钢以及进行 C—N 共渗的钢种,推荐采用比各相应钢种正常淬火温度高20—30℃的温度制度作为考核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的实验条件.文中还对电渣钢和电炉钢奥氏体本质晶粒度之间可能产生的差异及改善粗晶和混晶的有关方法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测定钢中奥氏体本质晶粒度是检验钢材质量的方法之一。合理制定热处理工艺是正确反映钢中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大小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由于热处理工艺不当会造成碳化物网络不完整(清晰)。在我厂生产检验中含钼渗碳钢问题表现明显,给评定晶粒度级别带来困难甚至不能评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调整了渗碳过程中的降温速度使碳化物网络清晰完整并节省了工时及能源。 相似文献
10.
郭发军;李祥才;崔建海;张智涛 《山东冶金》2024,(2):34-35+38
研究了Al含量对齿轮钢20CrMo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成品Al含量在0.015%~0.020%时,淬火奥氏体晶粒度出现混晶,渗碳奥氏体晶粒度不混晶;当成品Al含量≮0.020%时,淬火和渗碳奥氏体晶粒度均不混晶。因此为了避免齿轮钢20CrMo淬火奥氏体晶粒度出现混晶,必须保证钢中成品Al含量≮0.020%。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炼钢过程熔炼成分Al含量最好控制在0.030%~0.050%。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在我国执行标准中对30CrMnSiA、40CrNiMoA和38CrA等调质用钢要求检验奥氏体(以下简称A体)本质晶粒度。A体本质晶粒度在YB27—77标准定义是:“当钢加热超过临界点以上某一个规定温度(930℃)时所具有的A体晶粒。A体晶粒度表示钢的A体晶粒在规定温度下长大的倾向”[1]在这基本定义的要求下,不管什么钢种,其实际热处理条件如何都要在930℃温度下,衡量A体晶粒度大小并由此鉴定钢材质量的好坏,这是不科学的。回顾A体晶粒度的研究历史就不难看出“本质晶粒度”的引入首先从渗碳钢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直接影响材料在高温和室温下的机械性能,因此,人们对它非常重视。工程上规定,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大于5级的钢为本质细晶粒钢,小于4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Nb微合金化提高渗碳温度是当前发展高端齿轮钢的重要思路。以20Cr钢为基准成分,通过实验室熔炼、锻造以及977~1134℃范围内高温伪渗碳实验,研究了0.02%、0.04%、0.06%、0.08%等不同Nb质量分数下渗碳后的奥氏体晶粒结构。在此基础上,依据热力学计算及析出颗粒熟化模型,对AlN、Nb(C,N)颗粒的钉扎强度进行估算并与晶粒尺寸建立联系,得到了适用于含Al、Nb齿轮钢的奥氏体晶粒度控制预测模型。最后,依据此模型分析了Nb含量对20Cr钢渗碳温度的影响,并基于高温渗碳目标提出了Nb微合金化的成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20MnVB 钢作为东风载重汽车后桥大模数齿轮材料,承受着较大的载荷。齿轮加工中需经过940~960℃渗碳淬火处理,这就要求材料在高温状态下具有晶粒不粗化倾向。第二汽车制造厂,根据齿轮生产和使用的需要,对20MnVB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即在960℃加热,保温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通过不同热处理制度对晶粒度、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找出了GH536合金固溶温度对组织、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随着圆溶温度越是粒度变大,室温强度下降,塑性提高,高温强度和高温塑性都提高,同时固溶温度越高,合金的耐冷热疲劳性能越好。在1140!2260℃温度范围保温8min,空冷固溶处理后,可获得合适的晶粒度及较好的综合性能。此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今后选择GH536合金热处理温度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不同热处理制度对晶粒度、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找出了GH536合金固溶温度对组织,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随着固溶温度越高,晶粒度变大,室温强度下降,塑性提高,高温强度和高温塑性都提高;同时固溶温度越高,合金的耐冷热疲劳性能越好。在1140 ̄1260℃温度范围保温8分钟,空冷固溶处理后,可获得合适的晶粒度及较好的综合性能,此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今后选择CH536合金热处理温度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测定晶粒度的先进方法,钢中晶粒度测定方法的标准修订工作已列入1963—1964年国家标准计划内。钢中晶粒度是标志钢性能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明显地影响钢的冲击韧性、强度、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