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云南省景洪市基诺乡天然林中的云南肉豆蔻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表型性状、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居群内22株树的种长为34.73~45.89 mm,种宽为20.36~26.54 mm,单粒重为7.67~16.86 g,种仁含油率为6.37%~15.83%;通过GC及GC-MS分析,种仁油中共检测到14种常见脂肪酸,即十二烷酸(C12∶?0)、十三烷酸(C13∶?0)、十四烷酸(C14∶?0)、十五烷酸(C15∶?0)、十六碳烯酸(C16∶?1)、十六烷酸(C16∶?0)、十七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十八碳烯酸(C18∶?1)、十八烷酸(C18∶?0)、二十碳烯酸(C20∶?1)、二十烷酸(C20∶?0)、二十二烷酸(C22∶?0)、二十四烷酸(C24∶?0),其中十八碳烯酸发现位置异构现象,即C18∶?1(9)和C18∶?1(11)。十四烷酸相对含量为53.58%~62.52%,均值为58.73%,是含量最高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兰政文 《饮食科学》2009,(12):24-24
食不可无鱼!老祖宗的叮嘱不只针对成人,也包括宝宝在内。原因是,与其他食物比较,鱼类营养至少拥有3大优势:一是蛋白质含量高,达到15%-20%,且是容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二是所含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22碳6烯酸(英文缩写为DHA,益智作用突出,享有”脑黄金”的誉称)与20碳5烯酸(英文缩写为FPA,防癌功效显著)丰富,  相似文献   

3.
采用GC测定了黄颡鱼和大鳍鱯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两种鱼的肌肉和鱼卵中含有22种脂肪酸。在黄颡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34.90%;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51.3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3.74%。在黄颡鱼卵中,饱和脂肪酸占26.76%,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9.51%,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3.73%。从大鳍鱯来看,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26.97%,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8.81%,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4.23%;鱼卵中饱和脂肪酸占30.75%,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4.08%,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5.17%。研究揭示了黄颡鱼和大鳍鱯的肌肉脂质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是理想的食品。两种鱼的鱼卵还含有较高的花生四烯酸(C20:4n-6,ARA)、廿碳五烯酸(C20:5n-3,EPA)和廿二碳六烯酸(C22:6n-3,DHA)的比例,鱼卵的食用、加工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用大豆脂质氧化酶-1,在PH9.0条件下,分别使全顺式—6,9,12—十八碳三烯酸[γ-亚麻酸,18:3(n-6)] ,全顺式-5,8,11,14—廿碳四烯酸[花生四烯酸20:4,(n-6)],全顺式-5,8,11,14,17—廿碳五烯酸[20:5,(n-3)] ,和全顺式—4,7,10,13,16,19—廿二碳六烯酸[22:6,(n-3)]转变成84%,86%,60%和40%的共轭双烯产物—顺式—9,12一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  相似文献   

5.
邹耀洪 《食品科学》2006,27(2):202-206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为脂肪酸的化学修饰试剂,将羧基修改为含氮杂环,使在EI源中避免链烯基中碳碳双键的移动。以气相色谱/EI质谱分析螺旋藻脂肪酸,解析了螺旋藻脂肪酸-2-氨基-2-甲基丙醇化学修饰产物的EI质谱图,讨论了烯酸中碳碳双键的定位规则,确定了螺旋藻脂肪酸中碳碳双键的位置,鉴定出螺旋藻中11种脂肪酸,由C14~C22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8.34%,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54.48%,其中9,12,15-十八碳三烯酸相对含量达36.22%,还首次检出了9-十四碳烯酸,6-十八碳烯酸,11-二十碳烯酸及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本方法为不饱和脂肪酸中碳碳双键的定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采用GC测定了黄颡鱼和大鳍(镬)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两种鱼的肌肉和鱼卵中含有22种脂肪酸.在黄颡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34.90%;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51.3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3.74%.在黄颡鱼卵中,饱和脂肪酸占26.76%,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9.51%,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3.73%.从大鳍(镬)来看,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26.97%,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8.8l%,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4.23%;鱼卵中饱和脂肪酸占30.75%,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4.08%,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5.17%.研究揭示了黄颡鱼和大鳍(镬)的肌肉脂质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是理想的食品.两种鱼的鱼卵还含有较高的花生四烯酸(C20:4n-6,ARA)、廿碳五烯酸(C20:5n-3,EPA)和廿二碳六烯酸(C22:6n-3,DHA)的比例,鱼卵的食用、加工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7.
卵磷脂的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卵磷脂(Leclthins)属磷脂中甘油磷脂的一种,由磷脂酸与胆碱(Ch。line)结合而成,又名磷脂酸胆碱。由于磷脂酸和胆碱在卵磷脂分子中的位置不同,而有8一型与p一型两种构型。8一型为天然卵磷脂结构形式,p一型可能是在提取过程中发生变位的结果。上式中R脂肪酸为硬脂酸(C18:0)或软脂酸(C16:0);R。脂肪酸为油酸(C18:l,n—9)、亚油酸(C18:2,n—6)、]一亚麻酸(C18:3,n—3)、y一亚麻酸(C18:3,n—6)或花生烯酸(C20:4,n—6)等不饱和脂肪酸,(这是卵磷脂的一个特点,即含有较多不饱和BRM酸)。卵磷脂是人体…  相似文献   

8.
建立自下而上快速筛选含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enoic acid,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链磷脂的新方法。通过针泵注射进样,以m/z 301、329和327为特征碎片离子峰进行母离子扫描(precursor ion scan,PreIS),采用去簇电压-100 V和碰撞电压-40 V,质谱扫描范围设定为350~1?150?Da,得到含EPA、DPA和DHA链磷脂质谱全谱图。经结构鉴定和归一法含量计算,结果表明:水产品加工副产物中磷脂种类丰富,共鉴定50?种EPA、DPA及DHA磷脂分子,其sn-1位置的脂肪酸链主要以C16:0、C18:1和C18:0为主,部分磷脂脂肪酸链不饱和度极高,如磷脂酰丝氨酸20:5/22:6和磷脂酰肌醇22:6/22:6等,以水产品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开发ω-3脂肪酸链磷脂保健功能产品潜力较大。方法经验证,特征磷脂分子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7.3%,PreIS模式下质谱数据稳定性较好。本方法可一步快速筛查样品中含ω-3脂肪酸链磷脂,理论上同样适用于其他生物样品,可为探索与发现磷脂新资源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四株海洋绿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用f/2培养基,在16℃、22℃、28℃对小球藻属(C19、C95和C97)和裂丝藻属(C102株)的四株绿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四株绿藻的总脂含量均在16℃时最高,C19为35.6%,C95为19.1%,C97为28.4%,C102为38.2%。温度对EPA(20:5(n-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影响显著,三株小球藻C95、C97和C102的EPA含量随温度的变化相似,均在22℃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5%、24.8%和8.2%,杆状裂丝藻C19在28℃时EPA含量达到最大值11.7%。  相似文献   

10.
植物油脂水解工艺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碱性水解小桐子油脂制备脂肪酸的较佳工艺条件:油水比(g/g)为2:1,乙醇-水比(v/v)为2:1,皂化时间1.5h、温度70℃,在该条件下脂肪酸得率、酸值和碘值的平均值分别为:98.25%、203.67mgKOH/g和109.89g/100g。采用桐油、光皮油、棕榈油和大豆油等植物油脂考察了该工艺的原料适用程度,该水解工艺条件下各种油脂制备所得的脂肪酸得率和酸值都接近98%和199mgKOH/g。采用GC-MS分析五种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桐油(94.88%)〉大豆油(84.07%)〉光皮油(81.90%)〉小桐子油(77.84%)〉棕榈油(77.19%);其中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次序为桐油(85.36%)〉大豆油(58.01%)〉棕榈油(56.81%)〉光皮油(55.31%)〉小桐子油(42.16%)。大豆油、棕榈油、光皮油和小桐子油四种植物油脂脂肪酸成分基本相同,主要是亚油酸、7,10-十八碳二烯酸、油酸。桐油中脂肪酸组成与其他植物油脂有较大区别,含大量三价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成分有油酸(9-十八烯酸)13.83%、8,11-十八碳二烯酸24.37%、亚麻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6,9,15-十八碳三烯酸)60.01%。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8日龄雄性白羽肉鸡为研究对象,在正常饲喂基础上分别每天逐只灌喂80 mg·kg-1和160 mg·kg-1体重的茶多酚,以考察实验处理对肉鸡脂肪代谢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茶多酚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肉鸡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和肌间脂肪宽度,并改善动物的血脂水平。实验处理组动物肝脏、腿肌和胸肌含脂率与对照组动物相比显著下降,肝脏和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动物相比,160 mg·kg-1茶多酚组肉鸡肝脏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二碳五烯酸(C22∶5)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分别显著提高50.5%(p<0.001)、32.8%(p<0.05)和48.4%(p<0.05),而腿肌中该三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升高83.7%(p<0.01)、86.0%(p<0.01)和78.3%(p<0.05)。因此,茶多酚处理可显著改善肉鸡的血脂水平和体脂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腿肌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薏米中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薏米中脂肪酸进行了提取并进行了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共占薏米中脂肪酸总量的95.66%。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酸(棕榈酸)13.05%,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35.75%,9-十八碳烯酸(油酸)39.85%。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青海高原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不同部位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及差异,本实验选取青海高原牦牛冈上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3个部位肉,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3个部位肉宰后成熟0、1、2、3、5、7和14 d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3个部位肉中均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且均随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个部位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相同但含量有差异,n-6/n-3比值均在1.03.0之间,脂肪酸组成比例较好。通过对青海高原牦牛3个不同部位肉不同成熟时间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3个部位0、1和2 d具有相似性,主要有n-6系和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C18:2n6c)、花生四烯酸(C20:4n6)、顺-8,11,14-二十烷三烯酸(C20:3n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反油酸;3、5和7 d具有相似性,此期间大多数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14 d则不同于其他时间,主要是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γ-亚麻酸(C18:3n6)。   相似文献   

14.
GC—MS法分析鹰嘴豆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来自不同产地的鹰嘴豆中的油,经甲酯化处理利用GC—MS法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从鹰嘴豆油中鉴定出5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亚油酸、(Z)-十八碳烯酸、(E)-十八碳烯酸、8,11-十八碳二烯酸,来自不同产地的鹰嘴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达到80%以上。由此可知,鹰嘴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国外食用油脂深加工新技术简介黄显慈概况在食用油脂深加工新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利用脂酶这种生物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制取具有生理活性的油脂产品,例如富含γ—亚麻酸(C18:3)二碳六烯酸(C22:6)的食用油脂。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深受人...  相似文献   

16.
鱼油中的特征脂肪酚EPA(廿碳五烯酸)和DHA(廿二碳六烯酸)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C02)与鱼油脂肪酸相平衡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温度、压力、夹带剂等对SC-CO2从鱼油脂肪酸混合物中萃取提纯EPA和DH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甜味绞股蓝芳香物质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超声波提取,分子筛分离、色谱柱单体分离出芳香物质并用气质质谱法对其芳香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共检测出芳香物质3种:二十二烷酸.1,2,3.丙三基酯,分子结构式为C66H129O6,分子量为1146;Dasycarpidan-1-甲醇醋酸酯,分子结构式为C20H31N202,分子量为331;9,12,15-十八碳三烯酸-2-苯基-1,3-二氧戊环.5.甲酯,分子结构为C28H48O4,分子量为440。  相似文献   

18.
建立有效的红花籽品质评价方法,筛选发掘红花籽优异资源,为优质红花品种选育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以82 份不同产地的红花籽为实验材料,测定红花籽油中的脂肪酸和9 种组分含量,采用隶属函数转化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综合评价红花籽油的主要营养品质特征。82 份红花籽油脂肪酸和9 种组分含量各有差异,变异系数在0.98%~111.99%之间;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2.16~27.23 mg/100 g,亚油酸平均质量分数为78.54%~82.45%。相关性分析发现,脂肪酸与亚油酸(C18:2)和棕榈酸(C16:0)呈显著正相关,与油酸(C18:1n12、C18:1n9)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CA将9 个营养组分指标简化为3 个PC因子,PC1包括亚油酸(C18:2)、油酸(C18:1n9)、硬脂酸(C18:0)和二十四烷酸(C24:0);PC2包括棕榈酸(C16:0)和亚麻酸(C18:3);PC3包括油酸(C18:1n12)、二十碳烷酸(C20:0)和二十碳一烯酸(C20:1)。3 个PC贡献率分别为42.721%、30.426%和16.435%,累计贡献率为89.852%。根据各因子隶属函数值和权重,分析红花籽油主要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排名,筛选出综合品质评价得分靠前的10 份种质:09新疆红花、24云南红花、05四川红花、41辽宁红花、66封丘红花、55卫辉红花、32河北红花、71亳州红花、22延津红花、78江苏红花。  相似文献   

19.
南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南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氯仿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瓜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顺-15-十八烯酸(cis-15-vaccenicacid,Ⅱ)、硬脂酸(stearic acid,Ⅲ)、顺-15-十八烯酸甲酯(cis-15-vaccenic acid methyl ester,Ⅳ)、大豆脑苷Ⅰ(soya-cerebroside Ⅰ,Ⅴ)和蔗糖(sucrose,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南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南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氯仿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瓜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顺-15-十八烯酸(cis-15-vaccenicacid,Ⅱ)、硬脂酸(stearic acid,Ⅲ)、顺-15-十八烯酸甲酯(cis-15-vaccenic acid methyl ester,Ⅳ)、大豆脑苷Ⅰ(soya-cerebroside Ⅰ,Ⅴ)和蔗糖(sucrose,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南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