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分析了世界和中国丁二烯橡胶的供需状况与未来趋势以及价格走势,综述了丁二烯橡胶催化体系和生产工艺的技术进展,提出了发展我国丁二烯橡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钕盐(简称Nd)/氢化二异丁基铝(简称Al)/一氯二乙基铝(简称Cl)为催化剂进行丁二烯(Bd)和异戊二烯(Ip)共聚合,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d/Al/Cl催化体系具有单一活性中心,所合成的Bd-Ip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催化剂制备时Ip用量越大,聚合活性越大,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越窄。在c(Ip)/c(Nd)为50、c(Al)/c(Nd)为10、c(Cl)/c(Nd)为1.0,于60℃陈化2 h制备催化剂,然后以己烷作溶剂,在c(Nd)/c(Bd)为6.8×10-4、Bd/Ip(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于50℃聚合8 h,所得Bd-Ip共聚物具有高顺式结构,聚丁二烯链段的顺式-1,4-结构摩尔分数为95.2%,聚异戊二烯链段的顺式-1,4-结构摩尔分数为97.4%,且分子量分布较窄,为2.45。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由燕山石化检验计量中心起草的国家标准GB/T 8659—2018《丁二烯橡胶(BR)9000》和GB/T 8660—2018《溶液聚合型丁二烯橡胶(BR)评价方法》正式发布,两项国家标准将分别于2019年7月1日和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次国家标准修订首次将硫化特性评价纳入顺丁橡胶评价体系之中,并更新了相应的配合剂,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质量数据分析,减少了物 相似文献
7.
用球磨法制备的SiO2负载TiCl4催化剂进行丁二烯溶液聚合,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球磨48h,负载钛质量分数4%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效率;SiO2在负载TiCl4前用适量Al(i-Bu)3处理,或将球磨法制备的TiCl4/SiO2催化剂与适量Al(i-Bu)2Cl在100℃下反应1h,均能大幅度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在40~50℃下,聚合按溶液淤浆聚合形式进行,产物为低顺式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燕山石化检验计量中心起草的国家标准GB/T 8659—2018《丁二烯橡胶(BR)9000》和GB/T 8660—2018《溶液聚合型丁二烯橡胶(BR)评价方法》正式发布,两项国家标准分别于2019年7月1日和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次国家标准修订首次将硫化特性评价纳入顺丁橡胶评价体系之中,并更新了相应的配合剂, 相似文献
9.
橡胶制品不仅用在非极性烃类中正在增长,而且在高温高压下的极性含有介质中的利用也在增长,这导致极性橡胶特别是丁腈橡胶的使用增加,因此本文考虑硫化丁腈橡胶水解,以研究水解与分子网热稳定性的关系,所用硫化剂包括1)硫黄及2-巯基苯并噻唑,2)四甲基秋兰姆二硫物,3)过氧化二异丙苯(硫化至近似相等的网络密度)。 相似文献
10.
11.
现在在生产机制橡胶物品方面,已被提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用易得组分代替难得之混合橡胶拼料。这些拼料包括酯类增塑剂(邻苯二甲酯类、癸二酸酯类及己二酸酯类),其特别的缺点是具有高挥发性。 相似文献
12.
13.
国外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是一种理想的综合性能较佳的集成橡胶,滚动阻力和牵引性能达到良好的平衡,是极具希望的新型胎面胶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铁系乙烯基丁二烯橡胶(FVBR)与天然橡胶(NR)以50/50(质量比)共混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黏弹特性,并与溶聚丁苯橡胶(SSBR)与NR共混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VBR与NR有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胶只存在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FVBR/NR的混炼行为良好,但必需添加操作油,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硫化胶性能。FVBR/NR与SSBR/NR相似,不仅具有良好的拉伸和撕裂性能,而且具有高抗湿滑性;其生热和滚动阻力以及热老化性能优于后者,但耐磨性略逊于SSBR/NR。 相似文献
15.
高顺式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顺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因其良好的性能,可代替天然橡胶应用于众多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顺式聚异戊二烯的国内外现有的生产工艺、催化体系及其产能等,并就目前均采用溶液聚合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评述,指出气相聚合工艺因其无需溶剂、能耗低、流程简单、操作安全、成本低、污染少等优点已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重点阐述了高顺式含量聚异戊二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从对传统催化体系的改进和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两方面加以评述。其中,利用新型高定向催化体系能够得到cis-1,4含量达到99%乃至更高的顺式聚异戊二烯。钛系催化剂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而被国外产业界普遍接受,且发展比较成熟。稀土系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备受关注。未来对于高顺式聚异戊二烯的研究将主要集中于对催化体系的开发和相应工艺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