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日本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和灾难的频发,无论是居民自建型还是设计师主导式的“可移动住宅”设计非常广泛。本文通过3个案例介绍日本“可移动”住宅的发展和思想演变,探究“可移动”住宅背后的设计思潮,并对未来的住宅模式提出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许蓁 《时代建筑》2010,(5):76-79
格调竹境项目的设计特色在于,根据"现代中式"住宅的命题,寻找与之相对应的空间句法,并以此作为逻辑起点,推演出具有中国意象和现代性的建筑空间和形式。文章以格调竹境为例,对近期"现代中式"风格的创作经验和创新思路进行品评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该基地与周围环境几乎毫无关系,是一个内向的、主要在建筑的用地边界内产生变化的地段。它位于阿尔加维地区的一片生长着旱地植物的开阔地带。项目是要建造一座独栋别墅,并使它能与室外的花园建立紧密的联系。建筑物被设计成只有一层,并用一个个小型的室外平台来连接室内空间。倾斜的屋顶延续了白色的立面效果,并使建筑内部有一种隐秘的气氛。白色的建筑,通过小窗对外开敞,这十分接近那些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建造的当地建筑。□(徐知兰译) 合作者/Collaborators:Luis Pedro Pinto,Nuno Matos,Walter Perdigao  相似文献   

4.
《景观设计》2013,(5):I0034-I0037
该项目分为洋房区和别墅区两大部分,围绕着中间的峡谷湿地公园呈带状分布。洋房区主要根据傣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依赖之情,选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作物作为载体,以五谷丰登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两轴一环五景点”的景观结构形成了洋房区的景观游览路线。其中,峡谷湿地公园是小区景观独有的外部资源,设计师尽可能将小区景观节点的设计与其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使公园与洋房区的边界相互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由于没有围墙,人们难以察觉出场地的形状是六边形的,也使这片用地与周边的松树林相融合。住宅最大限度地占据了可用的区域,与场地形状相呼应。它围绕一个庭院布置,表明其他空间是中央空间的一种延伸。从一个不规则的形状开始,住宅第一个明显  相似文献   

6.
现有住宅中仅有外墙部分得到了保留和修复。这些墙面以其厚重感和模棱两可的围合方式,形成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空间。我们在这些内外不明的空间内安置了一些"家具"。一边是沿着墙面内部挖出的泳池;另一边则是由旧的墙体围合的一幢新住宅。这处小住宅的空间应当非常明确。厚重墙体的  相似文献   

7.
罗丹青  赵辰 《新建筑》2010,(3):25-29
在传统城市的保护与更新项目中,低层住宅的高密度是实现传统城市肌理保护的基本要素。但现行的低层住宅形式、住宅及住宅区规划设计规范已不能满足传统城市肌理保护对建筑密度的要求。以安品街的保护与更新为例,以平衡土地资源、保证居住质量为原则,研究居住空间环境物理性能指标,探讨比现行低层住宅更高密度的方法,从而适应传统城市肌理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非理性下的房地产业实际已蜕变为"三高产业";房价飞涨的深层原因应是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开征不动产保有税是为社会公平正义,为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上海土地财政的空间所剩无几,相反,上海却拥有全国最大量的高端不动产。上海作为直辖市又拥有立法权,因此,上海在这问题上应当为我国的深化改革做出新贡献,使上海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先锋城市。  相似文献   

9.
钱海平  林涛  吴璟 《新建筑》2010,(4):93-95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使用者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建筑空间的营造既要实现使用者需求的物质转化,也应关注空间的领域特性对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影响。结合杭州良渚文化村竹径茶语组团的工程实践,通过对特定类型住宅空间组合模式的解析,探讨了形成场景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薛力 《建筑师》2012,(5):72-77
崇德祠是福建永安青水乡的一座大型“合院护拢式”民居。论文通过对祭祀主导的布局、正中的大门、不等的外护拢、多层的花台、内外的旗杆、情趣的空间的分析,展现了建筑围三缺一的设计特点,表达了宅祀合一居住模式,反映了青水传统民居对自我与环境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阐明日本建筑师筱原一男的建筑论。筱原一男不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建筑界,并对海外许多年轻建筑师有着持续的影响。自1953年发表处女作“久我山之家”后,筱原的建筑师生涯一直持续到2006年去世。作为建筑师,其独特之处在于与作品平行的充满魅力的言说。以住宅设计为中心活动的筱原在书写住宅论的同时,其根底一直存在着对都市的观察,这让他与同一代的建筑师形成了明确的差异。对于住宅这一建筑中的极小空间,与涵盖人类社会的巨大都市,筱原是在设计时如何认识两者间的关系的?本文通过筱原的言语和空间这紧密关联的双方进行详细分析,把筱原概念中的根本机制归纳为“异形的并置”与“虚构性”两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一一宅     
这组住宅概念设计的意图,是探索城市环境里人与居住空间交叉重叠的多元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应用,推进到城市结构的基本层次,挑战最小居住单元的单纯性与排外性,它们介于私宅和公寓的边缘,也可以称为“非私宅”或“微型公寓”。  相似文献   

13.
小屋是一个极为紧凑的混凝土竖向住宅,融合在悉尼萨里山的城市肌理中。地段很小,甚至于可以塞进典型郊区住宅7m×6m的车库里。小屋的哲学在于向上发展,而不是向四周扩张,通过给单一空间分配多种用途、并考虑未来使用功能的可变灵活性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适用房对房价影响深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亲 《山西建筑》2009,35(35):222-223
首先对我国目前经济适用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回归模型,对2005年-2008年间的"经济适用房资金投入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经济适用房对房价影响甚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具体建筑作品入手,对建筑师的"自宅"建筑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自宅"的设计思想、手法及表现技巧,指出"自宅"是建筑师的"体验性建筑",是自由的创作,对改善当今建筑创作现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 of a Regency country house using Jane Austen's texts as 'proof' of the way these spaces are used and perceived. More general historic, political and social sources are examined in order to locate the behaviour and perceptions of Austen's characters in terms of the aesthetic sensibilities of the Regency middle classes in general. The broader social/political issues that mould Austen's physical surroundings are divided into land distribution and class, gender, and nationality. Essays on these issues are splintered, with fragments appearing where they are relevant to the primary narrative - middle class domestic life -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the political/cultural outlook of a social class tends to be conscious only when it touches on more immediate concerns.  相似文献   

17.
钟思斯 《山西建筑》2010,36(3):26-27
试图从美国西班牙住宅历史发展的视角审视这一特殊风格样式的发展背景,通过借鉴北美历史上该类型的发展找到当代西班牙式住宅流行的深层背景,以此来客观看待西班牙样式在建筑学语境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无论是传统的和式家宅还是现代的住宅,都给人一种暧昧的模糊感。这种暧昧的模糊感可以定义为“不确定性”。设计的不确定性是日本住宅设计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简述日本住宅的发展,通过分析传统住宅中的隔扇与扭门以及选取现代住宅设计的两个案例进行探讨.论述日本住宅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并且深入分析不确定性与日本人的审美观、自然观、设计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黄艳 《建筑细部》2006,4(2):176-176
在一把巨大的红伞下.Jean Nouvel为三个新的建筑物创造了一个城市空间,生动地呼应了旧博物馆。在多孔屋面板下.与旧建筑西墙相邻的新建筑物与街道平行,形成了一个三角庭院。三个部分分别是图书馆、礼堂和临时展位。三部分的平台将办公室、展览区和公共区的空间通到户外。  相似文献   

20.
苏震 《山西建筑》2007,33(27):52-53
以北京四合院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间-房-院-巷-街等空间的研究,对居住空间中所含有的教育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希望以教育为基点对居住环境的精神价值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