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中主要介绍了三山岛金矿床井下采场在顶板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长锚索、锚杆进行支护,用控制爆破方法减少爆破对围岩的破坏,以及通过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解决了顶板安全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顶板安全问题是矿山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应用FLAC3D对三山岛金矿采场顶板危岩体冒落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发现,采场顶板形成的拉应力集中未能造成岩体产生拉破坏,而是由于节理、裂隙等小构造的切割作用,致使采场顶板形成危岩体,危岩体在自重及结构面滑移的基础上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3.
采场顶板稳定性的评价往往具有模糊性。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选取六个主要因素作为影响采场顶板稳定性的因素论域中的参量,提出了采场顶板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在文章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块体化程度和物元可拓理论,提出一种适用于顶板稳定性分级的BET法(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blockiness and extension theory).从三维空间上运用块体化程度指标刻化顶板围岩的完整性,建立以块体化程度、单轴抗压强度、节理条件和地下水条件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构建物元可拓模型的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分析指标间不相容问题,用可拓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综合计算关联度,制定出稳定性分级方法与标准.选取广西铜坑矿四个裂隙岩体试验区,进行BET分级法的工程应用研究.将BET法分级结果分别与RMR法、RSR法、Q法等传统方法及BT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其他各类分级方法相比,BET法所选指标体系更全面,评价方法更客观、科学,评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对矿岩质量综合评价和结构块体稳定性分析,探讨了裂隙发育及含软弱夹层的矿体开采中出现的冒顶问题,提出了采场稳定性分析及灾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矿山现场工程地质工作基础上应用赤平投影、实体比例投影和块体极限平衡理论对良山铁矿空场采矿法非水平采场顶板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矿目前开采的IV—1矿体,面积约23500平方米,层状产出,走向长500米,倾向延伸750米,平均厚度2.64米,平均倾角16°,顶板为含碳硅质岩、硅质岩、大理岩等。底板为凝灰质粉砂岩、灰岩,矽卡岩、角砾岩等,围岩硬度f=9~15,矿石硬度f=10~16,工程地质一般较好。但矿区东谷以南2线至8线有一个宽300米,厚约35米, 相似文献
11.
大尹格庄金矿深部采场稳定性分析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尹格庄金矿-616m水平8204采场为工程依托,对采场进行稳定性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为此,对8204采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性质试验,并应用Q系统和RMR分级法对采场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基于Mathews稳定性图表法、临界跨度图表法和数值模拟,对采场尺寸和最大跨度进行优化。分析认为,8204采场的最佳跨度为12m,并将其结果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采用采场暴露面尺寸为12m×100m的结构参数进行回采,采场顶板及围岩并未发生垮落及剥落现象,采场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14.
基于可视化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在深部采场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湘西金矿深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课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采场模拟模型,并计算分析了深部采场的稳定性,模拟了采场四采过程中声发射,剪应力分布及破坏情况,结果表明:当采场跨度达到6米以后,顶板局部开始夸落,当跨度达到10m以后,顶板中部发生冒顶事故,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采场结构参数,顶板水压支柱支护,地压监测预报等综合地压控制措施,有效地维护了采场反的稳定,使回采作业安全,顺利地完成,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薄板理论在采场假顶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岩石力学薄板理论,结合现实实测,研究了武山铜矿下向分层进路式充填采矿法采场暴露后的假顶下沉规律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得出了维护采场假顶稳定的有益结论,对其他矿山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