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溶解技术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银和铼的工艺。采用双氧水溶解铼,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铼,铼回收率可达86.2%。考察了硝酸用量、反应温度等参数对银浸出效果的影响,当硝酸用量为1.6L,反应温度80℃时,银的溶解趋于平稳,采用电沉积回收银,银直收率可达93.21%,电沉积余液返回硝酸溶解步骤,银的总回收率大于99.6%,并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银及银合金中金的分析用硝酸使基体成分溶解,而少量金不溶,分离后再溶解残渣测定金.但由于样品不同以硝酸溶解时,尤其是金含量很低时,金可能会部份溶解损失,因此需要寻求一个能在硝酸溶液中富集微量金的方法.文献中富集微量金采用的方法,大多在盐酸介质中进行,不适用于含大量银、钯、铂及钴等的硝酸介质.作者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银可在硝酸溶液中与金共沉淀,本文着重研究此共沉淀的条件及硝酸溶样时影响部份金溶解的因素,并拟定出银及钯银合金中微量金的分析方法.微量金的测定仍采用灵敏、准确、选择性高的孔雀绿一醋酸丁酯萃取光度法.  相似文献   

3.
白银经硝酸溶解后,与氰化钠反应生成氰化银沉淀,氰化银经氰化钾络合溶解生成氰化银钾,氰化银钾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后,进行冷却结晶,氰化银钾晶体经脱水、洗涤和干燥后制成成品.  相似文献   

4.
分压控制法是利用NO2溶解于水的特性,在密闭条件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在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O氧化生成NO2后溶解于水中,从而控制NO在气相中的分压,使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该方法主要有3个方面的特点:①循环利用NOx,使硝酸的加入量减少50%,降低了生产成本;②减少产生的NOx量,降低废气的处理成本;③控制NOx的外排速度,经吸收后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一、硫脲工艺的发展概况 硫脲是很有前途的无毒溶金试剂之一 早在1941年和1960年,苏联的和就先后研究了金和银溶解于硫脲弱酸性溶液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各种影响因素,指出:(1)金的溶解速度与溶液中的硫脲浓度成正比;(2)金可以在硫酸、盐酸及硝酸的硫脲溶液中溶解,但以硫酸较好;(3)双氧水、过氧化钠、氯化铁和硫酸  相似文献   

6.
本法系采用双硫腙萃取分离富集银后,用硝酸—高氯酸将双硫腙银破坏,利用银对亚铁氰酸盐—2,2′-联吡啶体系的催化性能,在温度、酸度、试剂浓度特定的条件下,银的浓度与所生成的红色Fe(Ⅱ)-联吡啶络合物颜色的深度成正比,从而间接测定银.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银-铜复合金属废料在含有过氧化氢的硫酸溶液中浸出时,溶液酸度、氧化剂浓度及温度对溶铜速度的影响。经测定,铜溶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6.76kJ/mol。因此,这反应是由扩散步骤和化学反应步骤共同控制。试验中还应用电化学法测定了铜的腐蚀速度。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溶解、回收沉积在物料上的金或银的方法及其设备,特别叙述了只含氰化物的水溶液来迅速而有效地溶解,回收物料上的金或银的方法及其设备.对其表面上具有金或银的各种物料,如金或银的电镀废件,电镀碎料,电镀 用过的支架等等,常常要进行回收处理以便再生那些贵金属.在常规方法中,金在王水或含硝基化合物的氰化物溶液中溶解,银在硝酸或其它合适的溶液中溶解,然后,从溶液中回收这些金属.  相似文献   

9.
以白云鄂博稀土精矿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来源,通过水热法用硝酸提取矿中元素,随后负载于经硝酸处理的活性炭上,高温焙烧制成稀土基复合催化剂,用于NH_3在100~350℃温度条件下选择催化还原NO。考察了水热温度、硝酸浓度对稀土矿酸浸效果的影响,以及硝酸浓度、焙烧温度对所制备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及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热釜最佳反应温度为180℃;硝酸浓度越大,稀土矿溶出率越高;15mol/L硝酸溶出、600℃焙烧得到的催化剂脱硝性能最好,在250~300℃催化反应温度下脱硝率达90%以上;因非晶态活性物质的存在及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形成,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硝活性。  相似文献   

10.
片状氧化铋在光催化、传感器、电子器件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并且可用于制备叠层复合材料.本文中以五水硝酸铋为原料、硝酸为溶解剂、氨水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片状氧化铋粉末,探讨了不同工艺对氧化铋粉末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2 h、铋的浓度为0.1 mol/L、反应温度为180℃时,氧化铋的片状形貌最为明显,且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粗银粉为原料,采用硝酸浸出、氯化沉银、硝酸二次溶解、浓缩结晶、烘干等工序制备硝酸银产品。通过对硝酸银制备过程,浓度控制、温度控制、试剂添加量控制、除杂提纯等因素考察,开发了从粗银粉制备分析纯硝酸银的技术路线,成功制备出符合硝酸银国家标准(GB/T 670-2007)中分析纯硝酸银要求的成品。工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硝酸法生产磷酸过程中稀土的浸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采用硝酸法生产磷酸工艺中稀土的浸出情况。详细探讨了温度、硝酸浓度、时间、粒度、液固比等因素对磷精矿中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出稀土的适宜工艺条件是:40%HNO3、60℃、液固比2.5、搅拌转速300 r/min、-0.038 mm占82%、浸出90 min。此条件下稀土浸出率与磷矿分解率均大于98%。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复杂金精矿焙砂酸浸—氰化工艺酸浸分铜工序铜浸出率,以及后续氰化过程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363K、浸出时间3h、硫酸浓度1.0mol/L、搅拌转速300r/min、液固比4∶1的较优条件下,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3.21%、83.25%、95.57%。硅酸盐包裹是造成银浸出率低的主要原因。无添加剂直接焙烧,氰化渣中硅酸盐包裹银占渣含银总量的60.30%;在焙烧过程中添加氢氧化钠可以有效降低硅酸盐对银的包裹,有效提高银的浸出率,氰化渣中硅酸盐包裹银仅占渣含银总量的27.56%。  相似文献   

14.
简椿林 《黄金》2013,(10):70-72
采用焙烧-酸浸-氰化工艺从沉积污泥中提取金、银,试验考察了氰化浸出反应液固比、pH值、氰化钠质量分数、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沉淀污泥在焙烧温度903K、焙烧时间2h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焙砂在反应液固比4:1、硫酸浓度0.5mol/L、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323K、搅拌速度300r/min的条件下,进行硫酸浸出;酸浸渣在反应液固比4:1、pH10.5、氰化钠质量分数0.4%、反应温度298K、搅拌速度250r/min、反应时间72h的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金、银浸出率分别可达93.2%、79.1%。  相似文献   

15.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extracting selenium from copper anode slimes with a low concentration of nitric acid in a sealed sulfuric acid leaching system. It is performed under an atmosphere of oxygen which allowed for a cyclic utilization of nitric acid. The effects of main parameters on selenium leaching were studied. The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typical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and S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the process are considered to be total gas pressure of 0.1 MPa, leaching temperature of 388 K, solid-liquid ratio of 0.20 g mL–1, H2SO4 concentration of 2 mol L–1, HNO3 concentration of 0.07 mol L–1 and leaching time of 2 h. The high selenium leaching efficiency of 99.23% was obtain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XRD and SEM-EDS, Cu–Ag selenide in the raw anode slimes is difficult to be leached with sulfuric acid alone; copper can be leached more easily from Cu-Ag selenide than silver; selenide is oxidized into the solution, undergoing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elemental selenium.  相似文献   

16.
王仲亮  包燕平  王达志  王敏 《钢铁》2021,56(4):103-110
 中国钢渣产量大、存量高,虽然在部分企业内部实现了热态循环利用,但渣中磷含量不断富集升高,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绿色化的二次利用。为实现对高磷转炉渣中磷的高效浸出,同时降低浸出过程氧化钙损耗,设计了不同酸浸方案,重点研究硝酸和柠檬酸的浓度、温度、时间、搅拌条件等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硝酸浓度对浸出影响大,相同浓度选用柠檬酸,氧化钙损失较低。室温无搅拌条件下,通过延长酸浸时间可实现最佳酸浸效果。使用柠檬酸和硝酸浸出后,渣中CaSiO3相和Ca3(PO4)2-Ca2SiO4相先后消失。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利用选择性浸出工艺,既可以创造直接经济价值,也可带来改善生态环境的间接效益。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一种环保、高效的硫代硫酸盐—铁氰化钾体系替代广泛使用的氰化法提取物料中的金银。在这种新的硫代硫酸盐体系中,利用更加稳定的K3Fe(CN)6替代传统的四氨合铜作为氧化剂。考察了硫代硫酸盐浓度、K3Fe(CN)6浓度以及溶液的初始p H值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这种新的体系能够快速有效地溶解金银,反应初始阶段铁氰化钾作氧化剂时,银的溶解速度非常快,铁氰化钾消耗完之后,银的溶解机理转变为氧气驱动的过程,此时银的溶解速率下降较多。该体系在浸出剂略微过量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金银的有效浸出。将该体系用于硫酸渣中金银的提取,在浸出条件为:0.05 M五水合硫代硫酸钠、1 m M铁氰化钾、p H=8时,浸出48 h后,金银的提取率分别为88%和92%。  相似文献   

18.
磷矿中稀土浸出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究了硝酸浸出磷矿中稀土的动力学,考察了温度、浓度、粒度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浓度、减小粒度均能提高稀土浸出率。浸出过程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70.6 kJ/mol,表观反应级数为0.83级。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试验原理,考察了氧化和浸出反应的影响因素。酸度高时硝酸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快,最佳氧化反应温度为95℃。浸出反应的适宜条件是95~100℃,浸出液酸度0.5 mol/L,氧气由溶液底部通入。  相似文献   

20.
采用振荡淋洗方法对三种粒径(+2mm、-2mm+0.15mm、-0.15mm)某尾矿库周边铀污染土壤进行去污试验,选用盐酸、硝酸、柠檬酸、草酸为淋洗剂,通过控制淋洗浓度、液固比、时间、温度、混合淋洗等因素来确定较优的淋洗条件。结果表明:各淋洗剂对铀污染土壤的去污效果为草酸盐酸硝酸柠檬酸;当淋洗浓度大于0.5mol/L、淋洗时间大于8h或液固比大于10∶1时,其淋洗效果都逐渐趋于稳定;提高淋洗温度可显著提升淋洗效果;选用草酸+盐酸和草酸+硝酸两组较优混合淋洗组合对全粒径土壤进行淋洗时,土壤中铀去除率均达50%以上,总含铀量分别降至27.15、24.32mg/kg,均达到土壤修复目标(4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