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实施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后,原浅海区变成“一主一支”的河道格局(磨刀门主干排洪通道和洪湾航运通道),通过采用实测水文、地形、遥感、调查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迄今为止整治工程在泄洪、防潮、航运、灌溉、排水、供水、滩涂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效果,并与规划预测作对比,评价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磨刀门是西江的主要出海口门,年泄洪量和输沙量为珠江八大出海口门之冠。由于河口的自然延伸和水道的冲淤变化,对防洪、排涝、灌溉等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通过分析整治前后口门附近水文要素的变化,研究整治工程对防洪防潮、排涝、灌溉、供水水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磨刀门整治试验工程前后内海区冲淤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分八大口门注入南海,珠江的西江干流主要出口在珠江三角洲西侧的磨刀门,为强迳流弱潮流河口。西江马口站多年平均流量7490m~3/s,最大流量54400m~3/s。经磨刀门出海的洪水量约占马口流量的33%,占西北江洪水总量的25%。马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418万t,其中经天河下泄的泥沙为4313万t,占58.14%。汛期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94.6%。三灶站平均潮差,大潮为1.38m,中 相似文献
5.
珠江河口在近30年进行了大量的整治工程,不同工程对河口的影响散见于文献之中。为方便研究人员了解已有整治工程的情况并开展下一步研究,该文以东四口门中的横门和西四口门中的磨刀门为例,简要叙述了磨刀门、横门的整治工程对河口水动力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磨刀门和横门在整治工程后的河床演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整治后原浅海区口门变成一主一支的河道格局,磨刀门主槽延伸到横洲口的大井角,横洲外水域缺乏治导线控制,不利于河口的综合治理及执法管理,为规范滩涂开发利用,着重对磨刀门横洲外河口演变及治导线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磨刀门水道洪水水位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江干流洪水进入河网纵横的珠江三角洲以后,经八大口门出海。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水的下泄多受到一定的沮滞。本文试以磨刀门水道为例,进行洪水水位变化的分析。1样本的选取自天河以下,多年以来建造了许多水利工程,主要有:1973年磨刀门石峡河东、西河口水闸建成;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1年枯季和2012年洪季在大、中、小潮期间的多点同步现场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磨刀门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磨刀门口悬沙浓度纵向分布呈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横向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洪季主槽大于滩地,枯季滩地大于主槽;垂向分布洪季主要以斜线型分布为主,枯季主要以抛物线型分布为主。潮周期平均含沙量大潮普遍大于中、小潮;洪、枯季磨刀门口外落潮含沙量普遍大于涨潮含沙量。洪季含沙量混合较为均匀,落潮时含沙量增大,涨潮时含沙量减小,枯季含沙量分层明显,。受波浪潮汐作用,一个周期内有多次明显的再悬浮过程,涨潮时增大,落潮时减小。 相似文献
9.
河口拦门沙的存在与其上游地区的防洪、排涝、灌溉、生态环境,特别是通航等方面的关系甚为密切,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关系重大。该文分析了珠江磨刀门拦门沙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治理提出对策,供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珠江磨刀门河口洪季泥沙絮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2013年7月现场观测的悬浮物资料,综合同步测验的盐度、流速、悬沙浓度、水温,以及室内泥沙粒度分析数据,探讨了该区域泥沙絮凝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磨刀门悬沙现场粒径平均达91.7μm,而平均分散粒径仅29.3μm;小潮泥沙絮凝较大潮明显,潮周期内憩流时刻絮团最大,可达200μm;絮凝效应垂向差异显著,表现为中层最大而表、底层较小;功率谱分析得到现场粒径具有3h、8h和24h的变化周期,其中8h与平均落潮周期相近,24h则与全潮周期相近。研究表明,控制磨刀门悬沙絮凝的因素主要为流速,絮凝临界流速约45cm/s;盐度则在弱动力条件下(流速50cm/s)控制着河口泥沙絮凝,最佳絮凝盐度为21‰;悬沙浓度和温度对絮凝影响不显著;垂向水动力及盐度差异是导致絮凝效应垂向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初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开展珠江磨刀口门治理规划,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进行了磨刀门水沙特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治理方案的比选。1992年磨刀门治理规划工程方案已大部分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工程实施后磨刀门口门水沙特性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与方案论证时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13.
磨刀门水域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磨刀门水道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结果表明:该水域水质的总磷、凯氏氮、石油类等劣于“GB3838—88标准”的Ⅲ类标准,不符合已划定该水域功能水质保护目标上限值要求;从多年定期水质监测资料统计及分析结果来看:年内水质是丰水期劣於枯月期;每年以0.11%速度发展,水质朝着变劣方向发展。基于上述情况,建议沿岸城镇各级政府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进程中,切实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条例等。认真对待磨刀门水道水环境问题,使磨刀门水道水源永续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从遥感图像看口门规划治理效果--珠江口伶仃洋和东四口门治理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技术来观察伶仃洋,可以在是获得大面积的地表或地表浅层信息,其时间上的同步或准同步性克服了以前由直接观测点或线推证到面的局限性,为伶仃洋和珠江三角洲东四口门规划作局部工程治理监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技术图片和数据,分析伶仃洋两槽三滩动力一地形结构,复杂的径流、潮流、沿流动力机制及其泥沙主要来源,提出东西部动力区具有相对分界线的新观点,并论证大喇叭和小喇叭规划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技术来观察伶仃洋,可以在瞬间获得大面积的地表或地表浅层信息,其时间上的同步或准同步性克服了以前由直接观测点或线推证到面的局限性,为伶仃洋和珠江三角洲东四口门规划治理研究和局部工程治理监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技术图片和数据,分析伶仃洋两槽三滩动力-地形结构、复杂的径流、潮流、沿岸流动力机制及其泥沙主要来源,提出东西部动力区具有相对分界线的新观点,并论证大喇叭和小喇叭规划治理方案;验证评价蕉门治理和鸡抱沙围垦工程、洪奇门治理和围垦工程、横门治理和围垦工程. 相似文献
16.
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上溯规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该文通过分析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实测资料,揭示了该水道咸潮运动规律及上溯机理,认为潮汐动力与咸潮运动密切相关,盐度梯度力是促进水道内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径流是抑制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咸淡水混合状态随潮差变化而变化,径流下泄形式以及对咸潮的作用效果也随之变化,由此得出调水压咸的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17.
从遥感技术的角度,对珠江河口西四口门即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黄茅海)的规划治理进行验证和评价.认为磨刀门经过治理,主河床已初步稳定,拦门沙也初步打通,洪湾水道保持良好的通航条件,并围垦得大片土地,建议对主河道实施丁坝群配套方案,按规划将治导堤向南延伸,以加强冲刷力,稳定河槽,打通拦门沙.认为黄茅海(虎跳门与崖门口外海区)与伶仃洋具有类似的特点,即两槽三滩、潮汐东进西出,规划治理后,由于河口喇叭湾的规范化,两岸治导线将发挥束水攻沙的作用,有利于泄洪和通航,滩涂围垦将有序进行.鸡啼门规划治理西方案符合口门现状,近期治理工程实施后将凸现潮汐东进西出的动力格局,建议因势利导修改单出口方案为人字形双出口方案,西治导堤宜建潜坝并分期提高坝身高度,以利于拦蓄泥沙,加快土地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