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CHFR)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性能;重点介绍了过套管测井技术在青海油田尕斯库勒油田E1/3油藏剩余油评价中的应用;就过套管井电阻率测量(CHFR)和储层饱和度测量(RST)的应用效果作了横向对比,并对其在尕斯库勒油田E1/3油藏中的应用成败做了详细分析.总结了这两种套管井测井技术在油田应用环境中的限制因素,为以后更有效地分析利用这些测井技术评价油藏剩余油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斯伦贝谢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过套管电阻率测井(CHFR)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电阻率测井方法,这一技术打破了在钢套管井中不能测量地层电阻率的禁区,拓展了电阻率测井技术的应用空间,为过套管地层评价增加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系统介绍了CHFR测井仪器及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含油饱和度模型建立,影响因素,结合吐哈油田典型实例分析与研究,揭示了CHFR测井技术在剩余油评价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林旭东  谭辉红 《测井技术》2004,28(1):65-67,74
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CHFR)是斯伦贝谢公司的一种新的套管井电阻率测井仪器.介绍了CHFR测井的测量原理、仪器指标及水泥对CHFR测量值的影响和校正;详细叙述了CHFR测井在中国部分油田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识别死油气层、定性评价油层水淹情况及定量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等方面.通过实例分析显示了CHFR测井较好的应用效果及在套管井测井评价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应用套管井地层电阻率测井监测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管井地层电阻率测井仪是为了满足油田在套管井中测量和评价地层剩余油饱和度而研制的新型仪器。该文介绍了套管井地层电阻率测井原理、解释分析方法及其在老油田垦东6断块的应用,并分析了固井质量和地层水矿化度对测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孤岛油田正处于开发后期,为及时调整开发方案,必须确定剩余油分布。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是近年来成熟起来的一种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方法,该技术实现了在套管内对套管外地层电阻率的测量,具有较好的探测特性和动态分析范围等优势。详细阐述了ECOS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的原理及其资料预处理和解释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孤岛油田的生产实践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适合于孤岛油田的复杂地质条件,可以解决孤岛油田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和油藏动态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6.
小友 《小型油气藏》2006,11(2):48-48
近年来,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斯伦贝谢公司继2000年在世界范围内商业化推广套管井地层电阻率电缆测井仪(CHFR)之后,2002年推出采用专用监视和控制系统的第二代测井仪(CHFR-Plus),使得测井速度提高了一倍,从36.58m/h提高到73.15m/h;  相似文献   

7.
套管井电阻率测井仪(CHFR)是Schlumbergerg公司设计生产的套管井地层电阻率测井仪。原理上这种仪器与侧向测井有些类似。在测井过程中,从一个与套管接触的电极发射电流,部分电流会过套管渗流到相邻的地层流向远处的地面电极,采用电压测量电极测量电压确定渗流电流,从而确定地层电阻率。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测井技术具有广阔应用的前景。在新、老井中它可以补充和取代传统的裸眼井电阻率测井。也可以为油藏监测提供套管井时间推移测井,每次电阻率测量结果都可以与以前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实现油藏监测。  相似文献   

8.
根据过套管电阻率(CHFR)测井的测量原理,讨论了视电阻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CHFR曲线的影响因素校正与刻度方法,分析了CHFR测井数据在吐哈丘陵油田油藏动态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CHFR测井的视电阻率与仪器的刻度系数受到套管接箍、射孔及井壁接触等因素影响.针对套管接箍、套管腐蚀或射孔等的影响,提出了平滑滤波的校正方法.对于CHFR测井的刻度,采用了稳定泥岩层及纯含水段的套管电阻率值与深感应或深侧向曲线的最佳拟合,减小由非仪器因素造成刻度系数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吐哈丘陵油田4口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初步显示了CHFR测井在寻找未动用油层或漏失油层、已开发储层的水淹程度及储层中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特殊的油藏地质条件、开发对象的转变对剩余油监测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09年中原油田引进斯伦贝谢CHFR(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应用研究表明,CHFR技术能够评价储层水淹状况,适用于中原油田油藏动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确定剩余油的测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为提高采收率对油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测井是获取可靠剩余油饱和度剖面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按照评价的范围可分为单井测量,井间测量和油藏描述等三类,在单井测量中所采用的每种测井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限制,根据井眼条件,将剩余油饱和度的测量分为两类:眼井测井和套管井测井;裸眼井测井包括电阻率测井,核磁测井,电磁波传播测井和介电常数测井,套管井测井包括脉冲中子俘获测井,碳氧比测井和重力测井。  相似文献   

11.
尕斯库勒E13油藏是异常高压低渗透未饱和油藏,采出程度近40%,含水74.44%,剩余油分布零散.建立了E13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E13油藏剩余油进行了定性的模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E13油藏剩余油主要有3种分布类型,层内未水淹型、连片分布的差油层型和井间滞留区型,4个主力层系剩余油储量最大,是剩...  相似文献   

12.
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方法在礁灰岩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南海流花11-1油田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在对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的方法中引入了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概念,克服了以往研究工作中只应用单一因素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不足.利用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反映储层的实际情况,进而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快速、直观地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在综合分析了油藏动、静态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对该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成果,提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并在潜力区部署了侧钻井位.实际生产情况与非均质研究结果一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该方法对类似油田储层非均质及剩余油分布和预测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二东西块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大庆油田北二东西块的开发现状,在充分考虑地层非均质性、沉积相分布的基础上,利用FCM、Petrel软件对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等属性,按照沉积相带图进行相约束插值,建立了精细相控地质模型.通过Eclipse模拟软件E100主模块的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对该区块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并给出了剩余油分布的9种类型.结果表明,三维可视化建模、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定量研究一体化的油藏工程方法,为补充和发展剩余油分布描述技术以及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挖潜增产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文留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非均质性导致水驱动用差异大、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采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和剩余油分布描述技术,弄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并在其分类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应用相应的挖潜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油组经过多年的蒸汽吞吐开发,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但局部富集的特点,文中得用SPSS因子分析法,确定了用于描述储层质量及几何形态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引入储层综合评价参数,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综合、定量描述,揭示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对评价指数超过0.6的层位进行封堵,控制其汽窜影响,能有效启动潜力层;评价指数为0.3~0.7的区域具有较好的地质条件,水淹程度较低,是剩余油进一步挖潜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双河油田Ⅴ下层系油藏特征建立非均质模型,得到不同模型剩余油分布模式;分析不同地质、开发条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注采井组生产井综合含水率达到95%时,采出程度、剩余油非均质程度与不同因素(提液速度、井距、平面渗透率级差、地层倾角、油层厚度)的关系式。分别应用回归公式和数值模拟对双河油田五点井网的采出程度、剩余油非均质程度进行计算,二者结果误差均小于10%。综合运用回归公式定量描述剩余油及井组剩余油分布模式对今后实际油田注采井组单元后期开发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桥口油田是非均质性较强的断块油藏。通过开展以油藏精细描述为核心的剩余油分布与挖潜研究,并采用双靶定向井设计及钻采技术、找堵水技术等一系列控水稳油综合治理技术,使油田综合含水逐年下降,产油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孤岛油田馆陶组河道砂储集层的研究表明,经长期注水开发,储层宏观、微观参数一般都随着油藏开发程度的加深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不同类型的参数有各自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孔隙度变化幅度较小,渗透率变化较大。从总体上来看,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相对变化较快。利用孤岛油田大量的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宏观、微观参数动态模型,研究了孤岛油田河道砂储层剩余油控制因素,建立了孤岛油田河道砂储层油藏不同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模式,为孤岛油田馆陶组油藏挖潜提供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1,他引:42  
陆相复杂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持征是总体分散、局部集中.主要受油藏分割性控制.仍存在较多的剩余油富集区。揭示了剩余油富集区形成机理.建立了断层分割控油、夹层分割控油和优势渗流通道控油等3种主要控油模式。阐明了其对剩余油富集区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形成了低级序断层预测、夹层定量预测、优势渗流通道预测等油藏分割性预测技术。在胜利油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