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矩阵变换器较传统的变换器具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其理论研究的接近成熟, 逐渐转向应用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控制策略. 通过磁链和转矩的PI调节, 把矩阵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与异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改进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尤其是电磁转矩的低速性能. 这种PI调节器相对简单和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比较无差拍空间矢量调制而言. 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和矩阵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接着利用磁链和转矩的PI调节, 详细论述了两者的结合和实现过程, 并且在此基础上, 建立这种新型交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 最后按照3种负载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新颖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在交流传动中,直接转矩控制(DTC)以能产生快速的鲁棒响应而著称,但低速时转矩和电流的脉动很大,影响了系统的性能.为解决这些缺陷,学者们提出了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DTC控制策略.分析了基本直接转矩控制(Basic DTC)、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DSVM-DTC)和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SVM-DTC)三种控制策略,并比较了它们的稳态和动态性能.Basic DTC 的控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但低速时转矩和电流的脉动大.DSVM-DTC采用较多的电压空间矢量,明显的改善了转矩和电流波动(特别在低速时).SVM-DTC的性能最好,开关频率恒定,但它的结构较为复杂且依赖电机参数.仿真结果验证了文章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异步电机转矩角动态控制过程的分析,预测出下一控制周期电机定子磁链的期望电压矢量,以此作为矩阵变换器的输出参考电压欠量,实现了采用矩阵变换器供电的异步电机直接转距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了系统模型,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具有矩阵变换器的理想输入输出特性,而且具有直接转矩控制优良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存在较大的转矩和磁链脉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磁链、转矩PI控制器代替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滞环比较器,以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代替电压矢量开关表合成电压矢量,来补偿磁链误差和转矩误差,达到消除滞环脉动的目的。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电动机控制系统相对于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磁链轨迹更接近圆形,转矩、磁链和电流响应脉动更小。  相似文献   

5.
研究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功率变换器必须具有功率双向流动的能力.为满足上述要求采,用矩阵式变换器能同时提供正弦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输入电流可调节为超前、滞后或同相于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可实现幅值、频率和网侧功率因数的独立控制.从等效交-直-交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出发,按照交-交直接变换控制方式实现了对矩阵式变换器建模和运行控制规律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矩阵式变换器具有优良的输入输出特性,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今后的实用化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异步电机正反转方法过渡时间长、定子电流畸变严重和转矩脉动大等缺点,研究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正反转过程,提出一种实现快速正反转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控制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的位置关系,在异步电机制动阶段,控制定于磁链滞后转子磁链旋转,动态保持磁通角恒定,使电机产生最大允许制动转矩,转速迅速下降;在反向启动阶段,控制定子磁链超前转子磁链反向旋转,动态保持磁通角恒定,使电机输出反向最大允许启动转矩,转速迅速上升,从而实现电机快速正反转过程.在整个反转过渡过程中限制定子电流不超过设定值,在不同的控制阶段施加合适的六边形工作电压空间矢量,易于实现.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可实现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快速正反转过程.  相似文献   

7.
喻寿益  郑剑武 《控制工程》2011,18(5):799-802,824
简述了矩阵变换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优点,将矩阵变换器与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相结合为了得到满足直接转矩控制要求的电压矢量,通过合成两个幅值变化的电压矢量以得到幅值固定的电压矢量;为了改善此控制系统输入端电流波形,在使用电压矢量的同时,引入电流矢量对系统输入电流进行正弦化控制,并且提出了一种电压矢量和电流矢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系统的动态性能及低速性,分析了传统SVM-DTC中采用两个PI控制器来产生参考电压矢量,存在PI控制器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糊空间矢量调制(SVM)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DTC)策略.阐述了产生磁链和转矩参考电压矢量的模糊控制器的具体的设计过程,即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分别为磁链、转矩误差和磁链、转矩误差的变化率,输出为参考电压矢量的磁链、转矩分量.对该控制方法在基于Simulink的仿真软件和基于DSP2812的控制芯片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仿真与实验,并与传统的SVM-DTC进行了比较.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双模糊SVM-DTC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好,有效提高了系统的低速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这一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系统,采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技术(SVM)与直接转矩控制(DTC)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无轴承异步电动机。阐述了无轴承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给出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将整个控制系统分为旋转控制系统模块和悬浮控制系统模块,旋转模块引入SVM方法,并详细给出了基于定子磁链矢量偏差法的无轴承异步电动机SVM-DTC的分析与实现过程;悬浮模块采用电流追踪型PWM逆变器控制的方法。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转矩波动显著减少,运行更加平稳,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矢量线性组合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青春  顾军 《计算机仿真》2006,23(6):319-322
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存在转矩脉动大和开关频率不固定的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矢量线性组合和SVPWM调制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即由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产生六个基本的和六个线性组合的定子电压空间矢量,根据转矩偏差和磁链偏差优化选择定子电压空间矢量,实现对电机转矩的控制.将该控制方法应用到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通过系统仿真实验验证,该控制方法的输出转矩脉动小、电流谐波低、开关频率固定,调速系统有着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调速精度.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矩阵变换器交流励磁控制策略是基于PI调节器的功率解耦控制,但在电网电压出现大扰动时,系统调节时间较长,影响发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基于非线性微分几何理论,证明了双馈电机(DFIG)动态模型满足完全线性化条件,建立了线性化的动态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采用最优控制求出相应控制率,再结合矩阵变换器的间接空间矢量调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三相-三相矩阵变换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虚拟整流器和逆变器的矩阵变换器的等效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常用空间矢量PWM策略的矩阵变换器的空间矢量PWM算法,并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建立了矩阵变换器的仿真模型,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证实了所提出的空间矢量PWM策略正确性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系统,采用矩阵变换器(matrix converter,MC)驱动方式,提出了基于自抗扰技术(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的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策略.用MC替换常规交—直—交变换器,以提高系统输入侧功率因数(power factor,PF);用ADRC替换常规电机调速系统中的PI速度调节器,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首先,建立MC驱动PMSM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给出ADRC速度调节器和MC驱动PMSM的DTC设计思路和方法.基于ADRC的DTC策略能够使MC驱动的PMSM系统稳定运行,具有较好的转速和转矩控制效果,且输入侧PF能够达到1.然后,将其与基于PI的DTC策略相比较,该策略具有更强的抗负载干扰能力和跟踪给定转速变化的能力.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模型预测控制在双极型矩阵变换器控制中的开关周期不固定以及空间矢量调制控制策略的动态性能较差,提出了使用无差拍控制算法控制双极型矩阵变换器.无差拍控制通过预测模型对输出电压矢量以及电源电流矢量进行最优矢量组选择并进行调制.该方法良好地控制输出与输入电流波形,且对直流侧的电压有优化作用,动态性优异,对于网侧电流也有正弦化的作用.MATLAB作为算法的仿真实验软件,仿真结果有力地证明了该算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建坤  张伦健  侯圣语 《软件》2011,(3):93-94,97
基于三电平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控制方法,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控制策略研究。采用将三电平空间矢量分解为六个小的两电平空间矢量的方法,转换为对两电平空间矢量的控制,简化了算法。永磁同步电机采用id=0的矢量控制方法,使用了基于电流反馈解耦,在MATLAB2007b/simulink中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平SVPWM控制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平SVPWM控制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A kinetic energy approach to PD control in joint space of a manipulator in terms of the eigenfactor quasi-coordinate velocity (EQV) vector 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 modified PD controller which contains quantities resulting from decomposition of a manipulator mass matrix is proposed. The obtained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based on the 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 of the mass matrix (Junkins, J. L. and Schaub, H. [7]. It is shown that utilizing the EQV vector one can determine directly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manipulator and at the same time realize PD control in its joint space. This energy-based strategy gives an interesting insight into position control. The controller presented here was tested in simulation on a 3 d.o.f. direct drive arm manipulator and via experiment on a 2 d.o.f. manipulator.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one can directly determine the kinetic energy for the total manipulator as well for its each joint. Additionally, time response of the system under EQV controller is faster than for the classical controller if mechanical coupling are strong.  相似文献   

17.
王伟  赵清  吕晓永  李欣 《自动化学报》2014,40(10):2171-2178
针对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振动陀螺仪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几何结构中心与质量块重心不重叠导致严重陀螺漂移和噪声的问题, 在考虑陀螺自身非线性、控制输入非线性和外部干扰的情况下, 提出一种基于超稳理论的非线性控制策略对MEMS陀螺仪进行零点校正. 该方法在MEMS 陀螺仪非线性模型中引入一Hurwitz矩阵对模型进行变换以满足系统的严格正实要求, 利用向量范数的性质得到合适的控制律以满足Popov不等式, 从而保证了闭环控制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仿真结果显示, 提出的非线性控制策略可以使系统状态迅速收敛到零, 并且对系统参数摄动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许宇翔  葛红娟 《控制与决策》2019,34(10):2048-2060
针对三相-两相矩阵变换器(3-2MC)拓扑无大容量储能元件,输出不对称影响输入电流质量的问题,提出一类引入脉动功率补偿单元的三端和四端输出3-2MC拓扑.首先,详细阐述上述所提两种变换器抑制输出脉动功率进而提高输入性能的原理、实现过程和适用范围,推导四端输出3-2MC的电压传输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基于上述拓扑特点,提出输出扇区划分方式;然后,提出以输出侧与补偿侧三相电流加权量作为间接控制量的级联式控制策略,从理论上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系统控制参数的优化选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间接控制策略的四端输出3-2MC拓扑可有效改善输出不对称情况下的输入电流性能,与传统的三端无补偿单元拓扑相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更大的输出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