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凤芹  宁荣昌 《塑料工业》2006,34(Z1):65-68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VC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探讨了PVC弹性体共混增韧改性和刚性粒子共混增韧改性,尤其是纳米粒子共混增韧改性,指出了PVC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聚氯乙烯(PVC)树脂共混增韧改性体系的研究现状,包括PVC/弹性体和PVC/刚性粒子共混体系,并对PVC共混增韧改性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讲首先介绍了PVC的加工性能、耐热性、防静电等性能的共混改性,然后介绍PVC共混合金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ABS/(VC-BA)/PVC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聚氯乙烯(ABS/PVC)共混体系中添加氯乙烯-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物(VC-BA)树脂,进行三元共混改性的研究,找出了能使共混物综合性能较佳的三元共混物的配方。试验证明,通过添加VC-BA树脂,可改进ABS/PVC共混物的性能,有利于该共混物进一步降低价格,扩大应用。此外,对该共混物中,最适宜于PVC改性用的ABS品种,也进行了选择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单体为交联敏化剂,采用电子束对聚氯乙烯(PVC)与丁腈橡胶(NBR)的共混胶进行了辐照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增塑PVC/NBR共混胶进行辐照改性,可以大大提高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PVC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近年来对PVC的共混改性研究工作,总结了不同物质,如弹性体、塑料、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VC的机理。并讨论了部分PVC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聚氯乙烯(PVC)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文献报导的PVC共混改性的研究成果,也介绍了近年来国外专利透露的PVC共混改性技术进展。证明共混物理改性是一种改善加工性能和提高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指出了用一种或两种甚至多种高分子材料与PVC共混作为改性剂,不论是国内或是国外,目前仍是较活跃的研究领域。预见新的共混材料和新的工艺将不断出现,满足对PVC共混材料更高的技术要求,给PVC带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PVC树脂耐热改性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聚氯乙烯(PVC)树脂耐热改性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PVC树脂耐热改性方法有共混改性、共聚合改性、氯化改性和其他改性。各类改性方法均能使PVC的耐热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加工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PVC共混改性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介绍了ABS、MBS、CPE、ACR、EVA等PVC树脂共混改性剂的主要牌号、改性效果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聚丁二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PB-g-MMA)核-壳改性剂。将PB-g-MMA、聚氯乙烯(PV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160℃下熔融共混,制得橡胶含量为16%(质量含量)的一系列的橡胶改性PVC/PMMA共混物。研究了基体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宽组成范围内PVC和PMMA是相容的,并且当PVC含量较少时,共混物以脆性方式断裂,银纹是其主要的形变机理;当PVC含量较多时,共混物以韧性方式断裂,此时主要的形变机理是橡胶粒子的空洞化和基体的剪切屈服。在橡胶改性PVC/PMMA共混物中,随着基体组成的改变形变,机理存在着从银纹到剪切屈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文中详细论述了共混改性PVC的研究发展状况,探讨了PVC的增韧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2.
ABS/PVC/CPE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填充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三元共聚物、聚氯乙烯(PVC)和CPE三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ABS/PVC共混体系中加入增容剂氯化聚乙烯(CPE)后,提高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机械力学性能;随着共混体系中CPE用量的增加,ABS/PVC/CPE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上升,拉伸强度下降,而弹性模量则出现了极大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ABS/PVC共混体系中添加α-SAN树脂,进行三元共混改性的研究,找出了能使共混物综合性能较佳的三元共混物的配方。实验证明,通过添加α-SAN树脂,可改进ABS/PVC共混物的性能,有利于该共混物进一步降低价格,扩大应用。此外,对该共混物中,最适宜于PVC改性用的ABS品种,也进行了选择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ABS在聚合物共混改性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的角度介绍PVC/ABS、PBT/ABS、PA/ABS三种重要的共混物。分析了ABS用量和加工工艺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讨论了ABS共混物的增容改性技术。展望了ABS共混物的前景,并强调了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ABS/PVC共混体系中添加α—SAN树脂,进行三元共混改性的研究,找出了能使共混物综合性能较佳的三元共混物的配方。实验证明,通过添加α—SAN树脂,可改进ABS/PVC共混物的性能,有利于该共混物进一步降低价格,扩大应用。此外,对该共混物中最适宜于PVC改性用的ABS品种和用量,也进行了选择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改性NR对PVC增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改性天然橡胶(NR)的性质对聚氯乙烯(PVC)硬质材料的增韧作用。发现改性NR的主链结构、支链的极性、NR含量等是影响改性NR/PVC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的主要因素。交联型改性NR对PVC有显著的增韧效果,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高达60kJ/m~2,比纯PVC材料高15倍以上。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交联型改性NR/PVC共混材料的冲击断面布满均匀细密的“须根”,无裂缝,无NR粒子剥离现象。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交联型改性NR/PVC的相界面有模糊的过渡层,说明二者部分相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引入离聚物改性PVC共混体系在生产塑胶跑道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离聚物对PVC共混体系的改性机理,研究了引入不同含量的离聚物对PVC共混体系生产PVC塑胶跑道在加工应用方面和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离聚物,在物料的塑化性能、相容性、加工稳定性和产品的力学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就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共混体系改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总结。PVC/PE共混体系改性方法主要有添加增容剂或相分散剂,交联剂和相分散剂-交联剂协同作用。这种相分散-交联协同作用在改性PVC/PE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很好的效果。这不但为实现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等回收塑料的不需要分拣而直接再生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还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塑料》2019,(5)
以热塑性聚氨酯(PUR-T)和聚氯乙烯(PVC)为原材料,采用机械熔融共混制备PUR-T/PVC共混弹性体材料,并利用增塑剂和纳米CaCO_3对弹性体进行改性,通过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增塑剂种类、用量以及偶联剂改性纳米CaCO_3对PUR-T/PVC共混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EC增塑PUR-T/PVC共混弹性体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最低,增塑效果较佳,当TEC用量为20份时,PUR-T/PVC共混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为14. 68 MPa,断裂生长率为974. 99%;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CaCO_3增强PUR-T/PVC共混弹性体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较佳,能有效提高PUR-T/PVC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当TEC用量为20份时,PUR-T/PVC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较佳,拉伸强度为18. 94 MPa,断裂伸长率为1 074. 75%。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弹性体增韧聚氯乙烯(PVC)的研究,介绍了弹性体增韧改性PVC的机理,概述了国内外通过自补强共混改性、相容剂改性、工艺优化、纳米改性、接枝改性、交联改性等方法增强弹性体与PVC间的相容性,从而优化弹性体增韧PVC效果的研究情况。展望了弹性体增韧PVC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