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为吉 《城市开发》1998,(12):24-25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可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可决定城市基础设施设置,可引起城市环境品质变化,可影响城市综合造价。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土地开发强度过低导致城镇土地扩展速度过快,与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两种不良倾向。我们必须科学地制订土地开发强度,以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韦莉 《中国建材科技》2022,31(3):124-126
通过对适宜性评价模型和GIS相结合进行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选取城关区内的评价指标因子,如地形坡度、地貌、水系、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等,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基于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对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处理及评价结果图的输出,得到研究区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以期更准确揭示研究区土地开发建设规律,为区域城镇用地空间拓展、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巨大的人口和空间需求推高了我国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在多数地区缺乏交通模型和交通量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土地开发强度通常依托规划师的经验来确定,这有可能带来后续的城市出行结构恶化和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矛盾。在宏观的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从中观、微观层面研究与城市局部交通系统容量等多要素相适应的土地开发强度是解决此矛盾的重要途径。研究以武汉市东西湖区107国道为例,从与土地开发强度相关的上位规划的控制要求、公交导向发展和拆建比等要素出发,初步确定了开发区域内土地的强度指标。同时,构建起局部交通模型对开发区域的强度指标进行校核,以达到协调城市局部用地开发与交通设施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中央商务区以商业与商务办公用地为主,交通出行的潮汐特性和高峰特性均非常明显,在路网交通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控制用地开发强度是解决中心商务区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研究基于交通承载力及土地利用条件(OD分布)约束,建立以区域用地最大开发强度为目标的交通模型,并以南宁市龙岗片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例,推算各交通小区的最大交通生成量及极限容积率,确定区域最佳的用地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空间属于城市空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为了拓展城市空间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以国内10个城市(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的地下空间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和表征城市地下空间需求的人口密度及表征地下空间开发能力的地均GDP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强度预测模型,揭示了不同条件下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有助于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有效整合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空间规模效益。基于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通过对地下空间的竖向分层、开发强度和布局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中心联结"、"整体网络"和"轴向滚动"模式将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主要模式,"次聚焦点"模式将是我国特大城市的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在物流快速发展阶段,物流建设项目数量巨大.但是国家并没有专门针对物流项目用地的建设制定相关控制指标标准来进行控制和引导.出现了“投资强度无法反映经济效益、容积率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建筑密度与实际建设密度不符、绿地率无法反映真实生态环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尝试可改进的方法有“投资强度增加辅助指标、基于合理地块划分及功能差异来确定容积率、建筑系数代替建筑密度、绿地率中增加植物配比要求“等,这些方法的运用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物流园区建设,改善物流项目建设乱象.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分布遵从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存在自身的规律.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日渐稀缺,依靠粗略的规划管理部门规章的开发强度管理方法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着合理性的压力和挑战.借助GIS技术,对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建立开发强度分区模型是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城市扩张中对房地产开发强度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放  李铌 《中外建筑》2009,(8):138-139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房地产业在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经济制转轨为背景,以房地产资源合理配置为研究主线,将房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在分析和借鉴先进国家与地区的房地产开发规划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对房地产开发强度控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缺乏综合因素的系统分析,往往导致土地开发强度在城市不同片区要么过高,要么过低。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入手,首先选取公共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正向因素,其次选取环境约束作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逆向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将不同影响因素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运用GIS平台构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综合模型,有利于城市土地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丽丽 《山西建筑》2014,(13):215-216
从建筑设计与节能设计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建筑设计方案与效果对节能设计的影响,对建筑设计中单体、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人们提供绿色、节能、环保的生活、办公、娱乐空间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卫晓东 《山西建筑》2014,(13):214-215
结合我国目前人口众多,用地紧张的现状,从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入手,对其与节能节地型住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的住宅设计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杨艳艳 《山西建筑》2011,37(24):210-211
以晋城市土地开发整理测量工作为例,介绍了GPS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测绘中的具体应用,阐述了GPS控制测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今后土地测绘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就如何利用居住(小)区绿地,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创造出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和交往场所作一探讨,并指出应注重庭园的细部设计,以满足住区居民的户外生活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5.
张羽  张皓 《山西建筑》2008,34(14):65-66
对徐州.温州科技产业园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景观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新科技、新空间、新景观"的设计理念应用到规划设计中的观点,以使徐州.温州科技产业园成为金山桥开发区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贾金龙 《山西建筑》2009,35(21):36-36,166
从北京城市土地与交通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剖析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二者相互不协调的现象,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在促进城市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的实施政策、机制、方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改善现行相关政策法规、管理机制和实施策略的措施建议,以实现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洋斌 《山西建筑》2012,38(7):236-237
简要介绍了土地一级开发的定义、分类及特点,通过对企业主导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这一新领域的探讨,阐述了其特点、盈利模式、风险分析以及风险规避,给同行企业进入该领域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张旭旻  刘平 《山西建筑》2013,(34):30-32
以交通与用地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基于时空消耗法的用地开发强度计算,提出了区域最大平均开发强度乃至各地块最大开发强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楼洋 《城市建筑》2014,(12):42-42
义乌市稠城新建城区是以小商品市场建设为导向发展而来的新城区。本文通过对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指标的分析,研究该地区土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异与演变趋势,为义乌城市空间形态的实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