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Clos网络结构MmM,其中所有交换单元都采用输入缓存,因此适合在高速交换网络中实现.针对MmM结构,提出了分布式路由及调度算法,利用中间级交换单元向第一级交换单元提供的反馈信息为分组选路,可以较好地在中间级均衡交换网络内部的负载,减小输出端口的冲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分布式路由及调度算法的MmM结构可以获得比采用并行循环分派算法的MSM结构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环的大容量可扩展分组交换网络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型分组交换网络拓扑结构——MR(Magic Ring)网络.在继承传统三级间接连接网络良好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在中间级引入环网络,解决了现有大容量分组交换网络无法兼顾良好性能和可扩展性的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混合交换机制三级Clos网络分布式调度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采用变长分组和定长信元交换机制相结合的三级Clos网络分布式调度算法.在输入级采用以变长分组为单位的负载分配方式,使得属于同一分组的各个信元通过同一个中间级交换单元转发,消除了定长信元交换机制的信元乱序问题; 采用一种基于新型令牌方式的负载均衡算法,消除了变长分组负载分配的不公平性; 中间级和输出级交换单元的调度采用定长信元方式,提高了调度算法的效率,增强了算法对业务的适应能力.理论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稳定性,仿真分析证明了该算法在转发时延和业务适应能力上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4.
可重构路由交换节点体系结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当前网络实现技术的发展趋势,描述了未来路由交换节点应具备的特性。基于路由器的研究现状,从规模、性能和控制等多维度理念出发,设计了一种结构灵活、开放的新型可重构路由交换节点体系结构。最后,介绍了可重构路由交换节点体系结构研究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交换技术通常是基于单一路径的交换机制进行研究设计。由于进入交换设备的分组只有唯一的输出端口,对于相同端口的争用极易引发交换拥塞,直接导致交换设备乃至整个网络性能的恶化。文章引入路由交换协同设计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多下一跳路由的多端口输出交换机制,此新型可重构交换构件实现了分组在多个可选输出端口之间动态均衡的交换。岳后结合仿真试,哈聆证了该结构的稳定性和时延性能.并证明了最佳自由度扩展因子为3。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开放式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的通用服务类别框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分析提出基于不同实现技术的业务支撑模式,并分析归纳现有网络业务,提出基于开放式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组件、构件级的通用服务类别框架。  相似文献   

7.
面向可重构网络设备软件构件的可靠性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以构件作为最小的物理资源,通过对不同服务的支持、装配和释放,来构建路由交换节点体系. 针对可重构路由平台中的软件构件,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理论模型和卡尔莫格罗夫方程的可靠性理论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可重构路由体系结构下的具有异步交互特征的软件构件和构件网的可靠性评估难题.  相似文献   

8.
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是通过构件的生成、检索、组装等步骤实现的。为了改善该平台下构件库中构件的检索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刻面的软硬件构件分类方法。设计了基于模糊推理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Fuzzy Inference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FI-BPNN)的构件检索算法,该算法具有并行性强,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适合规模较大、构成较复杂的构件库检索问题。仿真实验表明,在构件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该算法比现有主流检索算法性能有较大提升,能够满足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重构原理的组合夹具计算机辅助拼装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组合夹具结构是由不同核心组件重构结果的特征,提出将可重构原理引入组合夹具辅助拼装中,开发出了基于可重构核心组件元件库的组合夹具计算机辅助拼装系统。该系统将若干可独立完成各种功能的参数化(固定)的结构形式设为核心组件并构建了组合夹具元件库,提出一种典型路径的存储方法和结构设计组装模块工作流程。组件选择及装配实例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完成组合夹具的拼装任务。  相似文献   

10.
基于算数增强的有限状态机(AFSM)模型,给出一种可重构(reconfigurable)控制器结构,用于实现各种网络设备接口控制器和存储器接口控制器。该结构具有动态可重构的能力,FPGA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RTL描述的AISC设计方案相比,所提出的可重构控制器结构可以达到相似的性能,但是设计和实现更加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11.
首次将虚通道概念引入到 ATM交换技术中,提出一种基于通道交换的 ATM交换,其交换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和分布式控制原理。准静态(周期的或固定的)路由策略,可确保所建立的每条虚通道的有效带宽。与信元交换和电路交换比较表明:通道交换有更优越的性能,更适于组建大规模ATM交换结构。同时,在交换技术中引入虚通道概念,为开发ATM交换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业务和新应用的不断推出,传统网络设备已不能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利用可重构技术实现的网络设备能够支持新的业务和应用。文章分析了现有可重构路由器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可实现三级重构的路由交换设备。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盲分离开关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峭度宽松开关算法.该算法用峭度作为激活函数中的开关量分析随机变量的高斯性,解决了原开关算法中衡量参数的不稳健性.该算法与盲分离开关算法和扩展的Infomax算法的仿真实验比较表明,新算法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和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例和相关的数据逻辑结构分析,给出了作为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节点机路由和交换的机理。实现信息的转移,即传输与交换的ATM技术,本质上是将输入端口中的信元,按照其路由标记送到它所要求的输出端口。详述了路由、交换及有干扰时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功率高频道变电源电路中.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成为限制整机效率、功率和功率密度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整机的安全运行.在分析桥式逆变电路开关管工作过程和开关损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开关工作模式和吸收网络设计,使电路工作在近似零压开关的状态,有效地减小了开关损耗.  相似文献   

16.
交换结构作为高性能路由器的核心,如何提高其交换容量的可扩展性和服务质量的可预测性,是近十年来网络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从路由交换协同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多下一跳路由的多目的输出端口交换技术,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拥塞,提高交换单元性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交换技术在企业网络中发展历程,比较了交换与路由在企业网络系统构造中的利弊,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网络模式交换式企业网络。  相似文献   

18.
光突发交换网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传输技术和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网络成为现代高速宽带网络的基础骨干网.本文论述了3种光交换技术,并详细分析了光突发交换网络技术原理、交换结构及相关网络协议.在目前光器件和光信息处理方式未取得重大突破之时,光突发交换技术集成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势,并且实现方式可行,能满足现有大容量、高速率的多媒体信息交换与传输,将成为下一代光IP骨干网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