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三氯氧磷、双酚A与苯酚反应制得化合物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物料比、反应温度、催化剂进行讨论,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三氯氧磷、双酚A与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4.05;第一步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 h;第二步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8 h;以A lC l3为催化剂,用量为双酚A总质量的2%,产品收率达88.7%.通过FT-I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指标.在塑料中对其阻燃性能做了测试,结果表明它是一种较好的阻燃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双酚A在超/亚临界乙醇、甲醇中,在温度160~280℃、压力1.1~11.3 MPa、反应时间5~60 min、投料比(v/m)4.0~12.0条件下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双酚A热稳定性随温度、压力及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温度从160℃上升至280℃,在超/亚临界甲醇中双酚A回收率从93%下降至25%,在超/亚临界乙醇中双酚A回收率从92%下降至34%;双酚A在超/亚临界乙醇中比甲醇中稳定.双酚A分解产物经GC-MS分析主要为苯酚、对异丙烯基苯酚等,表明超临界乙醇与甲醇不参与双酚A的分解反应.研究结果为正确选择解聚流体和操作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双酚A是油脂类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双酚A容易导致空气和水的污染。因此,采用MoO3作为降解催化剂,以过一硫酸氢盐(PMS)为氧化剂,以硫酸根自由基(SO-4·)为基础,采取高级氧化技术对双酚A污水进行了实验室降解实验。研究了催化剂含量、氧化剂浓度、温度和pH值对降解反应体制的影响,以寻找实验室降解双酚A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反应温度593~693 K,反应压力14.6~52.8 MPa,反应时间5~85 min以及添加不同催化剂[NaOH,CuO/Al2O3和Mn(CH3COO)2/Al2O3]的条件下,研究聚碳酸酯(PC)在超亚临界水中的催化解聚反应,着重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等条件对聚碳酸酯解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存在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主产物双酚A(BPA)产率先升高,之后下降.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时,反应温度为653 K,反应时间为25 min时,主产物双酚A产率可达到38.2%,此时解聚率为100%.根据实验解聚产物的分析,并结合聚碳酸酯的链节特点,提出聚碳酸酯的催化解聚机理.研究结果为选择解聚介质和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苯酚、甲醛溶液(质量分数为37%~40%)为原料,磷酸为催化剂,经缩合反应合成了双酚F。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对纯化后的产品进行了电镜扫描、红外光谱和熔点测试等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n(苯酚)∶n(甲醛)=2.2∶1.0,n(苯酚)∶n(磷酸)=2.2∶0.8,在温度为42℃时反应2h,再升温至65℃反应0.5h,最优条件下扩大实验所得的收率可稳定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运用超声波浸渍法制备活性炭载铁催化剂作为非均相Fenton体系的催化剂.采用电镜扫描、比表面积分析及XRD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双酚A作为降解目标物,考察催化剂用量、H_2O_2用量、pH值、温度对双酚A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运用Langmuir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初始pH=4,催化剂用量=4 g/L,H_2O_2用量=0.05 mol/L,铁离子负载量=10%是实验用催化剂氧化降解双酚A的最佳操作条件,在此条件下反应60 min后,双酚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所采用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的预测双酚A的氧化降解效果,为有效去除水中双酚A开阔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型给水管网实验平台,研究双酚A(BPA)在不同管材、水力学条件及水质条件下的降解规律.将管网实验结果与BPA和次氯酸钠在烧杯中的反应降解规律进行对比.BPA利用HPLC荧光检测法进行检测,激发波长为225 nm,发射波长为310 nm,结果表明,BPA降解除与次氯酸钠主反应有关外,还受到管壁和主体水中化学物质的影响.余氯质量浓度、pH值、溴离子质量浓度、流速和温度的增加有利于BPA的降解.不同管材对BPA的降解存在影响,BPA的降解速率在不锈钢管中最大,PE管次之,内衬水泥球磨铸铁管中最小.研究结果显示,管壁对BPA降解的贡献率约为10%,主体水中氯化产物的贡献率约为30%(其中最终氯化产物的贡献率为20%,剩余10%由氧自由基等贡献 ).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由双酚 A 溴化制得四溴双酚 A 的合成工艺。研究中采用了双酚 A直接溴化的途径,筛选出合适的反应介质,优化了工艺条件,制得的四溴双酚 A 纯度高,燃点为181℃,产率达98%以上。该产品阻燃效果优异,掺入塑料中10%就具有自熄性,该工艺给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合成自熄性环氧树脂提供了原料。  相似文献   

9.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采用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双酚A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通过对双酚A的几何构型、键级、光谱、净电荷布局等进行分析,结合前线轨道理论探究了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同理推导了双酚B的相关性质。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探究2种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同时给出不同温度的热力学性质参数,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做有益的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铜基催化剂,在高压釜式反应器中,考察不同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及催化剂用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正丁醇为溶剂,反应压力27.0 MPa,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5小时。在此条件下,己二酸二甲酯的转化率为94.05%,1,6-己二醇选择性为74.88%。  相似文献   

11.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文安斜坡内带深层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方法研究识别隐蔽油藏.通过兴隆1井地层重新划分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应用,将该区沙三、沙四段地层之间重新确定为不整合接触.在三级层序地层框架建立的基础上,刻画各体系域砂体展布特征,构建了坡折带控制沙四下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通过钻井实践,首次在霸县凹陷发现沙四下段含油层系及新的烃源岩层,实现了深层自生自储式油藏类型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变截面梁变形计算的初参数法,运用该方法求密炼机转子的变形,并得到了精确的解。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现行高校固定资产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设想,研究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主要借助螺线特性,对一类含间隙分布时滞的种群增长模型特征方程λ+c=d(1+λT)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浓度的纤维索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对红豆杉种子的胚进行了处理,采用3% 0.5%(m/v)的纤维索酶 果胶酶混合液效果好.得到了红豆杉胚原生质体;同时采用了B5、V-KM、MS3种培养基对所得到的原生质体进行了初步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V-KM附加椰子汁(含天然植物激素)培养基培养胚性原生质体效果较好,并研究了植物激素的浓度和光照强度等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的影响,表明采用IAA和NAA对愈伤组织生长效果较好,光照强度在1000lx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从而避免虚增企业利润。但在实务中,一些企业却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原则性,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本文即是从企业滥用资产减值入手,以实例来揭示企业计提秘密准备的意图,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20.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