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倍流整流方式ZVS PWM三电平直流变换器   总被引:10,自引:15,他引:10  
提出一种倍流整流方式零电压开关PWM三电平变换器(CDR ZVS PWM TL变换器),它利用输出滤波电感的能量可以在很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开关管的ZVS,并且使输出整流管能够自然换流,从而避免了反向恢复造成的电压振荡和电压尖峰。该文分析这种变换器的工作 原理,讨论超前管和滞后管各自实现ZVS的特点,并通过一个540W的原理样机验证该变换器的可行性。论文最后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抑制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电压振荡,采用初级二极管箝位的电路拓扑设计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ZVS)变换器。通过改变移相角稳定输出电压,将开关管的结电容和外并电容与串接的电感作为谐振元件,实现开关管的ZVS。实验表明,该方案在实现软开关的同时,可以较好地抑制输出整流二极管上的电压振荡,减小输出整流二极管的电压应力。  相似文献   

3.
在基于减少冗余功率(R~2P~2)原理的二次型Boost变换器基础上,通过引入辅助网络单元,提出一种基于辅助网络的软开关二次型Boost高增益变换器。该变换器在减少功率传输损耗的同时,实现了全部开关管的零电压导通(ZVS)和输出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ZCS),降低了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辅助网络与二次型Boost变换器输出串联,提高了变换器电压增益,减小了开关管电压应力。因此,可选取低电压等级、低导通电阻的MOSFET管,进一步提高变换器的效率,降低成本。研究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分析开关管ZVS条件和占空比丢失问题,设计了一台100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适合于无极灯负载特性的LCCL谐振变换器。针对该变换器和无极灯负载,推导出负载变化时谐振回路固有谐振频率表达式,得到不同负载和谐振参数下谐振回路电压增益特性、稳态时最大功率输出条件以及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关(ZVS)的临界条件,分析了谐振回路中各参数变化对谐振电路特性和开关管ZVS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兼顾最大输出功率和开关管ZVS限定条件的谐振参数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保证当电路固有谐振频率发生一定改变时,开关管依然可以实现ZVS,有效地减少了开关损耗。最后设计了一台85W的原理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复合式全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燃料电池供电系统新颖的复合式全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它是在复合式全桥三电平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了LLC谐振网路以实现开关管ZVS和整流二极管ZCS。该变换器集合了复合式全桥三电平变换器和LLC谐振变换器的优点:适合于在宽输入电压范围的应用场合;三点平桥臂的开关管电压应力只有输入电压的一半;整流二极管实现ZCS,其电压应力仅为输出电压;可以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ZVS。该文通过一个200-400V输入,360V/4A输出的原理样机验证了它的工作原理,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谐振软开关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通过引入辅助网络,将Boost变换器的输出二极管替换为开关管,实现全部开关管的零电压导通(ZVS)和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ZCS),并降低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消除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同时,变换器输出端为三个输出单元串联,提高变换器的电压增益,避免变换器工作于极限占空比,在实现高升压增益的同时降低开关管电压应力。因此可选取低电压等级、低导通电阻的MOSFET,以提高变换器效率。倍压电容与耦合电感的漏感谐振,可减小开关管关断时刻电流,降低开关损耗,进一步提高变换器效率。研究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分析开关管ZVS条件。设计制作一台160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零电压开关脉宽调制推挽三电平变换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的推挽变换器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点,诸如开关管的电压应力高、难以实现软开关等,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该文提出了一种零电压开关PWM推挽三电平变换器,该变换器中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为输入直流电压。该变换器采用移相控制,所有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关。文中讨论了超前管和滞后管实现ZVS的异同,分别给出了超前管和滞后管实现ZVS的条件以及副边占空比丢失的原因及其计算公式,最后通过1个开关频率为100kHz,额定输入电压为300V、输出功率为540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变换器克服了传统推挽变换器一些固有的缺点,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移相控制混合型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其工作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变换器在实现开关器件软开关保证效率的同时,具有较宽的输出电压范围.搭建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变换器实现了初级开关管零电压开关(ZVS)开通、次级二极管零电流开关(ZCS)关断,并拥有近3倍的输出电压范围,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有源箝位Flyback变换器ZVS实现方法,并对其软开关参数重新设计。该方案不但能实现主辅开关管的ZVS,限制输出整流二极管关断时的di/dt,减小整流二极管的开关损耗,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一种集成Buck-Boost LLC(integrated Buck-Boost LLC,IBBLLC)变换器。该变换器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场合的应用,通过开关管的共用变换器减少了开关管数量。通过采用PWM+Phase-Shift控制,使得原边各个开关管在全输入电压和全负载范围内均能够实现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文中首先介绍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及直流增益。其次详细分析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前级电感Lb对变换器性能的影响,为变换器参数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研究变换器的ZVS特性,给出变换器能够实现ZVS的工作区域。最后搭建一台200~450 V输入、14 V/80 A输出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加钳位二极管的零电压开关PWM三电平直流变换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零电压开关PWM三电平直流变换器 (ZVSPWMTL变换器 )利用变压器的漏感和开关管的结电容可以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 ,但是输出整流管仍然存在反向恢复带来的尖峰电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ZVSPWMTL变换器 ,它在基本的ZVSPWMTL变换器中增加两个二极管 ,消除了输出整流管的电压振荡 ,同时保留基本的ZVSPWMTL变换器的所有优点。分析了这种新的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并在一个 6 0 0W的原理样机上进行了验证 ,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An active‐clamp zero‐voltage‐switching (ZVS) buck‐boost convert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nverter in light load condition. By employing a small resonant inductor, the ZVS range of switches could be adjusted to very light load condition. Moreover, 2 clamping capacitors are added in the converter to eliminate the voltage spike on the switches during transition.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proposed converter is analyzed, and the optimal design guide for full range ZVS is also provided. A 60‐W output prototype is experimentally built and tested in laboratory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proposed converter. 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e critical ZVS operation of power switches at 1 and 0.7‐W output power for buck and boost mode, respectively. The peak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up to 92.3%.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o‐transformer active‐clamping zero‐voltage‐switching (ZVS) isolated inverse‐SEPIC converter,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active‐clamping ZVS isolated inverse‐SEPIC converters. The proposed converter allows a low‐profile design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Vs and servers. The presented two‐transformer active‐clamping ZVS isolated inverse‐SEPIC converter can equally share the total load current between two secondaries. Therefore, the output inductor copper loss and the output diode conduction loss can be decreased. Detailed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is new two‐transformer active‐clamping ZVS isolated inverse‐SEPIC converter are describe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recorded for a prototype converter with an AC input voltage ranging from 85 to 135 V, an output voltage of 12 V and a rated output current of 13.5A, operating at a switching frequency of 65 kHz.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适用于Buck电路的一种改进型软开关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同步整流加电感电流反向的方法可实现Buck电路开关管的ZVS,但该方法的电感电流纹波比较大.从而会引起较大的输出电压纹波,只适用于对输出电压纹波要求不高的场合。若靠单纯增加输出滤波电容的数量来降低输出电压纹波会大大增加变换器的成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通过附加一个电感和较小的电容,在实现开关管ZVS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了输出电压纹波。最后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改进型倍流整流电路ZVS PWM全桥变换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倍流整流电路ZVS PWM全桥变换器,在较宽负载范围内实现主开关管的ZVS。由于漏感小,无占空比丢失,输出整流二极管在零电压条件下实现换流,因此无次级尖峰电压。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陈武  阮新波 《电源学报》2005,3(4):275-280
本文提出一种倍流整流方式ZVS PWM复合式全桥三电平变换器,它可以在很宽负载范围内实现所有开关管的ZVS和输出整流管的自然换流,从而有效地消除输出整流管上的电压尖峰和振荡。该变换器还有利于减小输出滤波电感纹波电流和输出纹波电流,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场合。本文阐述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一台540W的原理样机验证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种非对称零电压开关(ZVS)Zeta变换器,通过分析它在连续导电模式(CCM)模式下的各工作状态,论述了其获得ZVS特性的原理,并进行了稳态公式的推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变换器特点的新型驱动控制电路,包括互补PWM信号产生电路、功率MOS管栅浮置驱动电路、适用于高压输出的采样反馈电路。将该变换器及其控制驱动电路应用于200 V/1.5 A输出的实际电源中,测试结果很好地验证了所述内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带辅助网络的倍流整流式全桥ZVS三电平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全桥三电平零电压变换器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全桥三电平零电压变换器拓扑.在电路拓扑中,变压器一次侧加入了一个由耦合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辅助网络,而在输出端采用了倍流整流电路.耦合电感和输出滤波电感中储存的能量使得变换器可在宽负载范围内实现每个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而倍流整流电路可以使两个整流二极管在零电平的时候实现自然换流,从而克服变压器二次侧占空比丢失和电压过冲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此电路的工作模态以及其零电压、实现自然换流的条件,并通过一台24V/5A,50 kHz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倍流整流方式ZVSPWM复合式全桥三电平变换器,它可以在整个输入电压和很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所有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和输出整流管的自然换流,从而有效地消除输出整流管上的电压尖峰和振荡。该变换器还有利于减小输出滤波电感纹波电流和输出纹波电流,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场合。该文阐述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对参数进行选择,并通过一台540W的原理样机验证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