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空间治理现代化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亟待构建对接国土空间系统科学规律与横纵调控机制的综合路径。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治理研究聚焦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研究与治理政策的衔接,为生态系统调控领域提供了梳理复杂要素关系和制度优化的方法论框架。通过文献梳理,阐述了其概念内涵及框架内治理横纵路径构设的基础思路;应用法国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案例补充展示了其具体实践策略;对照中国工作体系,提出统一调控视角、强化适地性人类福祉研究、引入景观管控单元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建筑》2016,(9):46-49
高速发展的经济增长伴随着新常态下的环境恶化和资源危机,而工业污染为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工业项目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成为当今人们必须时刻慎重直面的问题。面对环境危机这把达摩克利斯剑,如何通过工业景观设计缓解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压力是值得广泛关注的。为此从风景园林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工业景观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9,(22)
风景园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区的风景园林有着不同的建造风格,是当地地区文明建设的体现,可以提高人们的欣赏价值,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本篇文章通过对景观生态设计进行阐述,从而探讨风景园林中不同生态的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渭河滩区域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荟萃,是渭河生态价值的最高一段。合理规划、有效制定渭河滩区生态治理方案,对于渭河全区生态文明环境的建设及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首先对渭河滩区的生态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将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了目前渭河滩区亟待治理的生态问题。为了验证研究观点的可靠性,提出了4个研究假设,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渭河滩区生态治理方案应重点完成修复滩涂生境、坑塘生态修复、修复人与自然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治理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提出的渭河滩区生态治理方案可以在同领域内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景观"与"生态"2个概念分别出发,尝试对"景观生态"的概念价值予以深入探讨.以景观具有"生命性"和"形象性"2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及其生态过程是地球生命系统的运动与演化过程为基点,得出:景观为"地球生命系统的外部呈现",其实质是一种具体的现象;与之相对,生态作为"地球生命系统的内在机理",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一起构筑系统视角下完整的生态学研究范畴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6.
河流周围的生态系统会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因此在河道治理工程中要应用生态水利,在对自然生态产生负面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文章简要介绍了生态水利建设在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应用生态水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婷  李霞 《门窗》2020,(4):224-224,226
风景园林工程在现阶段往往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较好提升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效益,除了要关注于风景园林工程的美观性以及质量状况外,往往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态效益要求,这也就需要切实做好景观生态设计工作。本文就重点针对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工作,首先简单介绍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然后又探讨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一些基本设计举措,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景观设计》2014,(1):35-41
坦白讲,我以为当下我国现实中迫在眉睫的生态问题,首先还不是生态恢复,而是停止破坏,停止这代人不论出于何种动机和说辞的大规模生态破坏和毁灭!如果一代人能够遏止破坏的势头,能够就此罢休,那么,我们的子孙就可以在他们的“不肖”前辈所留下的“满目疮瘼”上,做关于生态恢复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黄欣  闫水玉  颜文涛 《中国园林》2023,39(10):117-123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空间治理视角,梳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概念范畴、作用意义、发展历程,回顾了中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治理的4个发展阶段,剖析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治理逻辑、治理结构和实施路径3个方面,构建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从功能协同、社会协作、管理协调3个维度,构建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践框架。从国家层级、城市群层级和都市圈层级3个层级,探讨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主要目标、定位和策略方向。最后,从优化制度环境、建立社会基础和提升治理时效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安徽建筑》2019,(6):179-18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好河道的治理工作,这样才能够美化城市,并且装点城市。文章主要分析治理城市河道的过程当中,应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重要原则和意义,并且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城市河道治理措施,希望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越 《中国园林》2019,35(10):89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态资源、景观资源和市民活动的重点区域。以广东佛山东平河为例,首先对场地中水利建设对变水位下河滩、堤岸、植被的影响做了分析,并针对洪水、潮汐的不同影响程度采取了相应的分级设计模型构想。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水位情况,运用低洼高筑、水道疏浚、植被恢复等多种方式,通过工程、生态、景观的手段恢复了滨水自然生境,营造了活跃的公共空间,实现了水利堤岸改造、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的有机结合,让陆地和水域自然衔接、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论述了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对建构生态建筑体系的重要意义;然后指出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应坚持的广义生命周期管理原则、整体系统原则、经济高效原则和动态弹性原则;并系统整理出建筑项目生态化管理过程表,在表中详细列举了管理的总体生态目标和各阶段目标及相应对策;最后简要概括了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在投资、时间、质量和人员方面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的结构与功能出发,以武汉市汉阳水系为例,对湖滨带、沟渠廊道、滨水区绿地进行了景观规划和整体景观设计。案例研究表明:景观生态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14.
余洋  姜鑫  张露思 《风景园林》2018,25(12):125-129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以设计课程为导向的生态实验教学模式,3个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设计课程应用。课程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均以设计课程为导向,其实验结果可作为场地量化认知和分析的基础,帮助学生提升生态规划和设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生态学基本素养和循证设计的能力。课程的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建构了生态实验课、理论课和设计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2)将经验知识与循证知识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循证思维;3)培养了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合作能力。生态实验教学已经在庭院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生态公园规划、生态公园设计等课程中普遍开展。生态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可以增强风景园林学科教育的科学性和研究性,为生态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设计自成为风景园林设计重要的发展方向以来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如何开展生态设计”成为长期以来困扰生态设计发展的核心瓶颈,使生态设计多处于“说得多做得少”的困境中.生态设计语言的缺失是形成这一困境的关键原因,同时它也是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途径.景观生态化设计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语言来指导生态化设计,并构成生态设计的基本范式和框架.景观要素、景观空间单元、基本组合与空间格局以及生态过程作为生态设计语言基本构成,以生态流与生态过程为内在连接规律,将生态设计的空间图示、自然景观图式、文化景观图式、网络化图式等连接为一个具有整体性、完整性、连续性、动态性特征的整体性景观.  相似文献   

16.
杨蓉  王琼萱  王云才 《风景园林》2019,26(S2):23-28
风景园林教育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承担着输送高质量人才的责任,风景园林学科中生态教育的成功与否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途径中的重要环节。为科学评价风景园林学科的生态教育质量,选取国内10所开设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的典型院校,以其近3年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及近10年的课题组织教学平台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阶段生态教育的课程结构、内容组成及自科基金科研项目在生态方向的比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总结中国现阶段风景园林院校硕士研究生阶段生态教育的现状、特征及不足,并对完善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生态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园林施工管理存在相关管理人员知识水平落后、施工建设队伍结构不合理、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不被重视、工序质量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建议从加强施工管理队伍的培养和锻炼、严格执行设计图纸的交底和会审工作、加强施工工人管理、创造和谐的团队气氛、严格把关材料采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等七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23,39(1):6-13
围绕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生态文明“生态化”“集和化”“体系化”的三大趋势意义,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命题。以史为鉴,阐述中国风景园林始终以人类为本、以自然为根、以生态为脉、向着“集和化”迈进,主导了中国人居环境数千年的哲学、价值观和实践,成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主力和先锋。与古为新,概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风景园林学科的划时代发展:自主的现代性转变及开拓创新、自主的知识理论实践体系构建、举足轻重的国际影响,以及为新中国人居环境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等。前瞻超越,面对学科的未来使命,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顺应三大趋势发展的未来,提出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安身立命的根本、学科知识组成特性、学科的核心体系,构建了感知行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9.
贺洋  李倞  徐昉 《中国园林》2022,38(10):80-85
博尔塔拉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正面临着因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干扰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生态系统变化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对生态脆弱的西北干旱地区进行全面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作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依据。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数据,对博尔塔拉河流域进行流域划分,以子流域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单元,联用Arc GIS、Fragstats和Geo Da软件计算得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模型,对博尔塔拉河流域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内大面积草地、湿地、森林等类型的退化是造成景观生态风险恶化的直接原因,这和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无序垦荒、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干扰有极大的关系。2010—2020年,随着国家对生态治理的高度重视,多种防治手段并行,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大幅度降低,整体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值呈降低趋势。整个研究期间,生态环境局部改善与部分退化并存,博尔塔拉河流域的景观生态安全情况不容乐观。未来建议从改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经济体系发展入手,同...  相似文献   

20.
作为缓解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途径,近年有关城市生态化雨洪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层出不穷。如何协调生态化雨洪管理复杂系统中并存的水文过程控制要求、场地空间限制与景观需求引发了业界的广泛思考。从生态化雨洪管控的影响因素入手,提出由水文、规划和景观三部分构成的生态化雨洪管理系统构建体系框架,并明确了系统中三者间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该体系借助水文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城市空间与雨洪管理功能需求间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景观营造,实现城市生态化雨洪管理系统的地域性和实操性。最后,以福州市江北城区为例对生态化雨洪管理系统构建的步骤、内容和方法予以阐释,不仅可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提供参考,而且有利于促进相关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