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调蓄湖泊,由于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三口洪水、泥沙.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洪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降低了湖泊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根据洞庭湖河湖疏浚规划,通过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质量及承载能力变化的深入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洞庭湖河湖疏浚的防洪减灾效益、水环境修复效益和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调蓄湖泊,但由于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三口洪水、泥沙,造成湖内河道淤塞、湖泊泥沙淤积,洪水位抬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降低湖泊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本文根据洞庭湖河湖疏浚规划,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质量及承载能力变化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洞庭湖河湖疏浚的防洪减灾效益、水环境修复效益和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环保疏浚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调蓄湖泊,由于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三口洪水、泥沙,造成淤塞河道湖泊泥沙淤积,洪水位抬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湖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根据洞庭湖环境疏浚规划,通过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生态条件变化等的深入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洞庭湖环保疏浚的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等进行了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调蓄湖泊,但由于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三口洪水、泥沙,使得河道湖泊泥沙淤积,洪水位抬高,在不断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的同时,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根据洞庭湖河湖疏浚规划,通过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堤防防洪能力和内湖自排时间等的变化的深入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洞庭湖河湖疏浚的防洪减灾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由于泥沙淤积,洞庭湖洪水位不断抬高,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同时,降低了湖泊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截能力,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根据涧庭湖环境疏浚规划,通过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质量及承载能力变化等的深入分析,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疏浚后的水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河道必须整治疏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芳容 《人民长江》1995,26(8):25-29
洞庭湖区经过40多年的持续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水利建设成就,然而由于长江泥沙的大量淤积,改变了湖区水情,垸民年年都面临着洪险的威胁,因此必须及早整治洞庭湖河道。其指导思想是:以三峡建库和三口建闸为治理基础,实施“三口控制、南北分流、河湖分家”的方案,让长江入湖洪水与泥沙直接入东洞庭湖,并对四水入湖河道加以疏浚整治,稳定西、南洞庭湖的水情。整治后,可解除四水与江水混流顶托的局面,缓解河湖泥沙的淤积状况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环保疏浚生态系统恢复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环境疏浚后可降低湖区高洪水位,有利于提高水环境容量。经计算,整个疏挖工程完工后,全湖CODMn的浓度可降低0.3mg/L,水环境容量可达到74460t/年。疏浚对洞庭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十分显的效益:(1)河湖疏挖将抑制洲滩湿地向水面的发展,有利于洞庭湖湿地的稳定;(2)极大改善湖区生态环境,湖区动植物无论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上都将会发生新的变化;(3)将破坏湿地的阶段性积水、调整主要植被覆盖度和植物群落类型,改变钉螺的孳生的环境因子,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水位,造成不利于钉螺生长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控制钉螺的孳生和限制钉螺的生长;(4)降低地下水位,抑制和缓解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而且湖泊底泥含有丰富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调整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洞庭湖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为洞庭湖区的景观恢复和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环境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洞庭湖区河道湖泊现状与防洪形势分析出发,结合近年疏浚工程实施成果。提出了洞庭湖河湖疏浚工程设想,并分析了疏浚工程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的泥沙问题及其治理设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洞庭湖在历史上湖泊面积曾达6000km~2,以后由于人工围垦和泥沙的淤积,使洞庭湖逐渐淤积萎缩,现仅剩2690km~2,给长江中、下游和湖区的防洪、航运及工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本文从江湖关系出发,着重阐述分析了洞庭湖泥沙淤积发展规律和趋势,并提出了在四口分流中,仅保留松滋口一口分流的治理设想,既可减少进入洞庭湖的泥沙,又有利于集中分流,提高水流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10.
唐日长 《人民长江》1996,27(3):42-42
对洞庭湖治理的初步意见唐日长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又是长江中游凋洪的重要湖泊。由于泥沙淤积和筑堤围垦,湖泊面积和容积日益萎缩,凋洪能力下降,湖区水位抬升,洪涝灾害严重。洞庭湖区综合治理的任务是因势利导,扩大湖区调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实现“江...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水位变化特性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洞庭湖区防洪形势遇特殊洪水年份仍非常严峻,水资源利用问题也比较突出。利用不同年代水文资料,研究了不同时期洞庭湖洪水位、常水位和枯水位的变化特性;分析了造成水位变化的原因,包括长江干流水位变化、洞庭湖泥沙淤积、湖区径流变化、湖区蓄洪安全建设滞后导致分蓄洪无法实施以及人类活动。阐述了水位变化对防洪和水资源利用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湖区防洪体系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蔡其华 《人民长江》2012,43(17):1-4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深入研究江湖变化特性,有利于维护健康长江和洞庭湖防洪、供水与生态安全。辩证论述了洞庭湖在长江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中游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三峡工程对于保障洞庭湖防洪安全的支撑作用。提出了加紧研究科学调整江湖关系的措施,加强研究三峡及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方案,强化改善湖区水环境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理念。对于促进洞庭湖区的和谐发展与维护湖区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据实际资料论述洞庭湖调洪能力不断衰减的事实,分析造成这一后果的两大因素;泥沙液淤积和湖区围垦。泥沙淤积一方面导致湖盆萎缩,另一方面又为围湖造田提供了物质前提。湖区的围垦是导致湖泊容蓄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文章最后指出,要面对洞庭湖调蓄功能不断衰减的事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湖方略。  相似文献   

14.
文柏海 《人民长江》2009,40(14):3-5
在江湖关系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洞庭湖人水关系因洪灾影响显得十分复杂,随着三峡水库的运用而出现了转机。通过人水关系分析论证,说明当代治水理念的改变有助于探索湖区人水和谐相处的可能途径;并对洞庭湖面临的水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表明,在防洪方面,洞庭湖作为实现长江中游防洪战略的分蓄洪地位无法取代,而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是湖区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洞庭湖是长江最主要的调蓄湖泊。湖区的水情,直接关系到荆江两岸及下游的安危,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战略问题。洞庭湖水系问题研究,是整个长江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湖区防洪系统的现状,令人担忧,人们希望采取积极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 由于政治、经济以及生态等多方面条件约束,对于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三峡水库运行以来洞庭湖区的水文条件变化和影响,利用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对三口水沙、城陵矶水位变化与湖泊萎缩、三口河系水源不确定性及洞庭湖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及其上游梯级水库调节下,清水下泄及径流过程的进一步坦化,出现了洪水在城陵矶附近进一步集中、三口河系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水源缺失的不利影响;未来水情趋势下三口仅松滋口具备不断流条件,洞庭湖主要以西、南、东洞庭湖内深水河道转化为河流形态。为缓解这些变化的影响,可通过湖区防洪工程体系提质改造和区域再划分,以适应城陵矶附近防洪蓄洪的水情变化;通过稳流拓浚,维持三口河系中下游水源条件,以改善该区域水资源水环境;通过城陵矶出口控制调节水位,以维护洞庭湖湖泊水域条件,保障湖泊湿地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主要江河泥沙淤积情况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主要江河多年平均输沙量约27亿t,大量的泥沙淤积带来严重的防洪问题,突出表现在共河下游河道,长江洞庭湖和海河流域诸河口等处。所提出的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治理措施有:1.加强以黄土高原多少粗沙来源区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2.修建中游干流骨干工程;3.疏浚河道,淤背固堤;4.利用泥沙资源,填海造陆。洞庭湖的泥沙治理措施有:1.控制泥沙来源,包括大力开展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区治理,建成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湖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峡水库运行后引起下游河道冲刷、洞庭湖湖区水资源变化的形势以及水生态环境的要求,结合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情况和松滋口分流趋势,对松滋口建闸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松滋口建闸可实现长江与澧水洪水错峰,改善西洞庭湖区防洪形势;同时,枯期从长江引水,可有效改善松滋河水质和湖区水环境;对鱼类繁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河道必须整治疏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历年遭受洪涝灾害,损失惨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湖区河道泥沙淤积,行洪不畅,每次洪水都要带进大量泥沙使河滩淤高,泄洪能力削弱,形成恶性循环,洞庭湖在今后10 ̄20年很有可能发生大水灾,湖区河道必须整治疏浚,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大量的泥沙淤积,洞庭湖正逐年缩小,湖区水情复杂,因而使洞庭湖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加大.本文针对洞庭湖的监测状况,着重对今后水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