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随着聚合物驱油井采出液粘度的增高,使抽油杆弯曲并与油管产生摩擦,最终导致抽油杆偏磨断脱或油管内壁变薄磨漏。目前对于偏磨油管,现场只凭肉眼观察油管端部丝扣部分的损坏来判断整根油管的磨损情况,  相似文献   

2.
从现场抽油杆偏磨状况知道,抽油杆本体或接箍偏磨严重,这是因为它们与油管壁有接触,出现接触的原因是在井下杆管的受力不可能达到理想状况的,抽油杆在井下运动过程中,与油管不同心,从而造成油管与抽油杆发生接触。为避免杆管偏磨,采取技术对策:(1)降低阻力;(2)提高杆管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聚合物驱油井采出液粘度的增高,使抽油杆弯曲并与油管产生摩擦,最终导致抽油杆偏磨断脱或油管内壁变薄磨漏。目前对于偏磨油管,现场只凭肉眼观察油管端部丝扣部分的损坏来判断整根油管的磨损情况,一方面会造成不合格油管下井,影响今后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会将可用油管报废处理,形成物资浪费。因此,寻求一种可靠的油管内壁缺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双河油田部分油井油管和抽油杆易偏磨 ,造成管杆断脱、管柱漏失及频繁作业的生产实际 ,对管杆偏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造成管杆偏磨的因素主要有井身结构弯曲、油管螺旋弯曲、抽油杆螺旋弯曲以及工作参数不合理、产出液的高含水特性等。为此 ,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1)简化井下生产管柱 ;(2 )优化组合油管、抽油杆柱 ;(3)选择合适的井下工具 ;(4 )确定合理的生产参数。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在现场应用 ,大大减缓了管杆偏磨 ,延长了油井检泵周期 ,取得了良好的防偏磨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威 《钻采工艺》2021,(3):84-86
顶封油井抽油过程中,抽油杆带动抽油泵上下往复运动,抽油泵上部的液柱载荷交替作用在抽油杆和油管上,使抽油杆、油管产生蠕动伸缩甚至使油管发生变形,油管变形会导致油管和抽油杆之间发生偏磨,管杆长时间偏磨容易造成顶封油井频繁躺井和作业、油井免修期降低和作业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目前顶封井抽油管柱中配套油管...  相似文献   

6.
在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聚合物驱工业性试验中,针对抽油井杆管断脱严重的问题,在偏磨腐蚀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抽油杆加重、抽油杆扶正、抽油杆接箍抗磨改造、油管抗磨抗腐内衬、抽油泵防卡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溶液法向力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聚合物驱油可以提高驱油效率,但也使油井抽油杆与油管的偏磨现象较水驱井严重,而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通过理论分析,从聚合物溶液的非牛顿特性入手,推导了聚合物溶液在油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法向力的数学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8.
大港南部油田有杆泵井偏磨机理探讨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港南部油田部分油井抽油杆和油管偏磨严重,造成抽油杆断脱、油管漏失及频繁作业,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通过对165口因杆管偏磨造成抽油杆断脱、油管漏失的井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抽油杆下行阻力理论计算,发现造成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是高冲次、高含水、低沉没度导致抽油杆下行弯曲和井斜变化大。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抽油杆底部集中加重、中性点扶正、配套应用大流道泵减少抽油杆下行弯曲;底部减少加重、偏磨段连续扶正、上部延伸保护和井口旋转减少井斜偏磨;确定合理的生产参数减少杆柱共振等综合配套防治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改善大港南部油田偏磨现象。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井下管杆偏磨腐蚀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濮城油田抽油井井下油管与抽油杆偏磨的原因,指出井斜、抽油杆弯曲造成偏磨,综合含水上升使偏磨腐蚀更加明显,而介质的强腐蚀性加剧了偏磨腐蚀;针对性地实施了旋转悬绳器、旋转井口、油管旋转扶正器、抽油杆扶正器等防偏磨配套技术,并在现场得到大量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效果,有效地延长了抽油井的检泵周期。达到了控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聚合物驱油井采出液黏度的增高,使抽油杆弯曲并与油管产生摩擦,最终导致抽油杆偏磨断脱或油管内壁变薄磨漏。目前对于偏磨油管,现场只凭肉眼观察油管端部丝扣部分的损坏来判断整根油管的磨损情况,一方面会造成不合格油管下井,影响今后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会将可用油管报废处理,形成物资浪费,因此,寻求一种可靠的油管内壁缺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油管内壁检测仪可携带摄像机进入油管内,以此观察油管内壁的偏磨和腐蚀程度,对偏磨部位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厚度,对油管能否继续使用作出判断。该装置包括管内行走机器人、微型摄像头和电…  相似文献   

11.
强碱三元复合驱采油工程配套技术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南五区三元试验区已进入结垢中期阶段,重点开展了超间隙抽油泵、小过盈螺杆泵和陶瓷螺杆泵等9种泵及三防油管和防偏磨涂料油管的现场实验及评价工作.提出适应于强碱三元复合驱采油工程的配套技术要求为:抽油机井作业应更换超间隙抽油泵;螺杆泵井作业应使用防偏磨涂料油管.  相似文献   

12.
抽油井正常生产过程中,井下油管与抽油杆偏磨严重,躺井增多,给油田开发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本文根据濮城油田特点,分析了井下管、杆偏磨原因,推广使用了热固塑尼龙扶正抽油杆技术,通过现场大面积的实施表明,井下管杆偏磨程度大大减轻,减少了躺井,达到了控本增效的目的,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沈阳油田目前已到注水开发阶段中后期,含水不断上升使井下杆管工作状况逐年变差;油井偏磨程度的不断加重,增加了作业成本,导致了材料的大量消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场对每口偏磨井采用了井眼曲线三维立体再现分析技术和抽油杆杆柱受力中和点分析技术进行分析,对油井生产参数进行优化,针对不同的偏磨情况,使用内衬油管、注塑杆等工具治理,达到了很好的防偏磨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抽油杆管偏磨是影响油井免修期的主要因素。杆管偏磨造成作业维修的直接原因一是管漏,二是抽油杆接箍磨脱。普遍认为导致杆管偏磨的主要因素,一是抽油杆或油管弯曲,二是井斜。本文结合作业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造成杆管偏磨的根本原因是井身结构,而不是杆管自由弯曲。  相似文献   

15.
在有杆抽油机的所有部件中,抽油杆是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一旦它在工作中出现断脱故障,将迫使油井停产,进行维修。根据有关文献的统计结果,大庆油田抽油机平均每年因抽油杆断脱故障进行修井检泵的井次占修井检泵总次数的12%以上,单根抽油杆的平均寿命约为7.59×106次工作循环。1.抽油杆偏磨故障分析抽油杆常见事故有:断、脱、偏磨、腐蚀、腐蚀加偏磨。其中,抽油杆管杆偏磨是抽油杆断裂油管磨穿、漏失、油层套管破坏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各油田均有30%~40%的开发井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磨问题。截止1999年底,胜利油田因管杆偏磨造成的杆断和油管漏…  相似文献   

16.
冀东油田近年来采用多种防偏磨技术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大斜度抽油泵井的检泵周期短、作业和材料更换成本增加的问题仍然很严重。通过建立抽油杆杆柱的力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研究,用柔性抽油杆取代常规抽油杆可减小杆柱所承受的摩擦力,进而研制了抽油杆柔性减磨器,该工具的上下2部分可以做小角度的相对转动。通过在抽油杆杆柱上加入抽油杆柔性减磨器,使杆柱在运动过程中与油管管柱轴线方向保持一致,减轻了杆管蹩劲现象,减小了抽油杆所受到的摩擦力。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300 d,偏磨损坏的油管和抽油杆的长度由原先的各200 m分别减少到0.15 m、0 m,大幅度减少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及因偏磨导致的检泵作业次数及作业和材料更换费用。  相似文献   

17.
在对江苏油田近几年维护作业中油管和抽油杆的偏磨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具有扶正与刮蜡功能、能防偏磨又可防抽油杆脱扣的新型尼龙抽油杆扶正器。该扶正器推广使用后,降低了因抽油杆偏磨而造成的断裂和脱扣,增加了原油产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据统计,1996年至2002年大庆油田采油九厂共发生管杆偏磨394井次,仅2002年偏磨井数就达到126井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万元以上。目前采用的防偏磨措施主要是应用抽油杆扶正器,它是通过扶正器与油管之间的摩擦代替油管与抽油杆之间摩擦来防止管杆偏磨的,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摩阻增加、偏磨段上移等问题。为此,从提高防偏磨效果的角度出发,研制了磨球式抽油杆扶正器。  相似文献   

19.
油田开发聚驱时,导致油井的蜡含更多的沥青和胶质,且不易清除.同时由于杆、管结蜡,油管内径与抽油杆外径比值减小,经过结蜡点的抽油杆柱所受到的液体阻力大于其它部位受到的阻力,致使结蜡点上部的抽油杆往产生弯曲,从而加剧杆、管偏磨,直接或间接造成维护性作业率高.该研究成果优选出适合聚驱的固体清防蜡配方体系,确定了聚驱的固体清防蜡器的应用技术界限,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聚驱采出井清防蜡技术途径,从而达到节气、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聚驱采出液物性变差、含水高及载荷大是聚驱抽油机井产生杆偏磨的主要原因.在技术治理措施方面应该采用接箍式(或浇注式)尼龙扶正器降低摩擦系数并实现扶正,减轻抽油杆弯曲偏磨;采取大流道低磨阻泵降低交变载荷,减轻抽油杆由于受压后失稳弯曲,减少摩擦.在日常管理上,要从清、防蜡入手,尽可能及时彻底清蜡,防止过度、过快的结蜡,造成抽油杆下行阻力增加而导致偏磨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