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各有关单位: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中华民族创造力充分发挥的一个辉煌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黄金年代,经典建筑物遍布城乡,优秀建筑师英才辈出。为重塑中国建筑文化精神,不辜负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努力建造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在沈阳举办"中国建筑设计改革开放40周年总建筑师论坛(主题:设计创新与总建筑师引领)  相似文献   

2.
正各有关单位: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中华民族创造力充分发挥的一个辉煌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黄金年代,经典建筑物遍布城乡,优秀建筑师英才辈出。为重塑中国建筑文化精神,不辜负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努力建造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在沈阳举办"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总建筑师论坛"[主题一:设计创新与总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作为历史使命,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续写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建筑之外     
<正>随着现代建筑学的发展,建筑师职业越来越专门化,建筑与社会、生活、艺术之间早已存在且从未离散的关系逐渐变得模糊,长久以来。建筑师给社会的印象仅限于对建筑的专业想象,而今天,建筑师涉足的多元多样的领域被视作"建筑之外"。这些建筑的外延活动引发了建筑师某些带有批判性或创新性的思考,也为其他领域带来了新的思维。我们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回溯建筑学科的发展,讨论其与艺术人文方面的多元关联,以文明特定时期的文化取向作为参照,梳理建筑外延的各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文化信息和信号。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化的缩影”,建筑在谱写历史,或者说,建筑师在有意无意地谱写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建筑师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建筑的功劳总是归功于君王和物主,以致中国古代建筑师既无名望也无地位,只能沦落为“无名氏”。张钦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师》一书,试图寻找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介绍和阐发每一位建筑师的生平事迹,并把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作业环境、方法、成果与同时期国外的建筑及建筑师进行对照,客观地评价建筑师们的功绩。从本期开始,我刊将选登该书中的部分篇章,希望通过它们能使读者增加对建筑师在文化发展中历史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文化信息和信号。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化的缩影”,建筑在谱写历史,或者说,建筑师在有意无意地谱写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建筑师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建筑的功劳总是归功于君王和物主,以致中国古代建筑师既无名望也无地位,只能沦落为“无名氏”。张钦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师》一书,试图寻找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介绍和阐发每一位建筑师的生平事迹,并把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作业环境、方法、成果与同时期国外的建筑及建筑师进行对照,客观地评价建筑师们的功绩。从本期开始,我刊将选登该书中的部分篇章,希望通过它们能使读者增加对建筑师在文化发展中历史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筑防水历史渊远流长,成为灿烂的华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防水经验,比如,"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等等建筑防水设计理念,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的建筑师们所采用。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要认真汲取和发扬光大的历史精华。  相似文献   

8.
茶余谈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特曾说过:“每一位伟大的建筑师都是,而且必须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必须成为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有创见的解释。”我们提倡建筑师学习诗歌、写诗,不仅可以锻炼形象思维的能力,对遣词造句乃至思维也是一极好的训练,也可将诗歌的语句,语汇用到建筑设计上。门窗有规则的重复排列,构件有规则的组合,这本身就包含着诗歌的押韵成份。古典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除了含有对联学的成份外,也是一种建筑的对偶手法的运用,用好了是风格。因此,我们提倡有作为的建筑师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对诗歌写作的训练,尤其是青年建筑师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9.
《新材料新装饰》2005,3(2):18-19
经历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建筑师正走在向专业事务所发展的职业化道路上,十多年的从业身涯,我们这批同龄人已速成为当代建筑师的中坚力量。大大小小的项目,时间之紧迫,工作强度之巨大,是前人无法想象的。面对着眼前良莠不齐的大厦平地而起,一座座杂乱无序的新城不断涌现,我们在创造着历史,也带来了大量质量低劣的建筑。其中少有的几个好建筑却又多为洋建筑师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是公众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建筑师利用所掌握的物质、科学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营造法式、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文化需要建筑师通过特殊的符号信息借助建筑进行传递,建筑师的文化自觉性,是建筑师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建筑带有极强的社会时代性,也是对一定社会时期的综合反映。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逐渐在消融建筑的城市文化特征,世界性的文化趋同性也使得建筑本身的文化符号逐  相似文献   

11.
杨晔 《建筑师》2005,(1):113-120
与其说用自己的方式建筑,不如说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因为,当一个人选择了将建筑师作为他一生的职业后,特别是这个选择是基于他越来越多地了解了建筑,越来越深地开始热爱建筑(这个"建筑"既是名词也是动词),这种选择实际就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职业也由此变得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意大利著名建筑师GioPonti(1891~1989年)曾经在他1957年撰写的小册子《热爱建筑》中写到:"热爱建筑,这些古代的、现代的建筑;热爱建筑,为它以具体形式所创造的离奇和神圣,使我们陶醉,沉迷,同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爱它的安静,爱它的喧嚣,爱它的神秘,爱它的力量。这些伟大的,辉煌的意识之作--大教堂、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作为建筑师,过去我们一直关注建筑形式的美学问题,习惯将形式放到艺术创作层面,从人类历史、社会、文化价值上去探讨。我们常常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流动的雕塑”等等,而正是这种边缘学科的地位和建筑学外部衍生出的理论与知识,淡化了我们对建筑形式本体生成的探讨。事实上,建筑终究是建造产生的,如何组织各种材料来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才是建筑的物质本质。建筑的形式也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材料和技术这两个最为客观的现实条件也大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建筑形式的产生。 仔细分析历史上的建筑就会发现,探寻不同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空间设计和空间体验的过程中,可视化媒介一直作为一种信息桥梁架构着建筑物、建筑师、观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同时,基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可视化媒介产生的多样化信息联系,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认知也不断地在物质层面与虚拟层面之间游移。在当代混合现实技术的背景下,建筑在空间体验层面的物质基础正在被不断地消解,而这种对物质性和虚拟性的重构会反馈到空间设计过程中,促使建筑师重新思考建筑空间的本质以及其在社会层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外域文明与地区自然生态要素,社会文化要素,意识形态要素之间的选择和融合形成了丰富的北欧建筑遗产,而近几年北欧建筑师在保护建筑遗产中所取得的一系列专业成就,得到了政府及公众的认可,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建筑师提供了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可贵经验,本文归纳列举几种保护手法及建筑遗产保护成功的个例,它们直白地叙述着建筑的历史与今日,更真切地打动着我们,我们也可从中得到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研究营造学社的历史,可以深刻的了解中国现代建筑史的开始。可以了解第一代中国建筑师艰辛的奋斗历史和对我国建筑事业的伟大贡献。本文对营造学社的历史进行了大概的阐述之后,重点对1938-1946年在李庄这个时期进行研究,以在这个时期所出的2期《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为线索。从而,研究以梁思成、刘敦桢、朱启钤为首的营造学社对西南建筑研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定把对"本土化"的追求看作一种策略也没有错。把"土"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出路,当作和全球化建筑潮流叫板或融入的一块敲门砖,这种思考方式也没错。冯原:首先,让我们从建筑师的身份和建筑作品的关系开始切入讨论。就建筑而言,中国建筑师和国际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1日,国际建筑师联合会主席,保加利亚人民建筑家格·斯托伊洛夫宣布,从今年开始,每年的7月1日被该联合会定为国际建筑日,以促进建筑事业的共同进步和感谢那些为人类创造了生活空间的人们。斯托伊洛夫呼吁各国要鼓励建筑工作者对社会承担更多的义务,努力解决建筑方面的问题。各国政府和公众要为解决人类的建筑问题开辟道路。格·斯托伊洛夫宣布的这一决定,标志着建筑在人类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重要的时期。建筑,从来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同时,反过来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伟大的影响。现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  相似文献   

18.
黄灿章 《建筑》1999,(3):25-26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建筑体系,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化纪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能吸取各民族文化之精华,在交流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历史的脚步,就要迈向对世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在运动、发展、前进。我们只有在保持本民族固有特色的同时,注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成果,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续放出灿烂的光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和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9.
在3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中国建筑师报名过这个世界顶级建筑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并不陌生,历届获奖者都是被熟知的同行,只不过他们生活在与我们所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全球经济的带动下,世界变小了,中国的建筑市场不仅养育了本土建筑师,也吸引了国际建筑大家。普利兹克建筑奖离我们越来越近,2011年4月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2年评委会名单,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非常建筑的张永和,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也将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一年一度的颁奖典礼将在北京举行。对中国众多的一线建筑师群体而言,普利兹克建筑奖将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成为可以被认同、被了解、可参与其中的、身边的国际奖项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是公众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建筑师利用所掌握的物质、科学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营造法式、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文化需要建筑师通过特殊的符号信息借助建筑进行传递,建筑师的文化自觉性,是建筑师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建筑带有极强的社会时代性,也是对一定社会时期的综合反映。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逐渐在消融建筑的城市文化特征,世界性的的文化趋同性也使得建筑本身的文化符号逐渐减弱。从改革开放至今,建筑无论从材料还是形制上都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