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 我厂微机配棉所应用的软件,是由纺织部设计院和京棉一厂联合设计、并经江西棉纺织印染厂将部分功能块汉字化后的软件,根据我厂的情况,又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自1984年底试运行,于1985年3月份由淄博市科委组织了鉴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该系统运行一年多来,对我厂成本的降低,质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微机进行原棉仓库管理和配棉,已在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江苏清江棉纺织厂实现,这说明中小企业也完全可能实现微机配棉。该厂的微机控制系统由中国纺织大学提供,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对棉库管理和人工智能配棉程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于1985年底正式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3.
探讨公检原棉计算机配棉系统在纺织厂的应用。介绍了计算机配棉系统的使用背景、构成和特点。阐述了公检原棉计算机配棉系统的运行流程和系统功能。对应用计算机配棉系统后的纺纱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了计算机配棉系统在运行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认为:使用计算机配棉系统配棉效率高,纺纱质量稳定,可节约配棉成本;同时操作简单、数据处理规范方便、系统功能强大,综合信息共享,有利于企业信息管理网络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配棉方法是以原棉的品级,长度代号作为主要依据,它凭籍原棉质量的部分间接依据而不是直接依据,只是象征性的配棉,正确程度是很低的,不可能有效的利用原棉的特性,充分发挥原棉的使用价值。最理想的配棉方法是不考虑原棉的品级,长度代号,应以企业检验原棉的物理性能为主、并考虑原棉的实物质量和可纺性能,结合原棉的每个性能特点与成纱各项质量的关系进行合理的配棉。为此,我厂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和实际试验对  相似文献   

5.
来稿摘登     
计算机配棉在实践中应用我厂计算机配棉工作,在83年12月由天津市经委主持下进行了两个支数的现场鉴定会,84年10月又进行全面推广应用,共九个配棉档次,35个支数。由于采用计算机配棉,不仅使成纱质量可靠,而且明显地提高了经济效益,84年节约原棉成本70余万元。我们吸取了兄弟厂的好经验,结合本厂仓库小,品种多、用量大等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修改,突出解决了目前一般存在的两个关键问题,1.对争批棉的  相似文献   

6.
配棉是纺织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和纺织生产、质量、用棉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纺织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配棉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出现了微机配棉,但有相当一部分棉纺企业仍是依赖人工技术配棉。人工配棉要兼顾原棉的各项物理指标,工作量繁多,难免顾此失彼。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上一阶段、本阶段、下一阶段三个时期原棉物理指标衔接差异甚大,导致后工序成纱质量波动也较大;有一时期配棉的某些质量偏高,另一时期某些质量过差,使成纱质量在警戒线徘徊或降等降级。再加上库存原棉唛头数量的影响,这种配棉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平衡用棉状况屡屡发  相似文献   

7.
目前,原棉供应价从93年的329元/50公斤涨到95年度的855.00元/50公斤上涨2倍多,若按市场价计算,则涨幅度大,加上其他各种减利因素的增多,使原本步履维艰的纺织业更加困难重重,而原棉成本占棉纺厂整个成本的85%以上,若能应用量本利法控制配棉成本,则对提高经济效益无疑会有益处的。所谓量本利法在控制配棉成本中的应用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配棉,努力降低配棉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结合我厂应用量本利法控制配棉成本情况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探讨棉花新标准中颜色级在纺织配棉中的应用问题。为了积极贯彻执行2012棉花新标准,经过2年的运行实践,结合原棉采购、配棉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整理出一套原棉颜色级在纺织企业配棉方面的实施方法,并对配棉步骤和方法、配棉中的注意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就颜色级配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此配棉方法科学可行,可供有关纺织厂在原料配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系统是以原棉管理为基础 ,配棉为中心 ,成纱质量预测为控制手段的智能化信息管理与质量成本优化系统 ,包括原棉品质分析、模糊数学应用、动态组合预测 .系统软件采用VFP及VB语言编程 .  相似文献   

10.
根据竹节纱原棉指标、半成品、成品指标及配棉选配依据,分别讨论了增加低级原棉用量调整配棉、根据库存情况调整配棉和根据成纱质量情况调整配棉等实例。指出:在保证成纱质量的前提下,品级较高的配棉适当增加低级原料使用比例,可以达到降低吨纱成本的目的;根据库存情况,合理地使用占库存量大的原棉,避免棉花价格大起大落的成本风险;根据梳棉生条质量指标的波动,查看配棉单,剔除与配棉主体差异较大的原棉,保证配棉中各成分的不匀率不能过大。通过做好以上3项工作,即保证了生产的纱线质量不过剩,又达到了降低吨纱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梳棉机向更高速高产和纺纱质量稳定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介绍高质量混配棉、一般质量混配棉和低质量混配棉的特性,对比C 70型梳棉机不同产量情况下,梳理3种不同质量混配棉的梳棉条质量和纺CJ 18.2 tex纱成纱质量指标,分析C 70型梳棉机在不同产量时与梳棉条质量和棉纱质量的关系。指出:纺纱厂高速高产和质量稳定的前提条件是设备具有高速高产能力和原棉质量、原棉混配质量稳定可靠;梳棉机产量提高不影响高质量混配棉和一般质量混配棉的半制品、成纱和织物质量,低质量混配棉高速高产需优选纺纱品种和纺纱型式;随着纺纱技术的进步,也会实现高速高产梳棉机在线质量全控制。  相似文献   

12.
原棉质量波动与成纱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纺C18tex纱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分析各配棉方案中各批原棉的物理性能指标和对比成纱质量状况,指出:可通过调整纺纱工艺参数,采取有效的工艺技术措施,使原棉中的有害疵点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可使成纱质量稳定在Uster97公报50%水平以内  相似文献   

13.
原棉技术品级评价模型在配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指导配棉技术管理工作,选取棉纤维上半部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为棉纤维品质的主要内在指标,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分等和隶属度的概念,建立了原棉的综合评价指数,即原棉技术品级.结合计算机编程将原棉技术品级应用于配棉工作.认为原棉技术品级以原棉的内在质量为主,并辅以外观质量,有机地将原棉品质统一在具体指标内,可以定量地反映原棉的主要特性,能加强原棉分类组批管理,准确量化配棉技术标准和配棉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探讨色纺纱染色棉质量要求与成本控制。对比分析了采用色纺散棉染色及梳棉或精梳棉网染色两种方式对原棉各项性能指标的选用要求。列举了6种配棉方案下纤维指标、纺纱质量、用棉量和生产效果。指出了原棉染色后纤维各项性能指标和成本发生的变化。认为:应根据色纺纱质量要求,确定原料染色方式,并合理选择染色原棉;在纺混纺色纱时,适当配用有色或本色化纤,可降低纺纱原料成本,保证色纺纱的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15.
原棉成本占棉纺厂整个成本的85%以上,原棉验配工作与棉纺厂合理用棉、稳定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有着密切关系。原棉验配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一个棉纺厂的效益,近几年来,我厂由于重视原棉验配工作,配棉成本逐年降低。1994年我厂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在原棉验配工作中进行了价值分析,在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成效,使工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纺织行业普遍不景气的严竣形势下,19994年实现利润41590万元,比1993年增长220%。  相似文献   

16.
孟军鹰 《纺织器材》2012,(Z1):70-74
为了提升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合理配棉、稳定配棉和量化半制品过程控制进而实现控制纺纱成本及纱线质量,分析了国内棉花检测和过程控制的现状,详细介绍了普瑞美高精度全系列棉纺测试仪器,重点阐述了最精确的原棉和工艺质量管理系统aQura的原理和应用实例。指出:棉花在纱线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中国是66%,而世界平均水平仅55%;提高纱线质量、优化工艺、降低成本对纺纱厂来说极为重要,如何在管理中节约原材料,如何持续稳定地控制产品质量刻不容缓;运用高精度的测试仪器对纺纱全过程进行控制可以实现质量和成本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纺织厂历来十分重视原棉和配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到企业的效益。据有关资料[1]介绍,原棉品质占棉纱品质60—70%,原棉成本占棉纱成本的50—80%以上。国内近几年来由于原棉供应紧张给工厂的原棉管理和配棉方面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造成这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进展不大。 国内的配棉方法均采用“分类排队法”,主要控制(1)不同品种,不同纱支混合棉的平均品级,平均长度,(2)队与队之间原棉性质的差异,队数和混用百分比,(3)各队接批时原棉性质差异和混合棉平均值差异,国外撰写的“均质配棉”[2]意指取相同或接近的原棉某种特性作为混棉选择依  相似文献   

18.
八一糖厂GWZ-A型工业锅炉微机临控系统及应用简介——李新,中国甜菜糖业,1992(5),28~29GWZ-A型工业锅炉微机监控系统,可对各种参数进行巡回监测、屏幕显示和打印,能代替多台常规仪表进行控制。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软件(包括初始化功能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控制功能模块,参数在线修改功能模块、运算模块、打印功能模块、显示功能模块、报警功能模块)、控制系统(包括三冲量水位串级调节系统、炉膛负压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过热蒸汽温度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综合燃烧控制系统)和功能。实践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功能齐全,…  相似文献   

19.
提高针织用纱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翁毅 《棉纺织技术》2005,33(7):53-54
针织用纱质量的要求高于机织用纱,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针织用纱质是控制配棉环节和纺纱环节.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和有害疵点;纺纱过程中应优化纺纱工艺,控制成纱棉结和提高条干均匀度.  相似文献   

20.
我厂曾采用3.5~4级,长度为32/32~34/32时的原棉,纺制42s/4外贸线,成纱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较稳定,兹将资料整理于下,提供参考. 一、配棉 42s/2线是用于作经纱的,对强力及耐磨性能要求较高,含杂指标可放宽.由于经纱经浮点少,对原棉色泽要求可较逊于纬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