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聚硅氧烷和聚丙烯酸酯两类聚合物的特性,以及用共混、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制备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方法,并简要说明了该类复合材料在塑料、橡胶、涂料和胶粘剂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交联体系中复合乳胶粒子的简单演化模型,即链引发→簇生成→簇增长→簇融合→成核。并以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体系为例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复合乳胶粒子的形成过程与假设的演化模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乳胶粒核壳结构相反转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TS)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偶联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SBA)为复合引发剂,经乳液自由基与缩聚同步反应,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核)/聚硅氧烷(壳)共聚物乳液。考察了交联剂二缩三丙二醇双丙烯酸酯(TPGDA)对乳胶粒核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交联剂的共聚乳液放置一定时间.乳胶粒核壳结构发生相反转,最终变成以聚硅氧烷为核、聚丙烯酸酯为壳的热力学稳定结构;加入交联剂可以有效控制乳胶粒核壳结构,乳液放置一定时间乳胶粒核壳结构不变。  相似文献   

4.
在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存在下,以交联的聚硅氧烷为种子,丙烯酸酯单体为第二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分别采用间歇法、溶胀法和半连续法制备了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胶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发现乳液中形成了以聚丙烯酸酯为核、聚硅氧烷为壳的反相核壳结构乳胶粒子;放置90天后,乳胶粒子的形态未发生翻转;将复合乳液破乳后分析,聚合物凝胶量达到96%以上,说明聚合体系交联很好。  相似文献   

5.
改性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丙烯酸酯共聚物压敏胶的单体组成,合成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85℃,反应时间6h,BA与MMA和AA的质量比为7:3:1,BPO用量为单体量的0.5-0.7%,加入聚合物量50%的填料和50%-80%的增粘树脂可改善胶粘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物理掺混法、嵌段共聚法、核壳共聚法、接枝共聚法和互穿聚合物网络共聚法的研究进展,并且结合实验对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聚酯/聚丙烯酸酯复合树脂及涂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饱和聚酯与聚丙烯酸酯复合树脂涂料,兼具丙烯酸涂料和聚酯涂料的特性。本文介绍了该树脂的配方、合成工艺、清漆和色漆的配制、产品性能,并讨论了复合树脂中官能基因量与分子量的控制方法和软硬单体的配比。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通过多步交换反应及扩散一聚合的方法,制备出聚丙烯酸酯改性层状白泥纳米复合物。该复物与聚氯乙烯通过熔融共混的手段,制得一系列的聚氯忆烯/聚丙烯酸酯改性尼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浅谈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几种主要方法,并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能较好地克服单一的PU乳液、PA乳液各自的缺点,已经成为研制第3代新型水性聚氨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方法主要包括3种无机材料改性,有机材料改性和有机/无机复合改性。对于聚丙烯酸酯乳液,系统地描述了这3种改性的现有技术。重点介绍了改性乳液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主要向着环保高效、多功能、价廉以及改性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坚  张宁 《聚氨酯工业》1997,12(2):17-19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β-羟丙酯(HPA)、巯基乙醇等原料制备了聚丙烯酸酯多元醇溶液(甲组分),并与TDI/TMP加成物溶液(乙组分)组成了双组分树脂。通过拉伸强度及溶胀率测试,讨论了不同乙组分用量、多元醇中MMA及HPA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配方,膜的机械强度及耐溶剂性能达到最佳。这些性能主要与膜的交关联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作为主单体,丙烯酸为官能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乳液,并用水性聚氨酯对聚丙烯酸酯乳液进行了改性。研究了搅拌速度、引发剂、丙烯酸和水性聚氨酯的含量对乳液及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为200r/min,引发剂、丙烯酸和水性聚氨酯的含量分别为0.8%、0.3%和40%的条件下得到的乳液的稳定性、外观较好,黏度为88mPa㈦漆膜柔韧性好,附着力为一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了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后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聚丙烯酸酯和聚氨酯的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通过悬浮聚合反应合成了共聚物P(MMA-BA-GMA)简称(PMBG),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对PMBG的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合成的PMBG对环氧树脂(DER663)/固化剂(HTP-305)体系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PMBG含量对体系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固化物断面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BG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冲击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提高,当PMBG的质量分数为5%时,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增韧改性效果最好,并且对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影响不大;共聚物在体系固化时发生微相分离,因而提高了环氧树脂的韧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聚合法、溶胶-凝胶法、层间插入法和共混法等制备方法,综述了无机纳米材料改性聚丙烯酸酯PSA(压敏胶)的研究进展[如二氧化硅(Si O2)改性、蒙脱土(MMT)改性、碳材料改性和其他纳米材料改性等]。最后对无机纳米材料/聚丙烯酸酯PSA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原位制备纳米Si02粒子,然后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得纳米Si02/氟改性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光散射(DL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含氟单体和纳米Si02用量对复合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含量的增加,乳胶膜的水接触角增加,吸水性降低;体系中加入纳米Si029可以降低聚合物乳胶膜的吸水率。  相似文献   

17.
聚苯胺/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苯胺/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成膜性、附着力、电学性能以及防腐蚀性能。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在聚苯胺/聚丙烯酸(酯)混合复合材料和聚苯胺/聚丙烯酸(酯)聚合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介绍了各种聚苯胺/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 并比较了这些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复合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适用范围广;聚合复合法将聚苯胺和聚丙烯酸(酯)在分子水平上结合, 使聚苯胺和聚丙烯酸(酯)的优异性能得以综合发挥;而互穿网络聚合法通过网络互穿实现了两种差别较大的分子链的强制相溶。提出在分子水平上的复合是聚苯胺/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酸酯橡胶加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有道 《特种橡胶制品》1992,13(6):47-51,46
综述了不同厂家生产的ACM生胶品种及其加工特点,最近技术发展状况。概括了ACM加工技术的共性。  相似文献   

19.
《有机硅材料》2003,17(3):49-49
华南理工大学的马文石等人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活性硅氧烷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丙酯、复合乳化剂等为原料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有机硅 -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乳液。通过测量水和乙二醇在硅丙接枝共聚物表面的接触角 ,计算出该共聚物的表面自由能 ,并讨论了共聚物组成对其表面自由能和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聚物的表面自由能和吸水率随聚硅氧烷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的表面自由能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20.
常温下一步法制备改性硅溶胶,并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改性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考查了温度对聚合速率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乳化剂含量下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粒径的变化情况;测试了乳胶膜的吸水率,并用接触角法表征了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