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薛迪庚  周文辉 《印染》1996,22(7):5-8
本文介绍了转移印花的原理,重点论述了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采用FP法预处理,然后用分散染料进行转移印花的原理和方法,筛选了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用分散染料,并提出了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的工艺。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分散染料从纸上转移到织物上的升华转移印花工艺,特別常用于100%聚酯织物。由于棉对分散染料缺少亲和力,所以棉和聚酯/棉混纺织物不适合采用这个工艺。棉经各种预处理后得以改性,使棉能用分散染料对它进行升华转移印花。某些重要的改性是纤维素的化学  相似文献   

3.
陈启宏  周立民 《丝绸》1998,(1):12-14
研究了真丝织物气相转移印花水溶性油墨中增稠剂和助剂对转移率的影响,讨论了12只染料在真丝和涤纶织物上转移印花后颜色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由水溶性油墨印制的花纸,在预处理过的真丝织物上转移印花,部分分散染料转移率可达70%以上;多数分散染料在真丝织物上转移印花颜色比涤纶织物上颜色深暗,色调略有变化,在真丝织物上的皂洗牢度达3~4级,丝沾2~3级。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用分散染料在天然织物纤维上进行升华转移印花的机理,介绍了为改善分散染料印花效果对天然纤维织物和分散染料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并对同步法热转移印花工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真丝绸热转移印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吴家萍 《四川丝绸》1995,(4):29-30,32
热升华转移印花是将分散染料上染于涤纶织物的一种印花方法,真丝织物用聚乙二醇作膨化剂,TMM醚化树脂作固着控制了转移印花工艺,转移印花织物色泽鲜艳饱满,色牢度手感良好。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用分散染料在天然织物纤维上进行升华转印的机理,介绍了为改善分散染料转移印花效果对天然纤维织物和分散染料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并对同步法热转移印花工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印染》1977,(1)
转移印花或升华印花主要应用分散染料。热转移印花应用于热塑性织物,如涤纶、腈纶、三醋酯、尼纶、维纶、聚氨基甲酸酯等。 到目前为止,热转移印花应用于涤纶和腈纶织物,限于分散染料,棉和麻等纤维素纤维不能用转移印花。 为了使棉布能转移印花,需考虑以下几方面: 1.发展新型的能升华的分散染料; 2.结合升华的分散染料和应用膨化剂、交联剂;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改善以分散染料蓝72为主的系列颜色耐光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热升华的方式将分散染料蓝72/紫外线吸收剂同浆印花,将紫外线吸收剂与分散染料同步转移至涤纶织物上,在提高织物耐光稳定性的同时,减少工序、降低能耗。通过对常用紫外线吸收剂的筛选、紫外线吸收剂分散液的制备和分散染料蓝72/紫外线吸收剂同浆印花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研究,探究转移温度、时间对印花织物耐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吸收剂UV-326的抗紫外线效果较好;当UV-326分散工艺参数为:分散剂质量分数为UV-326的3%、氧化锆珠尺寸选用0.3~0.4 mm、UV-326与氧化锆珠的质量比为1∶10、分散时间为18 h;转印工艺为:转印温度230℃、转印时间10 s; UV-326用量质量分数达到6%时,转移印花织物的耐光色牢度可提高1~2级,涤纶分散染料转移印花织物的耐光稳定性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围绕真丝织物不能直接用分散染料升华法转移印花这一难关,采用新研制合成的NOS树脂,在真丝织物上进行予处理后用分散染料转移印花的系列工艺实验研究,从而使真丝产品经转移印花后,保持丝绸魇有特性,印制面料图案精细、色彩艳丽、艺术性强,为丝绸行业印花工艺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散染料从纸向织物上转移的气相转移印花工艺,特别适用于100%涤纶织物的印花。因为分散染料对棉缺乏亲和力,所以此工艺不适用于棉或 T/C 混纺织物。有多种前处理工艺被建议用来改性棉,使之适用于分散染料的气相转移印花。一些较重要的改性属纤维素的化学改性,如氰乙基化、乙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分散染料在棉涤交织物上的转移机理,使用蒽醌型分散红60和偶氮型分散红167对棉涤交织物进行染色,通过N,N-二甲基甲酰胺(DMF)萃取织物上的分散染料,测定分散染料DMF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染料的转移率和损失率.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分析染料在棉涤交织物中的转移机制,发现棉涤交织物浸轧染液烘干后,分散染料...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涤纶起绒织物着色烂花印花中存在分散染料耐碱性不佳的问题,研究了分散染料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其染液的可见光吸收特性和涤纶起绒织物着色烂花印花效果,分析了不同分散染料的耐碱稳定性,筛选得到一批耐碱性较好的分散染料,同时对分散红SXF和分散大红SXF进行分析,探讨了分散染料结构对其耐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大红SXF等6 种分散染料的耐碱性较好,且在25% NaOH碱性着色烂花印花时,着色效果较为理想;分散红SXF 和分散大红SXF 的母体结构对染料耐碱性影响不大,而取代基的结构对染料的耐碱性影响较大,含氰基染料的耐碱性明显优于含酯基的染料。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仿植被印染伪装织物易出现“同色异谱”现象、印染工序复杂的问题,通过分散染料直接印花方法制备了可精确模拟常见绿色植被可见光-近红外(Vis-NIR)反射光谱特征的印花织物。研究了染料种类及含量、染料复配种类及比例、织物规格及含水量对涤纶印花织物Vis-NIR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通过计算印花织物与叶片反射光谱间的欧氏距离、光谱角和光谱相关系数,分析其仿植被Vis-NIR伪装性能,并测试其色牢度性能。结果表明:以240 g/m2机织本白涤纶织物为基布,分散蓝NP-SBG、分散橙30、分散深蓝HGL复配质量比为2.5:2.0:1.1,含水量为120.9%时制备的印花织物,其光谱反射率曲线与绿色植被Vis-NIR反射光谱相似,与万年青叶片光谱曲线的欧氏距离为0.346,光谱角在400~780 nm波段为0.169°、在780~1 350 nm波段为0.009°、在1 450~1 780 nm波段为0.094°、在2 000~2 350 nm波段为0.107°,光谱相关系数为0.997,达到一级高光谱伪装要求;同时该印花织物的褪色牢度、沾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  相似文献   

14.
蔡张林  任建华 《丝绸》2001,1(7):12-13
根据大豆蛋白的特性,研究了蚕丝/大豆蛋白纤维交织物的染整工艺,。应用酸性,中性,直接,分散和活性染料对蚕丝/大豆蛋白纤维交织物进行染色,并通过染料的选择,染色温度的控制及染浴PH值的调节,基本达到染色同色效果,也可染得双色效果,染色织物色牢度较高,手感柔软。  相似文献   

15.
陈冬芝 《丝绸》2002,(5):15-17,24
用分散染料对共聚醚酯改性涤纶织物进行印花,测定分析了其上染率、表面得色量、印花轮廓清晰度、均匀性、印花可拔性、色牢度等指标,并与常规涤纶织物进行比较,研究了该类纤维的印花特性,优选了相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天然染料姜黄对涤纶织物染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焦林 《印染》2005,31(4):7-10
选择五种不同的染色方法研究了姜黄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了提取姜黄色素及其染色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 ,姜黄在该工艺条件下染涤纶 ,可以获得较高的染色深度及优良的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作为分散染料的一种替代品 ,姜黄染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织物数码转移印花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了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纤维表面被明显刻蚀,使纤维表面产生大量的细微凹孔;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揭示了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纤维表面含氧化学基团有所增加;同时,接触角测试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润湿性有了明显的提升。显然,氧等离子体中高能粒子的撞击导致涤纶纤维表面大分子链发生部分降解,表现为处理后涤纶纤维表面粗糙度的提高,使得纤维比表面积提高,增加了热转移印花中分散染料在纤维表面的富集和染着,而纤维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也改变了纤维表面的光反射特征,进而又促进了涤纶织物转移印花得色率的提高。热重分析(TG)表明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造成的损伤非常小,甚至低于热转移过程本身造成对纤维的损伤。所以,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作为涤纶织物数码转移印花的前处理,以减少分散染料墨水的消耗。  相似文献   

18.
以浆状还原染料作为花色染料,用乙烯砜型活性染料为地色染料,应用于蚕丝织物拔染印花工艺;分析了还原染料、还原剂和碱剂用量对印染效果的影响,并测试了印染试样的色牢度与强力,以探究其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浆状还原染料应用于蚕丝织物拔染印花中可以获得鲜艳的色泽,色牢度优良,但织物强力有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一种新型夏季凉爽面料,采用蚕丝为经纱,改性凉爽涤纶短纤纱和桑蚕丝按不同比例投纬,以2上2下斜纹组织试强1组含不同比例改性凉爽涤纶的夏季凉爽面料。测试了织物的厚度,面密度等基本参数,并通过对面料的瞬态导热、热传系数、蓄热升温和湿阻等实验对凉爽面料的热湿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交织面料具有良好的瞬态导热性能;在相对厚度一定情况下,织物内含改性凉爽涤纶比例越高,织物热传性能越佳;改性凉爽涤纶含量高的织物在蓄热升温过程中能够长时间维持织物在较低温度;蚕丝相较于改性凉爽涤纶具有更好的透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