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民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需求以及城市环保意识的提高,为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契机.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议题.从滨河公共空间的意象构成出发,进而将空间中易于感知的意象元素总结为规划实践中可控制的城市设计要素,建构其环境特征体系,用于指导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
以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为依据,在道路、边界、区域、中心节点与标志物5大认知地图元素基础上揭示兴城古城的空间意象结构及其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兴城古城空间形态的控制方法。为今后古城空间形态保护与控制提供借鉴与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作为共时态的主体展开互动,呈现出活动性、主体性、平等性、自我性和教育性的特征。双方在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开展多维的互动,互动实效表现为互识中的情感和共识中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城市街道界面景观既是限定和构成街道空间的重要元素,又是街道展示景观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城市街道界面景观构成要素归纳与总结的研究方法,得出城市街道界面构成中底界面、侧界面、广告界面是三大核心要素,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中,实现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体系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设计应当以把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要素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这两个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得方法来进行.最终营造出聚集人气、空间尺度宜人、文化特色鲜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街道界面景观.  相似文献   

5.
从人对城市物质环境的映射表现出来的意象角度看,城市包含了五大要素,即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而城市空间不仅是指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还应涵盖城市环境中的所有建筑、物体与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中的人、事件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理当具备处处有家的感觉、充分的公共开放空间、城市肌理与建筑的融合、宜人的形态尺度、幽雅从容的生活环境,以此述说历史、展示魅力、吸引世人。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区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城市滨水区用地功能的发展、演变,探讨了滨水区更新改造中的城市设计问题.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成功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城市滨水区更新的五项城市设计策略:即强调公共空间的理念,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注重亲水空间的创造,重建市民与水体的联系;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保护与再开发滨水历史地段;强调滨水空间环境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意象构建并非各意象元素独立完成,而是在相互作用和城市规划中逐渐成型.国内城市伴随经济结构转变和全面工业化迅速膨胀,在营造城市意象时缺乏整体协调意识,只注重巨型化地标意象搭建,忽略个体与周遭环境的协调程度,影响城市美感和其可持续发展性.为避免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等物质因素产生根本性对立,需要以新的规划视野审视当下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处于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的围合界面形式对广场空间的影响,以及自然要素的处理、广场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过渡与转换原则和手法.旨在从建筑设计出发,探讨建筑形态对广场空间的影响,提高广场设计的质量,同时也要求以城市设计的观点来设计建筑,只有这样,广场与建筑方可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城市意象知觉矩阵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问卷调查和知觉矩阵分析的方式,试图对长沙市的整体城市意象进行定量研究。随后的聚类分析印证了这一结果:(1)在特殊文化遗产与古迹的知觉矩阵图中,大部分意象元素集中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中,说明这些元素的保护工作处于两个极端(或者具有强烈的意象作用,或者市民们基本上不知道它们的存在)。(2)整体水域的品质偏低,说明水域整治急待加强,对于重要度颇高的湘江和橘子洲头更是如此。(3)城市地标的情况同特殊文化遗产与古迹的情况相似,说明大量标志物的意象品质有待提高。最后,对处于各个象限的意象元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枢纽不仅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锚固点,更是人们出行心理的锚固点,在出行者出行活动与城市空间结构认知中具有重要的链接作用.基于城市意象元素分析思考方法,从关注出行者的出行心理及行为出发,具体探讨了基于城市意象分析的城市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目标、作用以及布局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消费文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兴起,一个全球化的广告文化体系也逐步浮现。本文将包含多种城市空间要素、由户外媒体和抽象网络结合所形成的流动空间形式定义为广告图像空间。其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互动,形成了新型的复杂的城市空间环境,促进了城市空间在多个层面上的变化。本文旨在探讨这种广告图像空间的特性,并指出应该树立的应对态度,及其在规范和利用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特色资源要素在城市空间上的表达作为切入点,通过对青海省化隆县群科新区城市空间塑造方法的分析,探讨了海东地区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规划方法.笔者采用构建特色空间体系的规划设计方法,实现特色资源要素向空间体系要素的表达,建立起结构清晰、形象统一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并提出在保护好城市现有的自然山水资源、产业经济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处理好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系统组织城市空间体系,从而科学指导具体的城市空间建设.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城市都包含了记忆的因素。城市的记忆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显性物质实体与文化心理潜质在现实、未来中存在、变化与延续着,它成为城市人感知、体验与理解自身与其生存环境在时间因素中延承变换的基本脉络线索。文中以"记忆"概念切入时间、空间、人与环境等基本要素关系,试图采用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从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对城市与建筑的本质进行再思考,进而探讨城市设计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深层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立体构成以点、线、面、体4个空间要素为基础,使用一定的材料,运用一定的色彩,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新的立体形态。将立体构成中的空间要素应用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能建造出优秀的滨水空间,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利用点、线、面、体等空间要素,将临江而立的山、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光带景点,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整体感,展现了株洲悠久的历史及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土地与空间集约化使用策略的影响下,城市的和谐、有效发展以及城市环境的高品质、高效率使用,要求城市地上、地下各要素之间构建协调、有机的秩序.本文运用城市设计的整合思维,通过对地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实例“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与城市要素的整合研究,探讨地下城市综合体与城市要素整合的内容与要点.  相似文献   

16.
城市休闲人群户外滞留空间的景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的休闲时间增多;高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增多;产业结构调整,下岗、失业者等社会闲散人员增加;这些休闲或闲散人对环境单一化与雷同化感到厌倦,同时,随着历史街区的消失,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空心化、疏离化带来的人气衰退问题也日趋严重.通过对若干城市地区的各种城市闲散人群户外集聚场所的空间景观结构与要素的特征分析,指出应该关注市民的视觉感受心理,积极保护城市街区的历史文化元素,努力提供能与居民活动功能相对应的景观特征空间.  相似文献   

17.
实用·美化·生态·防灾--城市广场设计的四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城市广场设计存在的问题,即单一广场规模过大、空间设计缺乏人文关怀和设计尺度差、设计忽视与城市原有空间格局和形态联系、广场缺少特色和广场的位置不恰当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市广场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满足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需要的实用性、在审美上不仅要美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生态效应和一定的防灾功能.旨在探索比较合理的城市广场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淮安市典型地段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淮安市交通干线、工厂周边、市内、河岸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等的6个地区土壤样品中5种重金属Cu、Zn、N i、Cr、Pb的含量,并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安市土壤环境总体质量良好,但有些地区土壤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超过1,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以及Galois连接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演化进行形式化描述,构造了以形式概念射族为基本单元的概念空间,以及蕴含概念之间互操作规则和逻辑的环境空间,证明了环境空间的完备性,并研究了概念空间的基本性质。该理论为以概念为核心的复杂系统的演化分析及本体工程中知识演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从内因来看,它是城市政府、集体、失地农民对生存空间权益争夺的结果;从外因来看,缺失保障的流动人口的巨大居住需求和失灵、失衡的房地产市场起了推动作用。目前城中村空间混乱、失衡与无序,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要构建和谐的空间,需要五大制度创新,即合理制约政府权力、保障失地原住民生存与发展权、解决外来人口的居住权、维护农村集体权利及规制与保障开发单位的开发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