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化学镀Cu的TiB2粉和Ti3SiC2粉与cu粉进行湿混,通过真空无压烧结法制备TiB2增强的Cu-Ti3SiC2复合材料.研究了其致密度、硬度随TiB2含量变化的规律.因为TiB2镀Cu和Ti3SiC2镀Cu改善了它们与Cu的湿润性而提高了相互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了TiB2增强cu-Ti3SiC2复合材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在Ti3SiC2含量为20%(体积分数),烧结温度为950℃时制备Cu/Ti3SiC2/TiB2的复合材料致密性最好,硬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陈庆春 《功能材料》2007,38(A06):2255-2256
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利用CuSO4·5H2O和NaC2H3O2·3H2O为主要原料,D-山梨醇为还原剂,水热还原制备了氧化亚铜微米棒。具体条件是:CuSO4·5H2O和NaC2H3O2·3H2O加入量为摩尔比1:4,D-山梨醇的加入与CuSO4·5H2O等摩尔量,水热180℃下反应12h。微米棒的直径小于1μm,长度在10μm以上,棒表面有晶体生长印迹。其机理是:C2H3O2-水解生成OH-,OH-与Cu^2+生成Cu(OH)2,Cu(OH)2再被D-山梨醇还原生成Cu2O。  相似文献   

3.
根据金属化学抛光的黏液膜或凹凸理论,在磷酸-硫酸基础液中加入组合添加剂,对工业纯铝进行无烟化学抛光,以改善抛光效果,并与传统三酸抛光效果进行对比.传统的无烟抛光剂中采用的Cu、Ni等重金属添加剂有利于氧化膜的生成,并具有明显的整平效果.抛光试验结果表明,当添加等量的Mg2 后,能够和cu2 发生协同效应,有利于抛光过程的进行,改善抛光质量.其最佳加入量为:1.2~1.8 g/L Cu2 Cu2 、Mg2 最佳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4.
安石 《音响技术》2011,(5):67-70
1制作目的采用低电压、大电流并联单端甲类推动方式,即能增强对音箱的驱动力,在不减少偶次谐波的情况下,确保电子管甲类放大状态下的温柔、甜美的味道,以解决单端甲类胆机功率小,成本高的问题。2使用器材KT884只,6N8P、6N9P各2只,5Z3P1只,400W  相似文献   

5.
使用电化学阻抗(E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纯铜在不同p H值模拟酸雨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p H值的模拟酸雨溶液中纯铜的阻抗谱特征有很大差异,说明纯铜有不同的腐蚀机制。XPS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溶液的p H值为3时纯铜表面主要生成Cu2O,p H值为5时表面主要生成Cu O,p H值为6时表面生成Cu2O和Cu O的混合物。O2和H+共同影响纯铜的腐蚀历程,在低p H值环境中腐蚀的控制步骤是溶解氧通过双电层的扩散,H+的存在起促进作用。随着p H值的升高H+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纯铜的腐蚀主要受氧的去极化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熔融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制备了一系列纳米cu第二相的13-Zn4Sb,基复合材料,XRD和SEM分析表明,该复合材料均是由Cu和β-Zn4Sb3组成的,SPS烧结过程中β—Zn4Sb3并没有发生相变反应,Cu纳米粒子主要沿β-Zn4Sb3微粒周围随机分布,亦见少数cu纳米粒子进入β-Zn4Sb3微粒内现象。电榆运特性测量表明,随着纳米Cu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逐渐增加,Seebeck系数先降低后增加;当纳米Cu掺量增大至摩尔比为0.08时,材料的电导率与纳米Cu掺量为0.04时非常接近,但Seebeck系数明显偏高,700K时的功率因子达到11.6mW·cm^-1K^-2,是纳米Cu掺量为0.04时的1.23倍。这种电导率与Seebeck系数的反常变化现象可能与纳米Cu对低能电子的能量过滤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Cu(NO3)2、吡啶与5-磺基水杨酸反应制得了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铜络合物单晶{[Cu(HSSA)(py)3]·H2O}n(H3SSA=5-磺基水杨酸,py=吡啶).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表征了其在900℃下焙烧后的产物.X-射线衍射的结果表明焙烧后的产物是氧化铜.TG分析结果表明,该络合物的起始分解温度为80℃.TEM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铜纳米颗粒的直径在50 mm~200 nm之间.该热解铜络合物制备纳米氧化铜的方法具有产率高、无毒、无害、廉价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含铜宫内节育器(Cu-IUD)引起的出血、疼痛和盆腔炎等副作用,本研究制备了新型的IUD用铜/氧化锌/低密度聚乙烯(Cu/ZnO/LDPE)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Cu2+和Zn2+释放行为,以及复合材料的表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释放初期阶段,纳米铜和纳米氧化锌含量的增加会抑制对方离子的释放;但在释放后期,则对对方离子的释放不产生显著影响.浸泡后的复合材料表面有大量沉积物,沉积物主要由CuO、Cu2(OH)3Cl、CaNa(H2PO4)3、CaZn(H2PO4)3和Zn4CO3(OH)6·H2O等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以含单宁量98.50%的没食子酸为原料,通过磺化一胺甲基化反应制得改性没食子酸,研究了改性没食子酸对金属Cu2+和Pb2+的吸附沉淀,以及初始溶液pH值、金属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平衡吸附温度对Cu2+和pb2+吸附沉淀容量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吸附沉淀剂对Cu2+、Pb2+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pH值和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沉淀量的影响最显著.综合认为改性没食子酸对Cu2+、Pb2+的吸附沉淀机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多层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和韧性。当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时,性能将产生飞跃变化。首先探讨了多层结构提高强度、弹性模量和韧性等性能的基本原理,然后阐明了纳米尺度效应及理论,重点以过渡族金属氮化物ZrN纳米多层膜为例,研究了氮化物/金属(ZrN/Cu)纳米多层膜、ZrAIN纳米复合膜以及ZrAIN/Cu纳米多层膜的强韧化性能。结果表明,ZrN/Cu纳米多层膜的断裂韧性约是二元ZrN薄膜的2倍。当纳米多层膜的Cu单层厚度为2013131时,多层膜的K1C值最高。ZrAIN复合膜的断裂韧性与Al含量密切相关,当Al原子分数为23%时,薄膜的KIc值达3.17MPa·m^1/2,其硬度〉40Gpa,Al原子分数为47%的薄膜的K1C值则降低到1.13MPa·m…。,其硬度降低至17.1GPa。与z州/cu纳米多层膜和ZrAlN复合膜相比,以ZrAIN层和cu层为调制结构制备的ZrAlN/Cu纳米多层膜具有最高的硬度和最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11.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古营河森林覆盖地区内圈出AS-Ⅱ—1亲铜元素类铅锌银异常组合异常,组合元素为Ag、Cu、Pb、Zn、Mo、Cd、H卧Sb。以Pb、zn、Ag、Mo、Cd为主,伴有Cu、Sb、Hg等,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具有较好的分带性和明显的浓集中心。为了缩小找矿靶区,在水系AS—Ⅱ-1亲铜元素类铅锌银异常组合异常内开展1:1万面积性土壤测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用微生物絮凝剂(MBF)与粉煤灰联合处理重金属的方法鲜有报道.从内蒙古地区盐碱地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HG6,16S rDNA鉴定为Oceanobacillus polygoni,以其制备出MBF.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法研究了MBF与粉煤灰联合去除废水中pb2+的最佳条件组合,设定响应值为pb2+的去除率,方差分析显示,模型F值为17.30,P=0.000 5,相关系数R2 =0.901 7,拟合模型极显著.在最优条件:粉煤灰投加量1.46 g/L,MBF投加量0.888 g/L,CaCl2投加量15.6 mL/L(1%,w/V)时,测得pb2+的去除率达到99.75%.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Zeta电位分析发现,MBF-HG6与粉煤灰对pb2+的捕集过程中存在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底上成功制备出了氮化铜(Cu3N)薄膜,并研究了溅射参数对Cu3N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溅射功率和氮气分压的增加,氮化铜薄膜的择优取向由(111)方向向(100)方向改变。随着基底温度从70℃增加到200℃,薄膜从Cu3N相变为cu相。紫外可见光谱、四探针电阻仪等测试表明,当溅射功率从80W逐渐增加到120W时,薄膜的光学能隙从1.85eV减小到1.41eV,电阻率从1.45× 10^2Ω·cm增加到2.99× 10^3Ω·cm。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中国国土资源航遥中心在赞坎一苏巴什一带完成了1:5万航磁勘查,圈定了362个航磁异常,其中叶里克一带分布有10个5万航磁异常,形成巨大的强磁异常区。2010年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叶里克一带开展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塔哈希一叶里克一带航磁异常查证项目,通过2010~2011年2个年度的工作,对调查区内的10个航磁异常进行了查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各组分不同物质的量比的CuO-ZnO-Al2O3-ZrO2催化剂,考察各组分物质的量比对该系列催化剂前驱体及催化剂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技术、热重-微分热分解(TG-DTG)实验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并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利用组成为V(H2)/V(CO2)=3.0的混合气,在T=250℃、P=3.0MPa、GHSV=3000h-1反应条件下对CuO-ZnOAl2O3-ZrO2系列催化剂进行了催化CO2加H2合成甲醇的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在抑制Zn2+取代Cu2+方面表现良好,当n(Cu)∶n(Zn)∶n(Al)∶n(Zr)为0.45∶0.45∶0.02∶0.08时催化剂体现的还原性和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16.
大调查项目:2010—2012年,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塔哈希一叶里克一带航磁异常查证项目. 2008年中国国土资源航遥中心在赞坎一苏巴什一带完成了1:5万航磁勘查,圈定了362个航磁异常,其中叶里克一带分布有10个5万航磁异常和1个100万航磁异常(99—11),形成巨大的强磁异常区。为在该区寻找大型铁矿床,2010起,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在该区对11处航磁异常采用地面磁法、路线地质调查等多种手段进行了重点查证,发现3处铁矿床,证实该区航磁异常均为矿致异常,由磁铁矿(体)引起,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BaMg2(PO4)2:Sm3+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Ng2(PO4)2:Sm3+红色荧光材料发光材料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荧光粉有三个主要发射峰,分别位于564 nm、600 nm、648 nm,对应于4G5/2→6H5、4G5/2→6H7、4G5/2→6H9/2的跃迁发射,其中600 nm处发射最强,呈现红色发光.随着Sm3+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水热法制备Cu掺杂可见光催化剂BiVO4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i(NO3)3.5H2O、NH4VO3、Cu(NO3)2.3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BiVO4光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漫反射(UV-Vis)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提高前驱液pH值,可得到单斜晶系白钨矿型Cu-BiVO4光催化剂,BiVO4的晶型结构并未随着Cu掺入量的增加而改变.光催化剂中的Cu元素以CuO和Cu2O的形式存在.Cu的引入使可见光吸收带发生红移,吸收强度明显提高.可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结果表明,Cu掺杂有利于提高BiVO4的活性.其中pH值为5.0、Cu掺入量为1.0wt%的BiVO4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效果,可见光照射60 min后,对初始浓度为1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的最高降解率由纯BiVO4的57.4%提高到97.8%.并对Cu掺入后光催化活性提高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Cu(CH3COO)2.H2O和多壁碳纳米管(CNTs)作为前驱体,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援助下得到CNTs珠串纳米Cu2O球。采用XRD、SEM和TEM等手段对CNTs珠串纳米Cu2O球进行了表征。此外,同时也对CNTs珠串纳米Cu2O球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 PBO纤维为基体 , 采用浸渍涂覆法在 PBO纤维表面包覆纳米 TiO 2膜 , 采用化学镀法将 Cu沉积到纳米 TiO 2膜表面 , 制备了 Cu/ n2 TiO 2/ PBO复合纤维 , 研究了影响纳米 TiO 2沉积速率和 Cu 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 纳米 TiO 2与偶联剂的浓度配比是影响纳米 TiO 2包膜形成的主要因素 , 当纳米 TiO 2与偶联剂浓度配比为 1∶1. 2时 , 制备的 n2TiO 2/ PBO复合纤维界面结合力较好 , 且纳米 TiO 2包覆层比较均匀。影响化学镀铜- 1 的主要因素有镀液成分、 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在镀液成分的浓度配比为 CuSO 4·5H 2O 12 g ·L 、KNaC 4H 4 - 1 - 1 - 1O 68 g·L 、HCHO 6 mL ·L 和 NaOH 10 g·L , 反应温度 50℃, 镀铜时间 20 min的条件下 , 制备了负载均匀 , 界面结合力较好的 Cu/ n2 TiO 2/ PBO复合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