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食品制冷机组压缩机隔振元件为研究对象,采用LMS Tes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通过LSCE算法和PolyMAX算法的对比,最终得到其前四阶固有频率、对应的阻尼比及固有振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对食品制冷机组压缩机的隔振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大型食品制冷设备的减振降噪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往复式制冷压缩机增效改造设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往复式制冷压缩机存在着制冷系数较低等问题,通过改变阀板的厚度来改变往复式制冷压缩机的余隙容积,从而提高往复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系数,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该方法对提高往复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系数是可靠的、有效的.通过这些研究为新型气阀的优化和可靠性设计、加工制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制造新型高效节能压缩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超市制冷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市制冷机组在制冷工况下运行时要向大气环境排放大量的冷凝热,本文对冷凝热回收制冷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应用在超市制冷系统中的热气回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制冷系统设备、热回收装置以及辅助设备等。热回收装置的关键设备是换热器,用来回收压缩机组排气热量,包括显热和潜热部分。对该系统节能和制冷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对热回收制冷系统在加热工况、供热工况及对制冷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该系统可以节约更多的能源,使冷凝热得到更合理的应用且降低能耗,同时,使用该系统也可以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改善制冷压缩机组的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提高中小型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在大压比工况下的单位功率制冷量Ke值等综合性能指标.方法 采用数值计算及试验的方法 对压缩机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优化气阀结构,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强度设计.结果 在缸径100 mm、行程100 mm、转速1 485 r/min、工质R717、工况 30℃/-15℃下,研制的制冷压缩机全性能试验结果 ,单位功率制冷量Ke值达到3.62 kW/kW,已超过目前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该压缩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气阀运动规律进行了试验数据的对比,模拟计算结果 与试验结果 吻合较好,证明所建立的模型基本正确,模型能良好地反映实际气阀运动规律,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压缩机结构参数,并由此决定制冷压缩机设计的最佳选择.结论 数学模型及理论分析可靠,结论 可信,为工程实际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泵驱动两相复合制冷机组的工作特性,特别是换热性能随工质泵频率和室内外温差的变化规律,搭建泵驱动两相复合制冷机组的实验装置,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本实验装置中,蒸气压缩制冷模式分别采用2.63 k W压缩机和3.75 k W压缩机作为驱动元件,泵驱动两相冷却模式采用带变频器的工质泵驱动.结果表明:室内温度25℃、室外温度10℃时,机组换热量随工质泵频率先增大后减小,在工质泵频率为35 Hz时达到最大值;能效比(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随工质泵频率初始变化不明显,然后逐渐降低.在室外温度为0~30℃时,实验获得了2种运行模式的性能变化情况和最佳转换温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美国西屋公司AP1000设计控制文件的要求,以咸宁核电厂采用的三菱机型汽轮发电机组为例,建立常规框架式基础和弹簧隔振基础2种模型,分别进行动力分析与对比分析,对三菱机型汽轮发电机组采用弹簧隔振基础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弹簧隔振基础竖向基频可远离机组的运行频率,基础的动力放大系数减小99%,基础的振幅减小50%,地震时转子加速度峰值减小75%.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程实际中浮筏隔振装置 ,建立了柔性基础上机组多扰源弹性浮筏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普遍模型 ,给出了系统动态特性结构化分析方法 ,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传递方程及功率流表达式 .结合工程实际两机组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数值计算结果 ,着重探讨安装频率与支承结构柔性作用及其对隔振效果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安装频率设计点选择合理 ,可有效控制振动能量传输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台新型结构的直线压缩机,采用直线振荡电机进行驱动,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等特点.以等效磁路法对电机电磁场进行了简化,推导出了电磁推力计算公式,并建立了压缩机动力学模型,为压缩机各项结构参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空气为压缩工质进行试验,测试了压缩机的部分性能指标,包括电流、功率、功率因数、位移和在排气阀关死状态下压缩机所能达到的最大压力,指出了影响直线压缩机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共振特性和余隙容积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直线压缩机摩擦损耗小,可以实现无油润滑;控制灵活,可以实现无级气量调节;当改变工况时能够保证较高的制冷系数(COP)值.动磁式直线压缩机具有比传统往复式制冷压缩机更优越的性能和优化空间,特别适用于小型制冷设备和清洁气体的压缩.  相似文献   

9.
螺杆压缩机振动噪声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工作环境,针对某型号螺杆压缩机噪声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工人身心健康问题,对机组振动、噪声源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其正常运转条件下进行噪声测试,最终确定出合理的噪声治理方案,即采用隔振方法降低噪声,利用消声器、空间吸声体、隔声罩等一系列措施控制螺杆压缩机的噪声.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改造,噪声值由原来的104dB降至78dB,实际结果与理论基本符合,达到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利用汽车模拟实车空调系统试验台,选择某款汽车用的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等空调系统部件,实验研究了制冷剂量变化对制冷压缩机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将相关参数匹配到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台上,在压缩机1800rpm转速工况下逐渐加入制冷剂进行实验,得到制冷剂量与压缩机排气压力、吸气压力、过冷度和过热度等曲线,探索系统最佳制冷剂冲入量。研究结果表明:制冷压缩机在合适的制冷剂量条件下工作更加稳定可靠,为空调压缩机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形成隔振沟,同时发挥了其刚性隔振作用.在沟中填充柔性物质如珍珠岩等进行柔性吸能减振.分析了隔振沟围护桩周围土压力的分布及其稳定性,并给出了围护桩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围护桩和隔振沟体系具有良好的隔振和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制冷压缩机阀片振动产生的机理.以某型号冰箱压缩机的进气阀片为研究对象,对压缩机阀片振动特性的测量方案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冰箱压缩机阀片振动特性测量系统,确定采用声激励方式实现阀片的振动激励,采用激光测振仪测量阀片振动响应,最后对压缩机阀片振动特性进行了初步测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隔振沟围护桩的稳定性分析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形成隔振沟,同时发挥了其刚性隔振作用.在沟中填充柔性物质如珍珠岩等进行柔性吸能减振.分析了隔振沟围护桩周围土压力的分布及其稳定性,并给出了围护桩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围护桩和隔振沟体系具有良好的隔振和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车用空调压缩机动力源单一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行星齿轮机构的双动力源车用空调压缩机传动系统。详述了双动力源车用空调压缩机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完成了双动力源车用空调压缩机传动系统的参数匹配设计,同时采用机械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双动力源车用空调压缩机传动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双动力源车用空调压缩机传动系统在发动机熄火状态下,电动机作为空调压缩机的动力源可单独带动空调压缩机完成制冷工作;在发动机工作状态下,对电动机进行适当的控制并通过行星齿轮机构的耦合调速作用可使空调压缩机能够根据制冷需求调节制冷量。该系统的工作状态与预期设想相吻合,达到了双动力源车用空调压缩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要求与目的。该研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空间柔性耦合系统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动力设备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通过六维空间单层[1]弹性浮筏的多机组隔振理论分析计算模型,导出弹性浮筏传递功率流的表达式,绘制功率谱曲线,从振动能量传输的角度来评价浮筏系统隔振效果,揭示机组的质量、筏架阻尼等结构参数对功率流传递的影响,最终给出浮筏设计中结构参数选择的一般准则.  相似文献   

16.
搭建了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和性能仿真分析平台,分析了热泵空调系统在不同模式下的性能,并采用试验结果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试验得到压缩机功率、换热量、系统COP值与对应的仿真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4%~10.09%.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增大,压缩机功率逐渐增大,换热量逐渐增大,系统COP逐渐减小.此外,研究了冷凝器、蒸发器进风风量、进风温度、进风方式等因素对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时采用大风量有利于提高制冷量,进风温度的影响取决于工况特征,而采用部分进风方式更有利于系统制热节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优化进行仿真研究,建立热泵空调系统稳态仿真模型,利用实验数据验证及修正稳态仿真模型.小管径换热器由于管径减小,换热系数增大,基于经过修正的系统稳态仿真模型,提出换热器采用小管径的改进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应用小管径换热器到客车空调系统,额定制冷量(制热量)为23.2 kW(20.9 kW),制冷EER(制热COP)为3.14(2.75),性能有所提高但离设计要求有一定距离.分析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可知,系统的循环质量流量低于设计值,压缩机能力不足,高效涡旋压缩机不仅排量增大,而且压缩机的制冷COP达到3.45,两个因素导致系统能效提高.将小管径换热器与高效涡旋压缩机应用于同一热泵空调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额定制冷量(制热量)为26.4 kW(23.4 kW),整机制冷EER(制热COP)为3.64(3.16),基本达到额定制冷量(制热量)为26 kW(22 kW)、制冷EER(制热COP)为3.2(2.8)的改进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空间结构上空气源热泵机组减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6层大空间框架结构的工程实例,列举了其屋面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时,屋面及顶层楼面的振动情况,分析了机组运行引起的建筑结构振动的原因;在屋面支承梁与机组原隔振层下钢梁之间增设隔振层,形成双层隔振系统;建立了刚性基础双层隔振模型以及机组一屋面耦合的双层隔振模型,对比分析了大跨度结构对于机组减振效率的影响;列举了实施双层隔振后实测的减振效果.分析和测量结果表明,大跨度建筑结构楼、屋面竖向刚度偏低,不利于抑制由机组运行产生的微振动;对于大跨度结构而言,常规的振动传递率设定偏低,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高减振标准,振动传递率控制在0.01左右可得到比较理想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功能空气源热泵系统试验平台,对整个夏季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制冷、制热水和制冷余热回收模式下的运行性能进行跟踪测试,得出了多功能空气源热泵在夏季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室外温湿度、机组运行功率、制冷量、制冷能效比(EER)和回收热量.试验为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全封闭制冷压缩机是在封闭壳体内带有电动机的一种压缩机,与开式、半封闭式压缩机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密封性好、噪音低、振动小的优点,是当前小型制冷压缩机的发展方向。 本文分析了全封闭压缩机的结构特点,论述了该压缩机热力计算、总体设计与结构设计的要点。本文是在SF3QD压缩机设计工作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可供设计工作参考。图1。文献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