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辐射冷吊顶夏季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冷辐射吊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型冷辐射吊顶的思路,并在夏季进行制冷工况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辐射冷吊顶与传统辐射冷吊顶相比在制冷能力方面具有很大提高,可以较好地对凝结水进行排除。  相似文献   

2.
目前常用的辐射吊顶技术主要有:1.混凝土预制辐射板;2.毛细管辐射板;3.金属辐射面板吊顶。其中混凝土预制辐射板工艺较成熟,造价相对较低。但换热能力低,不适合单位面积冷负荷较大的场所。由  相似文献   

3.
理论上,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可以与各种类型的吊顶结合。从室内空气(热源)传到毛细管网栅的热量决定了冷吊顶制冷量。这就意味着,单位时间内从室内通过位于毛细管网栅和吊顶表面之间的分隔层后达到毛细管的热量才能被吸收。在毛细管网天花辐射吊顶技术中,由于吊顶的类型和冷吊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一种沟槽结构充液式辐射板供冷性能。采用90°度和130°两种肋壁夹角的吊顶式冷辐射板,在人工环境小室内开展了不同供水温度及环境湿度下的实验。主要测试了这两种新型辐射板供冷时翅片表面温度分布以及结露现象。结果表明:两种辐射板翅片表面各点最大温差约为1℃,翅片夹角影响表面最低点温度的位置。两种辐射板结露360 min后,液滴沿着倾斜辐射板表面向夹角顶端滑动,聚集并脱落。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网系统供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毛细管网供冷方式的特点及分类,通过实验模拟了地面和吊顶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结果表明,最大冷负荷(室外温度26~36℃)情况下,两种辐射供冷方式的供冷能力均不足,辐射板表面发生结露;非最大负荷(室外温度21~32℃)情况下,启动露点控制系统时,两种供冷方式均能维持室内设计温度,辐射板表面不结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海某别墅毛细管辐射吊顶+置换通风空调系统为工程实例,对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开启和关闭时系统的动态变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深入分析了系统开机阶段、间歇运行、关机阶段室内空气温、湿度及辐射板表面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送风含湿量可缩短预除湿时间,降低毛细管末端供水温度可缩短室内温度稳定时间。本实验研究为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工程设计优化及控制策略制定提供了实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主要针对抹灰厚度、水流速、供水温度、室内温度等因素对毛细管辐射吊顶供冷能力展开研究,利用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总结出最优参数。辐射板在最优的参数条件下可使得毛细管辐射吊顶表面温度均匀,随着供水温度升高,供冷能力降低;随着室温的升高,供冷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辐射吊顶系统,利用水流经吊顶板内与吊顶板换热,吊顶板表面再辐射与室内换热,实现”节能、健康、舒适、安静”的目标。本文介绍了技术先进的节能辐射吊顶系统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方案,为新型节能辐射吊顶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爱松  陈亮  李忠  路宾 《建筑科学》2013,29(2):62-65,105
毛细管辐射供暖末端装置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对其热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参考国外辐射供暖装置热性能测试方法标准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毛细管石膏辐射板作为测试样品,在壁面冷却闭式小室所创造的稳态人工环境中进行了散热量、辐射表面温度、空气温度梯度、黑球温度等热性能参数的测试,并对比了在吊顶与墙面2种不同安装方式下热性能参数的不同。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一种吊顶式新型冷辐射板。辐射板采用铝合金表面结构,辐射板内置13根U型换热铜管,铜管外表面与辐射板内表面形成沟槽式通道,通道内充注传热介质。在人工气候小室内开展了辐射板供冷性能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沟槽式结构及换热通道内充液可显著提高辐射板表面温度的均匀性,消除局部低温冷并可强化冷水与辐射板外表面间的换热能力。在小室温度为27~34℃,冷水供水温度为15~17℃,供水流量为0.1~0.2 L/s时,其单位面积制冷量可达260~720 W/m2。辐射板壁面各点间温度较为均匀,最大温差小于2.9℃。测试条件下,辐射板下方垂直方向上温度梯度小于3℃/m,采用此辐射板供冷可实现较好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