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到瓜田     
我家住在旱原,很少种西瓜。即便有种的,也只有小碗那么大,很不成器。所以,打小时候起,我见了大西瓜就眼馋。小时候,每年盛夏,父亲作务完地里的秋庄稼后,就到距我家20里的渭河南岸沙滩地去担西瓜回来转乡叫卖。两只筐虽仅能盛下九、十个大西瓜,但孩子们总盼着这一天。父亲每每担回西瓜,总怕有一个生货。那样不仅赚不到一个子儿,有时还会赔钱。恰恰相反,我们兄弟姐妹们却盼着碰上一个半生不熟的西瓜。因为熟透、瓤好、能卖上价钱的西瓜,孩子们是吃不到的。只有切开卖不掉的西瓜,父亲才肯拿回来。所以,每当父亲说“倒霉”的时…  相似文献   

2.
小院秋实     
我1952年出生存北京前门北火扇胡同,一岁时,父亲买了一所院子——宣武区椿树上头条13号。院内共有十一间房子,是个民居小院,这里曾是梨园界荣春社的小科班所在地。父亲母亲十分喜欢这个院子,北屋三间房非常明亮,屋中间放着两张沙发,西边放着一张可以抽拉的大桌子以及西式的家具。院子里种满了花草,院中间有一棵很大的葡萄架,秋天时架上长满了葡萄。院落中间放着一个用故宫金砖搭成的小桌,夏  相似文献   

3.
水校毕业,明天就要接替父亲去上班看闸了。 父亲是个老水利,看闸看了几十年,得过无数奖状和荣誉证书。父亲对那闸比对亲生儿子还亲,自己的衣服脏了、破了毫不在意,可大闸的机器却丝毫脏不得。每天他都要到大闸去转转、擦擦。然而,父亲老了,明天,也就是我上班的日子,父亲就要从他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上退下来。这对他不能不算是个很大的打击。 母亲在屋内不紧不慢地忙着手中的活计,我因对在基层工作不太顺心便斜靠在床上,两眼呆呆地望着房顶出神,百无聊赖。  相似文献   

4.
水缘     
小时候,喜欢看天下雨,雨珠亮闪闪的,象透明的珠子一样,一个个撒落下来,溅起朵朵水花.这时候,我就傻乎乎地站在房檐下,静静的望着天空中垂落的水珠,母亲走过来,嗔怪着说道:“这傻丫头,咋这么迷水的?”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渐渐的长大了.但是那种对水特有的感情却是从来没有改变.父亲是个水利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工作着.每当我看到父亲骑着自行车,背着火辣辣的烈日,满身泥土,在渠道边巡查的时候,我读到了水利人的默默无闻与艰辛,我想着父亲肯定在心里为这份不起眼的工作很苦恼,只是没法改变现状罢了.但是我看到父亲和他的同伴们干得很起劲,没有厌倦,没有懈怠,疲惫的脸上,常常现出自豪的神情.  相似文献   

5.
这件事已经过去30多年了,如今日子过得越好,我就越加难以忘却,它使我懂得了苦难就是财富的道理……1969年夏,我在武功县贞元公社桃大大队插队。那一年,我还不足十六岁。一天中午,我收到一张汇款单,汇款额为5元钱,是母亲寄来的。当时正值文革中期,父亲的工资仍被冻结着,母亲一人的收入养家十分拮据。我已经好长时间未回家了,身上所剩无几。虽然汇来的钱不多,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笔财富。试想,用5元钱买菜,能吃两、三个月;买盐,两年都够了呀,因而我非常满足。吃罢午饭,我便急切地赶到公社邮电所取款。可压根没想到,营业员查后说,这笔汇款不知什么…  相似文献   

6.
吴晓东 《陕西水利》2012,(6):180-180
比人还要高的玉米地里,密不透风,母亲一手提着口袋,一手把一个个棒槌粗的玉米棒子掰下扔到口袋里。全身包裹的只留下一张脸的她,在田间里走来窜去,不一会就装满一口袋玉米。朗朗的太阳将湿蒸的田地,玩弄得更加沉闷。没有一丝风的田野里,只有收获的声音,被汗水浸渍的刘海紧贴在额头,但母亲没有一刻停息的意思,仿佛热的不是她。戴着草帽的父亲弯着腰,将一棵棵已经空了的玉米杆挖倒,横摆在田地里晾晒着,一排排像一条绿毯子慢慢地在延伸。两个人在二十多亩田地里显得异常渺小。  相似文献   

7.
正1954年秋天,正是父亲拍摄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期间,周恩来总理请父亲、母亲到家里去吃饭,在座的还有老舍先生夫妇和曹禺先生夫妇,总理请大家吃螃蟹。吃饭时,周总理问起父亲最近在忙什么?父亲回答正在筹备拍摄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总理仔细询问了拍摄的内容和电影中五个剧目的情况之后,感叹地说:"可惜、可惜程砚秋不能拍电影了。"  相似文献   

8.
2013年5月3日,79岁的京剧艺术家梅葆玖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荣誉馆长. 梅葆玖在接受聘书时说:从1949年到北京就住在这院子里(现梅兰芳纪念馆),那时候我才十九岁,一个甲子,现在我都快八十岁了,又站在了这院子.在这个院子里住了这么多年我父亲母亲在这里生活我就在这个院子里排戏老师们给我吊嗓子练武功有时我父亲也在这个院子里练功,我就在旁边看着父亲比划身段.里面那个大镜子我父亲排穆桂英挂帅时,就照着那个镜子来回做身段还问我们这个好看不好看,那个好看不好看……历历在目.所以我一到这个院子就感觉我父亲的身影又出现在我脑子里,无限的回忆.父亲1961年从这个院子里走出去,住到阜外医院,八天后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9.
父母亲都是老治淮了。50年代初,父亲从拂晓报社、母亲从宿县女子教会中学,双双投身于当时千百万民众参加的治淮事业。40年过去,风雨历程,他们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最充沛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治淮伟业。如今,父亲带着未竟的治淮遗愿早已长逝;母亲也年事垂暮,耄耄老矣。然而,平日闲谈中,只要提起治淮,母亲便显得激动不已,兴致勃勃,谈起当年参加治淮往事,人顿时也变得年轻了。母亲十分动情地  相似文献   

10.
出售鸟声     
父亲一生最爱鸟。峡江之地,水清天蓝,多林,便有鸟。父亲伺候着几亩肥田薄地,同时也伺候鸟。父亲不老,父亲硬朗,因为鸟,耕作之余,望鸟于林间,父亲没有鸟笼,鸟全是自由飞翔的,自由栖息在父亲的视线。父亲对鸟的痴迷程度着实让我们吃惊。他坐在堂屋,即使是冬天,一边品着晒干后的薄荷泡的茶,一边听鸟的声音,也能辩出鸟的种类、大小,甚至鸟的性别。有一次父亲“呀”了一声,说是附近有一只鸟受伤。大家四处找去,果见一只受伤的当地人叫作“偷食雀”的鸟,或许被哪家顽童用弹弓打伤了腿,一瘸一拐地已不能飞了。父亲把鸟捧回家里…  相似文献   

11.
<正>无怪母亲喝茶这样豪爽,这青砖茶原本是北方少数民族和蒙古、俄罗斯人的特供饮料,原产自湖北赤壁附近一个名叫羊楼洞的镇子,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是历史上欧亚万东里福山茶灯路塔。的起点之一。母亲带回一块老纸包的砖茶,纸的正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川"字,打开后青色的茶砖裸露出来,表面凹陷处也形成一个"川"字,似有淡淡的清香溢出。父亲用斧头向茶砍去,丢一小块在茶碗里,母亲端起茶碗将深红色的茶汤一饮而尽,完全不似南方人品茶的样  相似文献   

12.
当隆重庆祝建国45周年之际,我要说一句肺腑之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这个孤儿的今天。 我出生于大别山区金寨县一户贫苦农家。父亲在我只有一岁多时就牺牲了,母亲在我七岁那年也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三叔和其他几位亲人也先后在“立夏节起义”和长征中牺牲。从此,我便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有时到这个穷亲戚家呆上三天五日,再到另一穷亲戚家过十天半月。不久二叔回来把我带到他在湖北麻城打长工的地方,我给东家干一些放牛、拾柴之类的小长工活计。我和二叔相依为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  相似文献   

13.
正李商隐生于唐元和七年(812年)。我们还记得白居易的"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我们熟悉的"李愬雪夜入蔡州",发生在元和十二年。元和皇帝唐宪宗雄才大略,坚持削藩之战,再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也无法挽回一路下行的大唐……少年李商隐因父亲英年早逝,随母亲从浙东回到河南家乡,随一位堂叔处士读书。  相似文献   

14.
在旧社会里,我父亲去关外当苦力,我和母亲给地主扛活、讨饭度日,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解放后共产党把我从火坑里救出来,一九四九年参加了人民治河工作,当上了黄河工人,还上了速成识字班,学了点文化。这几年搞护堤工作,我总是想着要把工作做  相似文献   

15.
开篇中国人必赶的大考 一、深度恐惧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应了好事多磨这句老话,在全体国人的祈福声中,在一页一页倒数的日历掀动声中,北京奥运会这于中华民族而言望眼欲穿才盼来的超级大好事,一天一天激动人心地临近了。但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样,一个一个突发事件,冒出来严峻地考验着共和国的掌舵者们,考验着所有...  相似文献   

16.
覃强 《中国水利》2005,(21):58-58
我首次接触中国水利杂志,是父亲在太伟水利工程建设中因公殉职而举行追悼会的那天.祭奠时,工程指挥部周贤倜指挥长从自己挂包中取出一本中国水利杂志,吩咐我把这份杂志烧给父亲.我虽然不解,但仍照做了.事后,我随母亲到指挥部工地宿舍清理父亲的遗物,在父亲的枕边放着一本中国水利杂志.当时我只有12岁,我想这本杂志可能是父亲借来的,于是,我把这本杂志交给周指挥长.周指挥长告诉我,每收到中国水利杂志,你父亲都要借去阅读,他从这本杂志中学到不少知识.这次你父亲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同志的生命而英勇献身,这本杂志就留给你作个纪念吧.  相似文献   

17.
正立春刚过,水网里的水便汩汩地流淌起来,通过一级级渠系流进麦田,农人们不急不缓地整垄改畦,怡然劳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我上中学,每周能休息一天半。城里的学生可以信马由缰、无拘无束地玩耍一通,而我们农家孩子却要急急忙忙往家赶,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一次浇麦田的经历。当时,父亲在城里做工,十几亩责任田都由母亲在亲戚们的帮助下耕种管理。一个初春的周六,我徒步八里地  相似文献   

18.
雨烟蒙蒙     
去年雨烟,今又雨烟。踏踩草地,我找寻母亲的眠地,岗地的草叶,经春雨的柔柔濯洗,已滋润出一层鹅黄的新绿,我站立母亲的坟前,久久的,不曾挪动一下脚步。妻挽着我,无话。许久,妻说,烧些纸吧,为母亲。雨丝飘落着,万千缕雨丝飘落为一派雨烟。抬头看母亲的坟头,母亲的坟头委锁着,我想起母亲在世时,也事事让人,不肯和四邻红脸,泪水由不得自己地爬上面颊。烧吧,我沐着雨,喃喃地说,不知是对妻还是对自己。母亲离开我们已六年了。记忆中,母亲衰老最快  相似文献   

19.
我并非楚地的人。来湖北之前,我并未亲见过龙舟。我所度过的端午节,只是一个薄薄的缩写本。母亲早早就买了艾蒿,挂在门楣上,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母亲也一直在绣制五毒的香包,为了端午当天我能够佩戴。母亲和父亲一起买回江米、红枣和芦苇叶子,就开始例行他们每年这个节日的程式。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身影     
灯下,我追想着黑河引水工程工地上的父亲——一个平凡的钻探工人。   父亲的名字叫胡宽厚,宽容而又厚道,如今年已半百,身材清瘦,步履沉稳。他不善言谈,总是保持着一副严肃的面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家人与他见面的机会很少。三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的高山荒原,岁月的刻刀在他的额头留下了历史的回忆,可恶的风沙卷去了他那乌黑的头发,还不到四十岁时,同事们已风趣地称他“老汉”。   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父亲选择了前者,奋斗的结果是由一名扛石头的工人坐上了陕西省水电工程局灌浆队分队长的位子。后来,单位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