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化学浸泡法研究了铸造Ni-Cr-Mo-Cu合金的局部腐蚀行为,结合磷复肥生产的介质条件,研究了材料的击穿电位,保护电位,点蚀的形成过程,合金元素对蚀孔形成的影响,并且考察了合金的晶间腐蚀特性,由此,对材料的耐局部腐蚀行为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稀土对镍基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腐蚀理论,设计了一种含稀土元素的镍基耐蚀合金,利用SEM、OM、XRD等技术研究了合金的特性.探讨了稀土元素对镍基合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元素可以获得致密化程度较高、分布均匀的组织,改变了试样表面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了镍基合金的耐磨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焊接接头在高温腐蚀环境下的耐腐蚀性,通过高温熔盐法,研究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601H 焊接接头在800℃的熔盐热腐蚀行为.将Inconel601H焊接接头在75% Na2SO4 + 25% NaCl、Na2SO4和NaCl三种熔盐介质中进行腐蚀,腐蚀产物均有A12O3、Fe2O3、Cr2O3、TiO2,结...  相似文献   

4.
首次用双枪电子束TEBW焊接法对先进航空发动机、核反应堆内壁结构所使用的镍基高温合金,进行异种材料焊接对比试验;并采用小尺寸力学试验片技术,评价焊缝区(WM,HAZ,WJ,BM)的力学性能;通过选择热处理条件,对比分析锻态718合金机械性能的变化规律、HAZ区产生\  相似文献   

5.
6.
研究硫酸钡比浊法检测镍基高温合金浸盐热腐蚀产物中硫酸根的化学分析方法.对测量波长、酸度、稳定剂、稳定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测试.最佳实验条件:在50mL分析液内加入5mL盐酸、10mL丙三醇,稳定时间、测量波长分别为10min、470nm,该方法简便迅速,回收率为97.1%~101.9%,变异系数为1.33%~1.73%、适用于镍基高温合金浸盐热腐蚀产物中硫酸根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8.
9.
镍基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化工、船舶等领域,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特殊工况要求,进一步提高其表面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研究人员开展了诸多理论研究和工艺探索。在概述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和镍基多晶高温合金的发展及其材料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镍基高温合金磨削去除机理、表面完整性、工艺特性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镍基合金材料在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的腐蚀性能以及在含氧化性离子溶液中的点蚀敏感性.采用了溶液浸泡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进行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手段对两种镍基合金的腐蚀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高温高压釜研究了在高温高压条件以及含H2S/CO2气体介质下材料的高温腐蚀性能以及试验温度的影响关系.依据相关标准在氯化铁溶液中进行了材料的点蚀敏感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G3合金的耐点蚀性能优于Incoloy 825,其点蚀临界温度高于50℃;两种镍基合金材料在FeCl3水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显示不同的腐蚀状态,Incoloy 825合金极化曲线中阳极曲线部分很平缓,无钝化区出现,极化度较低,G3阳极钝化区较明显,点蚀电位相对较高;高温高压腐蚀试验显示,随着温度升高,腐蚀程度加剧,腐蚀产物主要有NiS、FeS及CrO3等金属氧化物组成.  相似文献   

11.
镍基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Ni-P、Ni-Fe-P、Ni-W-P非晶态镍基合金,分别利用EDS、XRD等手段对非晶态镍基合金的成分、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组分非晶态镍基合金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镍基合金均具有非晶态结构,在非晶态镍基合金中加入铁、钨元素有利于提高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比浊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热腐蚀产物中微量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氯化银比浊法检测镍基高温合金浸盐热腐蚀产物中微量氯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测量波长、酸度、稳定剂、稳定时间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在50 mL分析液内加入3 mL硝酸(1+1),2 mL丙酮,1 mL硝酸银溶液(0.2%),稳定时间、测量波长分别为10 min, 490 nm.该方法简便迅速,回收率为98.9%~102.6%,变异系数为1.34%~3.01%.适用于镍基高温合金热腐蚀产物中微量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Inconel718合金在9401 000℃固溶以及固溶+时效处理(720℃保温8 h后经50℃/h冷却到620℃保温8 h)后的组织及性能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合金的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固溶+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是增大再减小,到980℃时达到最大值,且硬度值比仅固溶处理的增加约1倍。在用H2SO4溶液调节pH值(pH=3)的体积分数为5%Na2SO4酸性溶液中测试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结果表明,固溶+时效处理样品的耐蚀性比仅固溶处理的差。在模拟高温高压H2S/CO2应力腐蚀环境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和固溶+时效处理的样品耐H2S/CO2应力腐蚀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001]取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拉伸蠕变性能,通过SEM、TEM观察分析了相的形貌演化及合金的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在980~10200C/200~280MPa条件下蠕变曲线均由初始、稳态及加速蠕变阶段组成;在拉伸蠕变期间γ’强化相由初始的立方体形态演化为与应力轴垂直的N-型筏形状;初始阶段位错在基体的八面体滑移系中运动,稳态阶段不同柏氏矢量的位错相遇,发生反应形成位错网;蠕变末期,应力集中致使大量位错在位错网破损处切入筏状γ’相是合金发生蠕变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镍基高温合金GH4049的高温低周疲劳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锻造镍基高温合金在500—800℃温度范围内的循环应力响应和疲劳寿命行为.结果表明,在各种温度和较高应变幅下,合金均呈现循环硬化;在相同应变范围下,合金的疲劳寿命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疲劳试样的断口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镍基高温合金等离子弧堆焊过程中引入横向交流磁场,利用磁场的作用来提高堆焊层的性能。在堆焊过程中,调节磁场参数和焊接工艺规范,并对不同参数下的堆焊层进行硬度试验、磨损试验以及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适当磁场参数产生的电磁搅拌不仅可以细化堆焊层金属的组织,而且可以控制堆焊层中硬质相的数量及分布形态;从而改善堆焊层金属的硬度和耐磨性。此外,电磁搅拌还能减小堆焊层化学成分不均匀性,提高堆焊层的塑性和韧性,降低结晶裂纹和气孔的敏感性,提高堆焊层金属的综合力学性能,全面改善堆焊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型镍基高温合金是一种能够高温下能够保持良好强度、抗燃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之中.但目前对于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大多是在材料稳定性、耐腐蚀等方面,很少有涉及高温氧化性行为的研究.所以本文详细阐述了一中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几年稀土-镁-镍基贮氢合金电极材料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改善合金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包括合金组成的改进、热处理、表面处理、制备复合合金等方法。讨论了稀土-镁-镍基贮氢合金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分析讨论了在同一脉冲平均电流密度下,脉冲导通时间ton和关断时间toff对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镀速、结合力、磷含量、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并与直流镀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脉冲镀层优于直流镀层。  相似文献   

20.
裂纹尖端塑性区对研究裂纹开裂扩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Hill屈服准则和考虑拉-剪耦合的修正Hill屈服准则,对镍基单晶合金板裂纹尖端塑性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Ⅰ型、Ⅱ型和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塑性区.对镍基单晶合金板内裂纹尖端塑性区与各向同性材料板内裂纹尖端塑性区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拉-剪耦合、Ⅰ、Ⅱ复合型裂纹复合比及温度对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