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氮磷总用量一定的前提下,对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休闲处理中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其它处理;施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有机肥在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方面可以同样发挥无机肥的作用,秸秆或者秸秆与氮磷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羊粪在增加表层土壤脲酶活性方面优于秸秆.在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不同.各处理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在灌浆期或者收获期、收获期和分蘖期出现高峰,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在苗期或者灌浆期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对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增加,除秸秆深耕还田外其他三个处理下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升高趋势。其中秸秆免耕还田下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秸秆旋耕还田下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次之,而秸秆深耕还田下转化酶活性则显著高于秸秆旋耕还田,深耕秸秆不还田处理下各种酶活性均处于最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是揭示长期施肥对棕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培肥以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试材采自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微区,共11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土壤转化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在玉米拔节期及灌浆期出现两个活性高峰,脲酶在玉米拔节期、过氧化氢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各出现一个活性高峰。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及脲酶活性,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磷肥能够增强土壤过氧化氢酶及转化酶的活性,氮肥则对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具有抑制作用。土壤各种酶之间及酶与土壤养分、玉米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因此合理施肥营造良好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将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为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京郊区日光温室中基肥施用状况,设计了长期施用秸秆有机肥、膨化鸡粪和缓释肥3个处理,对日光温室土壤肥力及番茄品质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秸秆有机肥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个处理中表现最高,为32.0g.kg-1;长期施用膨化鸡粪土壤酸化快,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缓释肥作为基肥施用,可加速土壤速效养分积累,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从番茄果实品质结果看,秸秆有机肥处理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及糖酸比值分别为13.60μg.g-1、54.4mg.g-1、37.6mg.g-1、62.22μg.g-1、9.68,都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缓释肥处理的果实各种营养品质都不如有机肥处理果实含量高。实验还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与番茄果实品质、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含量与果实中多项营养品质指标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磁场处理后棕壤、黑土及白浆土中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磁处理对土壤的3种磷酸酶都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但以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最明显。3种磷酸酶活性提高的大小顺序是:黑土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棕壤和白浆土中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土壤水分对磷酸酶的磁处理效果影响不大。对于磷酸酶活性影响以<100mT的低场强以及lrnin或10min的短时间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TS)以及秸秆还田(TS)处理下春小麦生长期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等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各种酶的活性随着小麦生育期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并且四种耕作方式下各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在灌浆期出现峰值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在拔节期出现峰值后逐渐下降,而在灌浆期到收获后又处于回升阶段.(2)在春小麦的各生育期:与T相比较,NT、NTS以及TS处理均可使土壤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农田6年定位施肥试验研究表明,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有机肥、秸秆还田 化肥和半量有机肥 化肥处理较单施化肥、未施肥和休闲裸地处理提高了土壤全碳、全氮含量,降低了土壤碳氮比。对玉米播前、抽穗期和收获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表明,抽穗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最高,处理间差异显著,且不同采样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全碳含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对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未施肥和休闲裸地处理显著地提高了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单施化肥处理对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有机肥、秸秆和化肥之间的配合施用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表现不一致。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向中层黑土农田增施有机物,不仅提高了土壤全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而且也提高土壤酶活性,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可使黑土质量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各生育期,还田处理总体酶活性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还田处理中,配施促腐剂处理表现出高于未配施处理的趋势。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在小麦各生育期分布态势的影响没有差异,但影响了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小麦各生育期的分布态势,配施促腐剂使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9.
通过露地田间栽培黄瓜试验,研究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中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地菜田土壤酶活性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弱,0~10cm土层酶活性明显高于10~20cm。菜田耕层土壤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明显,作物旺盛生长期土壤酶活性高,而作物生长初期和末期,土壤酶活性较低。施用有机肥、化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土壤酶活性。施用半腐熟有机肥,生育初期酶活性低,生育后期逐渐升高;施用氮肥,在黄瓜各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酶的活性,而增施磷、钾肥却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山东3大土类中棕壤的3种磷酸化酶以酸性磷酸化酶活性最高,平均为0.9856μg 100g-1,其酸性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减少磷的吸附和固定,增加磷的解吸,提高缓效磷的含量,从而改善棕壤的供磷状况;潮土的3种土壤磷酸化酶以碱性磷酸化酶的活性最高,平均为0.7032μg 100g-1,其碱性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增加磷的解吸,提高缓效磷的含量,从而改善潮土的供磷状况;褐土的3种土壤磷酸化酶也是以碱性磷酸化酶的活性最高,平均为1.009μg100g-1,其碱性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减少磷的吸附和固定,提高有效磷和缓效磷的含量,从而改善褐土的供磷状况。高产农田的碱性磷酸化酶活性高于酸性磷酸化酶,酸性磷酸化酶活性高于中性磷酸化酶,其活性分别为0.8875μg 100g-1、0.7043μg 100g-1和0.2675μg 100g-1,而且高产农田的3种磷酸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中低产田,2类产量水平的农田,均主要通过酸性磷酸化酶来改善土壤供磷状况,其中高产农田的酸性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减少磷的固定,增加磷的解吸,提高缓效磷的含量;中低产农田的酸性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增加磷的解吸,减少磷的固定,提高有效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P2P技术能够在高校远程教育中等到更好的应用,提出了完全对称结构的P2P体系结构.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传统的主从结构的P2P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包括性能上的瓶颈和管理上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全对称结构的P2P体系结构,并设计和构建主从结构的P2P体系结构和完全对称结构的P2P体系结构算法模型.在建立算法模型后,进行了大量的模拟测试.通过效果对比,验证了完全对称的P2P体系结构不仅进一步提高资源搜索效率和数据传输效率,还能大幅度提高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更重要是能让远程教育系统的处理能力进行线性扩展.  相似文献   

12.
P2P僵尸网络是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方式,因其稳定可靠、安全隐蔽的特性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实施网络攻击,给网络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为深入理解P2P僵尸网络工作机理和发展趋势,促进检测技术研究,首先分析了P2P僵尸程序功能结构,然后对P2P僵尸网络结构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类网络结构的特点;在介绍了P2P僵尸网络生命周期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P2P僵尸网络在各个生命周期的工作机制;针对当前P2P僵尸网络检测研究现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各类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最后对P2P僵尸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种改进的P2P僵尸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
无结构对等网络由于搜索的灵活性和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对等网络的主流。本文研究了目前已有的无结构对等网络的搜索算法,指出了搜索算法的特点和不足,总结了无结构对等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无结构对等网络由于搜索的灵活性和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对等网络的主流。本文研究了目前已有的无结构对等网络的搜索算法,指出了搜索算法的特点和不足,总结了无结构对等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Peer-to-Peer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计算机对等联网(peer-to-peer network,P2P)技术是目前新一代网络技术研究的活跃领域,而P2P网络模型研究是P2P网络技术研究的重要环节。该文分析了目前两种流行P2P网络模型的不足,通过在P2P网络中引入集中和分级目录概念,根据资源内容建立不同的层次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P2P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6.
P2P应用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而P2P蠕虫是目前P2P应用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内容包括P2P蠕虫的特点、分类、传播模型、流量模型及其防御机制,并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楚国锋  陈麒  张鸾 《微机发展》2011,(10):66-69
旨在方便P2P研究人员对模拟器的了解、选择与使用,寻找一种性能优秀的P2P网络模拟器。采用比较法首先分析了模拟方法在P2P网络测试验证方面的优越性;然后分层次地介绍当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P2P模拟器,包括传统通用的网络模拟器、涛议专用的P2P模拟器、通用P2P模拟器和并行化通用P2P模拟器;最后从不同模拟器的适用范围,比较各种网络模拟器的优劣。从而得出P2P网络模拟器应根据实际需求从架构、实用性、延展性、统计性和底层网络模拟等五个方面的考虑选择,并从多方面分析了今后P2P模拟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黄海  庞涛  武娟 《计算机科学》2012,39(109):178-183
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P2P网络技术研究的主要关注方向,已经从过去的P2P协议算法设计分析,转移到P2P系统设计及部署优化、应用扩展和标准化。简要介绍P2P网络技术最近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P2P系统建模与理论分析、CDN}P2P混合式系统、P2P流量控制、网络编码与P2P、扩展应用和标准化,并展望了P2P网络技 术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部署的主要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P2P平台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P2P系统在研究领域和产品开发中备受关注。鉴于P2P系统的应用背景差异较大,我们将其划分为P2P平台层和P2P应用层。本文主要讨论P2P平台的关键技术,着重分析了定位、通信、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技术,为我们设计和实现P2P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P2P技术的蓬勃发展,作为P2P应用中核心的搜索技术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P2P网络的搜索技术与其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网络体系结构下的搜索技术各不相同.介绍了P2P技术近几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P2P系统中不同结构下核心搜索算法,探讨了P2P搜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