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壳聚糖为原料,乙酸乙酯为致孔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交联法制备出改性壳聚糖,考察了交联壳聚糖微球对喹乙醇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V(壳聚糖)∶V(乙酸乙酯)∶V(环氧氯丙烷)=30∶1∶1时,制备的交联壳聚糖微球对喹乙醇吸附性能较好;红外光谱表明,环氧氯丙烷与壳聚糖发生反应;扫描电镜分析验证环氧氯丙烷用量对交联壳聚糖微球吸附性能有一定影响;吸附动力学曲线得知交联壳聚糖微球在3 h对喹乙醇吸附达到平衡,有较好的吸附速度;与类似物(喹烯酮和乙酰甲喹)吸附特性比较得知,交联壳聚糖微球对喹乙醇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  相似文献   

2.
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液体石蜡为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为交联剂,环己烷为致孔剂,制备了微米窄分布多孔壳聚糖微球,研究了多孔壳聚糖微球对污水中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测定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多孔壳聚糖微球对污水中的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特性,污水在pH值为2~5时吸附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3.
郑建东  姚能平 《应用化工》2011,40(8):1363-1365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分别以甲苯和环己烷为致孔剂,在不同转速下合成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大孔吸附树脂,用氮气吸附仪及热分析仪考察了其物理性能,并测定了对苯酚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交联度为30%时,吸附树脂的比表面积随着转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对苯酚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相同实验条件下用甲苯作为致孔剂合成树脂的吸附性能优于用环己烷作为致孔剂所合成的树脂吸附性能,其最大吸附率可以达到68%。  相似文献   

4.
采用悬浮聚合制备吸附树脂,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不同致孔剂体积配比、交联度和引发剂量对吸附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测定吸附树脂的溶胀率、比表面积、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法来表征并研究吸附树脂的物理性能,通过对废水中铬离子的吸附来考察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致孔剂甲苯和液体石蜡体积配比为2∶1,交联度为10%,引发剂为0.2 g,所制备吸附树脂表现出较好吸附性能,吸附量为61 mg/g。其中最佳吸附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5.
采用Cu(Ⅱ)离子为印迹离子,以壳聚糖为原料,甲醛为预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微波法制备出改性壳聚糖吸附剂。考察了合成过程中操作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6%、17.4 m L甲醛、8.76 m L环氧氯丙烷、酸化t为10 h、θ为70℃时,所得Cu(Ⅱ)印迹交联壳聚糖吸附剂对Cu(Ⅱ)的吸附容量高达3.466 mmol/g;在混合金属离子溶液中,该吸附剂对Cu(Ⅱ)表现出较强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纤维素与壳聚糖复合的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具有Cu2+印迹的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微球,考察了制备过程中纤维素种类,纤维素与壳聚糖质量比、戊二醛用量、交联时间、交联温度及溶液pH对吸附铜(Ⅱ)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质量比为...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纤维素复合微球对Cu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壳聚糖/纤维素(CS/CE)和交联壳聚糖/纤维素(ECS/CE)复合微球,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考察了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溶解性测试表明交联反应可提高微球在酸性介质中的化学稳定性。静态吸附表明,CS/CE和ECS/CE均能有效吸附Cu2+,pH 6附近吸附容量最大。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均吻合,由Lang-muir模型得到的Cu2+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38.76 mg/g(CS/CE)和34.13 mg/g(ECS/CE)。CS/CE和ECS/CE对Cu2+的吸附初期为内扩散控制,但后期为配合反应控制。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壳聚糖中的N为Cu2+的主要吸附位,发生表面配合吸附。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为原料,合成了微波交联壳聚糖树脂。研究了乳化剂用量、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交联反应时间等合成工艺条件对树脂及对Pb2+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聚乙二醇2000为致孔剂,0.12 g乳化剂,2 m L甲醛,5 m L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t在20 min时,树脂对Pb2+具有较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壳聚糖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微球。并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壳聚糖和交联壳聚糖微球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甲基橙溶液的吸收波长及吸光度。主要研究了不同p H条件下交联壳聚糖微球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微球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其粒径为100μm左右;当甲基橙溶液p H值为3时,吸附速率最快;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明胶、壳聚糖和蔗糖分别作为碳源,柠檬酸镁为MgO模板前驱体,在高温氩气氛下制备了介孔碳吸附剂,用于Cu(Ⅱ)和Pb(Ⅱ)吸附。考察了碳源与柠檬酸镁质量比、煅烧温度对Cu(Ⅱ)和Pb(Ⅱ)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介孔碳材料适宜条件为:以明胶为碳源,明胶与柠檬酸镁以质量比5/5混合后,在600℃氩气氛下煅烧2 h。制备的吸附剂孔径约5.1 nm,比表面积达783 m~2/g,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容量分别高达8.3 mg/g和28 mg/g。  相似文献   

11.
以分散聚合合成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种子微球,采用两步种子溶胀法制备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并吸附玫瑰香精制备了香精多孔微球。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BET)、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镜(SEM)对种子微球和多孔微球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缓释性能、表观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种球的粒径随着分散介质中无水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溶胀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用量的增加,多孔微球的平均粒径变大,分布变宽;随着交联单体二乙烯苯(DVB)用量增加,多孔微球平均粒径减小,分布变窄;以甲苯为致孔剂制备的多孔微球单分散性最好。当V(DBP):m(种球)=3:1,V(DVB):V(苯乙烯)=4:0时,制备的多孔微球的平均粒径约为4μm。以此多孔微球负载玫瑰香精,可以减缓香精的释放速率,提高起始分解温度,实现对香精的缓释。  相似文献   

12.
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交联剂,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采用SEM对壳聚糖微球的形貌、大小进行了表征,研究交联壳聚糖微球对亮绿的吸附性能,探讨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用量、亮绿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交联壳聚糖微球粒径为0.5~1.0 mm,亮绿初始浓度10 mg·L-1,pH=6,振摇30 min时,吸附量达1.22 mg·g-1;CODCr去除率达73%.亮绿初始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吸附速率越大;吸附剂用量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小,吸附速率越大.交联壳聚糖微球对亮绿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再生重复使用,其脱色率仍达90%以上.等温吸附较好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3.
三甲胺修饰戊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水相均匀交联法制备戊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 ,以三聚氯氰为活化剂 ,合成了三甲胺修饰戊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 ,研究了该树脂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吸附性能。该树脂对铜 (Ⅱ )和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吸附容量分别为 37mg/g和 460mg/g(以折合干重计 ) ,其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该树脂制备工艺简单 ,可作为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丙烯酰化交联壳聚糖微球(AGCS)上的丙烯酰基团与乙二胺的Michael加成反应,制备乙二胺丙酰化交联壳聚糖微球(EAGCS)。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EAGCS的结构,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了粒径分布分析,考察了甲基橙(MO)溶液pH、温度、浓度和EAGCS用量对EAGCS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AGCS为球形,微球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7.4μm,粒径分布系数1.53;在最佳条件下,EAGCS的吸附去除率为99.6%,吸附容量可达545.40 mg·g~(-1),吸附过程属于自发放热过程,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过程可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5.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壳聚糖交联微球,研究了该微球对Ni2+的吸附性能及其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壳聚糖交联微球对Ni2+的吸附条件是25℃时,p H 7.0,在50 m L质量浓度为300 mg/L Ni2+溶液中,投加0.05 g吸附剂,吸附2 h,吸附量为45.65 mg/g。该微球经0.1 mol/L盐酸解吸后可再生,重复使用7次,吸附量仍可达原来的81.9%。微球良好的再生性显著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处理效果,减少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4):816-819
以明胶、壳聚糖和蔗糖分别作为碳源,柠檬酸镁为MgO模板前驱体,在高温氩气氛下制备了介孔碳吸附剂,用于Cu(Ⅱ)和Pb(Ⅱ)吸附。考察了碳源与柠檬酸镁质量比、煅烧温度对Cu(Ⅱ)和Pb(Ⅱ)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介孔碳材料适宜条件为:以明胶为碳源,明胶与柠檬酸镁以质量比5/5混合后,在600℃氩气氛下煅烧2 h。制备的吸附剂孔径约5.1 nm,比表面积达783 m2/g,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容量分别高达8.3 mg/g和28 mg/g。  相似文献   

17.
以粉煤灰、活性炭为原材料,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磷酸、盐酸溶液分别为激发剂,利用悬浮固化法按照设计配比[m(活性炭)∶m(粉煤灰)∶m(激发剂)∶m(H2O)=3∶7∶6∶14]制备得改性粉煤灰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微球进行表征,探究质量、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微球吸附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球具有较好的孔径、比表面积及吸附效果,其中C-NaOH-FM、C-KOH-FM、C-HCl-FM 3类微球较C-H3PO4-FM微球表现出更优异的吸附性能,C-HCl-FM微球在55℃时对MB去除率达到100%;C-KOH-FM、C-HCl-FM微球在m=0.10 g、ρ0=10 mg/L、T=25℃条件下,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分别为8.93、9.07 mg/g,对MB的去除率分别为90.05%、95.36%。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微球是肥料和农药的重要缓释载体之一。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及文献显示,纯的壳聚糖成球性能差,易溶解,需要加入一定的交联剂、乳化剂和致孔剂对其进行交联改性,改善微球的性能。分别采用戊二醛、甲醛两种交联剂,通过乳化-化学交联方法制备壳聚糖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壳聚糖微球表面、内部结构及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壳聚糖微球粒径的大小。采用红外光谱(FT-IR)以及交联度测试对两种交联微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戊二醛为交联剂所制得的壳聚糖微球各个方面性能均优于以甲醛为交联剂所制得的壳聚糖微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CS)为功能单体,Cu~(2+)为印迹离子,通过稀氨水固化、环氧氯丙烷交联、盐酸洗脱Cu~(2+),制得了Cu~(2+)印迹交联壳聚糖微球(Cu~(2+)-ICM)。采用FTIR、XRD和FES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微球的骨架密度、含水量和交联度。结果表明:交联改性可使微球具有多孔结构和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能够很好地降低CS的酸溶性,提高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通过正交实验L_9(3~4)得到Cu~(2+)-ICM的最优制备条件为:CS 1.5 g,环氧氯丙烷2.5 mL,80℃下交联3.0 h,制得的微球对Cu~(2+)吸附量为67.80 mg/g。在单组分体系中考察了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微球投加量为50 mg,Cu~(2+)初始质量浓度为338.7 mg/L,pH=5.0时,吸附量为72.80 mg/g。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交联壳聚糖吸附剂,并将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u2+,考察了交联剂的用量、溶液中Cu2+初始浓度、pH、温度和时间等对交联壳聚糖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与交联剂的用量比为m(壳聚糖)∶V(甲醛)∶V(戊二醛)=1.5g∶6mL∶4.5mL、溶液pH为6,溶液中Cu2+初始浓度为5mmol/L时吸附效果最佳,且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吸附表现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