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兔毛纤维的润湿性能和吸湿性能进行研究,测定兔毛纤维的接触角和在标准状态下的吸放湿特征曲线,并与羊绒纤维进行比较,根据特征曲线推导出兔毛纤维在标准状态下达到吸、放湿平衡过程中回潮率对于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放湿速率方程。结果显示:未经洗涤的兔毛纤维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与羊绒纤维相当,但其吸湿能力稍低于羊绒纤维,初始吸湿速度与羊绒相近,放湿速度低于羊绒,达到吸、放湿平衡所用时间要长于羊绒纤维。  相似文献   

2.
羧甲基甲壳胺纤维的吸湿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产品的吸湿性能,用氯乙酸处理甲壳胺纤维制备部分羧甲基化的甲壳胺纤维。通过控制纤维与氯乙酸之间的用量比例,得到具有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甲壳胺纤维。测定了不同取代度的纤维与模拟伤口渗出液接触时的吸湿性能,以及吸收在纤维之间及纤维内部的液体量。结果显示,羧甲基甲壳胺纤维可以把大量的液体吸进纤维内部,其非织造布具有很高的吸湿性能。当羧甲基取代度在50%以下时,纤维在吸收大量液体时仍可以保持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新疆长绒棉的吸湿性能,测试长绒棉纤维的吸湿和放湿性能,绘制出吸湿和放湿曲线,得出吸湿和放湿速率回归方程,揭示了新疆长绒棉吸湿和放湿规律。  相似文献   

4.
羽绒防寒服为多层结构服装,影响其保暖性的因素有很多。从面里衬料、羽绒填充料、服装款式与着装方式、着装环境和洗涤收藏等方面,探讨对羽绒防寒服保暖性的影响,以期为生产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莲纤维的吸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莲纤维的吸湿性能,通过实验测试,分析莲纤维结构与吸湿性能的关系。在标准状态下,测定了莲纤维的吸、放湿特征曲线,并由此推出莲纤维在达到吸、放湿平衡过程中,回潮率对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放湿速率方程。结果表明:莲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放湿性能,其吸、放湿回潮率均高于棉纤维和亚麻纤维;莲纤维的吸湿速率最高,亚麻居中,棉纤维最低;3种纤维的放湿速率比较接近,莲纤维略高于棉纤维和亚麻纤维。  相似文献   

6.
对大豆纤维,棉,导湿涤纶针织物的导湿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认为,大豆纤维的导湿性能低于导湿涤纶但远远高于棉。还对这三种纤维的吸湿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发现大豆纤维具有棉一般优越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莲纤维的吸湿性能,通过实验测试,分析莲纤维结构与吸湿性能的关系。在标准状态下,测定了莲纤维的吸、放湿特征曲线,并由此推出莲纤维在达到吸、放湿平衡过程中,回潮率对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放湿速率方程。结果表明:莲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放湿性能,其吸、放湿回潮率均高于棉纤维和亚麻纤维;莲纤维的吸湿速率最高,亚麻居中,棉纤维最低;3种纤维的放湿速率比较接近,莲纤维略高于棉纤维和亚麻纤维。  相似文献   

8.
陈莉  黄故  刘中君 《棉纺织技术》2005,33(11):29-31
分析了彩色棉的吸放湿性能.在标准状态下,对彩色棉的吸放湿特征曲线进行了测定,并与本白棉进行了比较;根据特征曲线推导出了彩色棉纤维在标准状态下达到吸放湿平衡过程中,回潮率对于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放湿速率方程.结果表明:棕色棉纤维的吸湿能力与本白棉相似,初始吸、放湿速率高于本白棉;绿色棉纤维的吸湿能力比较差,吸湿速率低于棕色棉和本白棉.  相似文献   

9.
细旦涤纶混纺织物的吸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母景红  李瑞洲 《纺织学报》2000,21(6):343-345
本测试了细旦涤纶与毛、棉、麻混纺织物的吸湿性能,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吸湿性能与织物结构参数的关系,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用标准回归系数判别了主次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分析异形涤纶织物的吸湿性能,本文选取三叶形涤纶织物和普通涤纶织物,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模拟不同温度、湿度条件,测定了三叶形涤纶织物和普通涤纶织物的吸湿特性和芯吸效应。分析了环境温度、湿度对织物吸湿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织物的经纬向芯吸高度及芯吸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的含水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大;三叶形涤纶织物的吸湿速率和平衡含水率都比普通涤纶织物大,特别是低温高湿情况下优势更明显;三叶形涤纶织物的液态水传递性能优于普通涤纶织物,芯吸速率比普通涤纶织物高,经向织物芯吸能力优于纬向织物芯吸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了用常用的尼丝纺与春亚纺面料以及聚酯纤维、羊毛、羊绒填料进行组合设计。通过热阻、湿阻实验测试,针对面料与填充设计提出相关建议,以此保证服装的保暖透湿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了解枣粉吸湿过程中的水分吸附特性,本研究采用静态称量法,分别测量枣粉在温度20、30、40 ℃,水分活度0.112~0.946下的吸湿情况,探究超微粉碎前后枣粉吸湿色泽的变化、吸附等温线、热力学性质及糖物质基础。结果表明,枣粉吸湿后褐变现象严重,其吸附等温线是III型,Peleg模型最适合描述枣粉的吸附等温线(平均相对预测误差E<5%)。净等量吸附热和微分熵随着枣粉平衡水分含量(干基,下同)的增加呈指数降低,且超微粉低于普通粉。普通粉和超微粉的绝对安全水分含量分别为0.237 5、0.223 5 g/g。普通粉和超微粉的水分吸附过程均满足熵-焓补偿理论,其吉布斯自由能分别是1 152.80、1 184.22 J/mol,该过程是一个焓驱动的非自发反应。单糖吸湿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枣粉中吸湿的主要糖种类为果糖。本研究旨在为枣粉的加工工艺优化及贮藏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考察了蜂王浆萃取物和萃取残渣在8种相对湿度下的吸湿、保湿率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蜂王浆萃取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吸湿性和较持久的保湿性,尤其在较干燥环境下,保湿性能持久,无明显下降.因此,蜂王浆萃取物作为保湿剂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节智能人工气候培养柜内的温湿度,使初始水分含量为12.3%、11.4%的小麦在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0℃、80%,20℃、90%,25℃、80%,25℃、90%和15℃、85%条件下进行静态吸湿实验。利用M atlab软件及DPS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并对各种拟合进行比较,得出最佳的小麦吸湿模型为:MR=A1×exp(-k1×t) A2×exp(-k2×t),且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汉麻纤维的吸湿性能。测定了汉麻纤维的回潮率、在标准状态下的吸放湿曲线、阴干特性及导湿性,并与棉纤维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汉麻纤维的标准回潮率在8%~9.7%;汉麻纤维的吸放湿速率较棉纤维的吸放湿速率快,且放湿速率大于吸湿速率,吸湿滞后性差值小于棉纤维,为0.8%;汉麻纤维完全浸湿后经过4 h即可达到干燥状态,阴干时间基本为棉纤维的一半。认为:汉麻纤维较棉纤维的回潮率高,并具有一定的抑菌性和较好的吸湿排汗能力及阴干特性,适合做夏季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涤纶纤维及其产品的吸湿导湿性能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功能性涤纶纤维是由普通涤纶纤维经过必要的改性而制成的,如异形截面涤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导湿性能。对功能性涤纶COOLBST纤维纱线及其产品的吸湿导湿性能、吸湿导湿性能的耐洗涤性进行了测试,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COOLBST纤维及其织物具有优良的吸湿导湿性能。  相似文献   

17.
烟叶保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察烟叶保润性能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表面蜡质脱除前后以及超临界CO2萃取前后烟叶的化学成分与组织结构对其保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烤烟、白肋烟和香料烟等3种不同类型烟叶由于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保润特性,白肋烟虽然含糖量低,但具有最佳保润性能,这可能与其组织结构的特异性有关;CH2Cl2刷洗烤烟烟叶表面后其保润性能变差,说明表面蜡质对烟叶水分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超临界CO2萃取后,烤烟烟丝在低温条件下的水分保持能力增强,说明其组织结构的变化对烟丝保润性能的改变起决定作用;此外,水溶性糖类物质对白肋烟烟叶在低湿条件下水分的保持具有正面作用,但对高湿条件下烟丝的水分保持起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了解兔皮软化加工工序,用正交试验法对兔皮软化过程中的温度T、时间t、酶用量U及pH值等4个参数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兔皮软化效果的顺序为温度>pH值>时间>酶的用量,且在整个酶软化过程中,它们是相互关联的.软化浴中的酸介质对软化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无机酸和有机酸的混合酸,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了解兔皮软化加工工序,用正交试验法对兔皮软化过程中的温度丁、时间t、酶用量U及pH值等4个参数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兔皮软化效果的顺序为温度〉pH值≥时间〉酶的用量,且在整个酶软化过程中,它们是相互关联的。软化浴中的酸介质对软化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无机酸和有机酸的混合酸,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吸湿排汗织物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COOLPLUS吸湿排汗纤维与棉混纺织物的开发过程,关键技术和主要工艺参数的优选,织物的性能分析,以及产品的最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