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近年来较高国际油价的背景下,中国油公司直接获取海外常规大型油气田项目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而获取海外油气勘探区块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海外油气勘探在中国油公司海外业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获取海外勘探新项目并自主勘探,这是获取海外油气储量最廉价的方式之一,避免了从其他石油公司获取油气田项目的巨额转让费。中国石油海外新项目拓展实践表明,海外油气勘探新项目的拓展必须重视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准确判断全球油气行业基本形势、前瞻性地评估资源国油气合作(投资)环境、系统地评价全球油气资源、明确油公司海外勘探业务发展战略,以及审慎地开展油气勘探资产技术经济评价。上述5个方面的研究,对于提高中国油公司在国际上获取油气勘探新项目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外常规油气勘探新项目地质、经济和政治等3个方面的特点,综合考虑这3个层面的决策要素及相互关系,提出了海外油气勘探新项目技术评价优选方法,并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评价目标尺度、不同勘探程度、不同工程条件与不同地缘政治环境开展技术评价的关键因素与评价影响因子的参数体系。该方法是一种半定量技术评价优选方法,适合于不同地质构造尺度、不同勘探程度以及不同资料掌握程度的勘探项目类比优选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在油气勘探新项目评价中,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为先决条件;在具备勘探潜力的前提下,开展勘探潜力、经济效益与政治环境综合分析,将投资效益与投资风险突显;勘探潜力分析要以区带评价为重点;发挥专家组经验,开展海外新项目的快速技术评估,以满足海外发展中机会把握与快速投资决策的需求。建议海外油气勘探新项目评价要重视有利区带的研究,区块的获取要尽可能连片,以追求有利区带的有效涵盖,从而获得高效勘探。  相似文献   

3.
基于西方石油公司和雪佛龙公司竞购阿纳达科石油公司这场超级并购历程与交易实质分析,总结梳理了近年来在国际油气交易市场出现的九种创新交易模式,分析归纳了每种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同时,根据我国油气企业海外并购多为现金交易模式的现象及其存在的风险,分别提出了勘探项目、开发项目、炼油和销售项目等不同类型项目海外并购交易模式的不同战略选项和模式组合,并提出了优化开展海外油气资产并购与剥离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外勘探资产的技术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海外油气勘探资产技术经济评价面临着资产类型复杂、不确定因素多、评价时间较短且资料有限、技术评价难度大等多项挑战,提出了海外勘探资产全周期技术经济评价的总体思路和评价流程;并以中等勘探区块为例,深入剖析了地质与资源评价、概念性开发工程评价、钻采/地面工程评价、经济评价和风险评价等5个核心评价环节。在此基础上,将勘探资产根据勘探程度的高低分成前沿勘探区块、低勘探程度区块、中等勘探程度区块和高勘探程度区块4类,提出不同勘探程度区块的评价重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海外勘探区块的权益股份、勘探期安排、义务工作量以及勘探区块进入时机确定等常见问题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后评价指标体系是确保后评价质量的基本标准和依据,文章从立项决策后评价、实施过程后评价、项目管理后评价、勘探效益后评价及影响与持续性后评价方面构建了海外油气勘探项目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指标定量化评价方法,以为项目的有效对比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风险评价,对于海外油气勘探项目的投资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反映不同的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条件及风险的差异,针对海外油气勘探项目特点,探讨了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风险评价原则,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项目地质特征及勘探程度的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新方法,并建立了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风险评价参数体系及赋值标准体系,为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一种科学、适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油集团公司跨国油气勘探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油集团公司在近10年的跨国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重大进展,2001年海外项目的原油产量已达到1623×10~4t;由于跨国油气勘探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确定出了我们新的勘探思路和原则,在海外勘探项目评价中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总结出了一系列新的勘探理论,有力地指导海外的油气勘探。在21世纪,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做好在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对新项目的优选,加强总部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提高地质地球物理人员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全面推进"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油气资源市场和石油工程作业服务市场,海外业务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文章论述了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开展海外勘探开发与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发展现状、经营特点、发展规划和各自的做法,并从管理体制、发展与转型模式、装备技术与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海外上游资产并购与技术服务中可资借鉴的做法,以及应遵守的规则和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单一油气资产项目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目标公司为一个整体,提出整体并购海外油公司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思路和方法。运用该方法对目标油公司资产的技术评估的内容包括3部分:①评估目标公司资产的现状与潜力,主要包括上游勘探开发状况(核实已发现油气田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估算勘探区块的远景圈闭资源量等)、下游生产运营状况(管线以及炼厂运营情况等)、勘探开发部署与生产运营规划以及目标公司上、下游资产具备的潜力;②评估(假定)并购完成后可能产生的协同效益;③分析目标公司资产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在技术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多种估值方法对不同技术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估算出目标公司的价值区间。并通过对目标公司的财务和法律事务分析,调整目标公司的价值区间。简述了该技术经济评价思路和方法在并购Petro-Kazakhstan公司的技术经济评价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国家能源短缺问题,我国各石油公司都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并加大了投资力度。为了寻找海外优质勘探区块,近几年各石油公司先后开展了大量的新项目评价工作。在新项目评价和已获得区块勘探潜力评价过程中,往往遇到许多技术难题,包括含盐盆地勘探、复杂储层高精度预测、深水盆地地震成像等问题。这些难题已经对海外勘探,尤其是新项目快速评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上述主要难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思路和研究建议,如开展系统性调研,优先研究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和流程,优选成熟技术并加以合理集成与组合,以及注重人才培养和经验积累、开展原创性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勘探开发数据管理一直是油气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数据湖成为近年油气企业数据管理的重要手段。中国海油借鉴行业领先实践经验,提出了勘探开发数据资产化管理理念。自2011年起开展勘探开发一体数据中心A2系统建设,从标准体系、管控体系、支撑平台3方面入手,贯穿数据采集、存储、使用3个阶段,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数据资产化管理体系。A2系统创建了国内先进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模型及模型驱动体系,自主研发了企业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了跨专业数据的集中展示和共享应用,减少了业务人员80%的数据搜集和编排工作量,通过为新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可减少新建项目30%~50%的工作量和投资费用。中国海油将以A2为基础扩展相关数据标准,将数据采集固化到业务流程,并开展勘探开发数据湖平台建设,构建支撑业务智能分析、人工智能分析的大数据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带来非常规油气工业快速发展,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顺势而为,积极开拓非常规油气业务。中国海油收购中联煤层气公司以后,面对煤层气资源品位差、储量丰度低、产量规模低、建产能力低,以及致密气有储量、少产量等困境,结合煤层气、致密气气藏特点和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管理创新,探索如何实现非常规气商业性开采的路径,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管理方式与制度建设创新,改变了非常规气勘探开发节奏和成效,实现了当年从勘探钻井、到管网建设、再到试产销售的目标,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不仅改善了勘探质量和投资效率,而且避免了直接规模开发的风险,加速了增储上产的步伐。希望通过点上的探索示范和相应的制度改革创新,撬动中国非常规气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风险勘探工程自2004年决策启动至今已实施16年,相继发现了克深、安岳和玛湖等数个大油气区,有力支撑了中国石油储量增长。回顾工程启动背景、决策管理流程、整体实施成效,以安岳海相大气田、克深大气田、玛湖大油田等重点风险勘探工程的成功案例为实例,分析了管理决策在理论技术创新、油气勘探突破发现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对风险勘探工程未来发展有所启迪。风险勘探实施在于管理决策层的高瞻远瞩,敢冒地质风险、谋求勘探突破的决心。勘探立足新盆地、新区带、新层系和新类型“四新”领域优选目标,突出发现的战略性与规模性,实现了优质资源的超前准备和勘探重大突破。实施过程中制定了完备的科学管理流程与评价参数体系,为突破和发现奠定了良好基础。2005年以来,风险勘探工程累计实施探井350余口,100余口获工业油气流,在海相碳酸盐岩、深层—超深层、岩性地层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等领域获16项战略突破、20项重要发现和18项重要苗头,创新、深化了油气地质理论认识、形成了相关领域勘探配套技术,培养了一批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及其他油公司风险勘探提供了借鉴。风险勘探工程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难度会加大,应坚持立足“四新”领域地质研究先行,地震准备到位,工程技术支撑,保证资金投入,相信会对油气储量长期稳定增长和保证国家油气供应安全发挥重大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油气》2004,11(3)
Royal Dutch/Shell and US-based Unocal Corporation announced on September 29 that they have withdrawn from the large-scale gas project for joint exploration, development,and marketing of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the Xihu Trough of the East China Sea citing "commercial reasons." The pull-out by their overseas partners leaves Sinopec and CNOOC - the second and third largest domestic oil firms - the only operators in the project.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贯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立足国内、发展海外,推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积极探索勘探新领域、新层系,保持良好的勘探成效和较低的作业成本,探明地质储量及产量快速增长,开创了海洋油气勘探新局面。中国海油通过勘探理论及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及发展了复杂的地层—岩性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深层潜山油气藏、深水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攻关海上中深层地震勘探、复杂地层高效钻井、海洋勘探装备等关键技术;在渤海湾盆地潜山、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及惠州凹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多个区域不同地质类型层段取得重大勘探突破,海外勘探权益可采储量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了海外战略布局。“十四五”将加大风险勘探力度,持续攻关深层油气藏、深水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不断拓展勘探领域和方向,海外勘探将继续坚持“经营勘探”,突出战略核心区,力争获得更多更好的优质储量。  相似文献   

16.
面对油价下跌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影响,中国海油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指示精神为引领,坚持大中型油气田发现,实施“立足关键、动态调整、适度甩开”的勘探策略,展开成熟区、挖潜油田围区、拓展新区,努力寻找可动用优质储量,在渤海湾盆地浅层及潜山、珠江口盆地古潜山及油田周边滚动等领域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实现了中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高质量发展。针对中国海域油气勘探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低油价时代中国海油油气勘探策略及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7.
平湖油气田工程项目是我国成功地将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资金利用于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的首例。亚洲开发银行系地区性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成立于1966年,现有成员国约50多个。我国于1986年加入亚洲开发银行,并成为亚洲开发银行的第3大股东。亚洲开发银行资本为240亿至48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项目中,中国的项目最多,效果也最好。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的平湖油气田工程项目根据亚洲开发银行规定的采办程序进行采办工作,这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项目采办管理能力与水平是一次国际性的考验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王莉  靳正利 《石油规划设计》2011,22(2):23-25,50
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在国外投资建成多条油气长输管道,在非洲和中亚地区还有在建管道工程。这些管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很多采用了PMC管理模式。结合海外管道工程PMC管理的实际,论述了PMC的核心价值和作用,并从PMC团队的职能定位、PMC管理成功的基石、实现PMC管理价值的法宝和PMC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等方面,探讨了PMC项目管理的理念。指出了我国目前PMC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PMC管理,促进PMC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勘探项目管理,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果。进入新世纪后,面对新的形势,大庆油田广泛借鉴国内外油公司勘探项目管理的经验,努力完善以勘探项目为核心的油气勘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明确部门职责,完善矩阵式组织形式,建立制度文本化的管理体系,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油气勘探项目管理实现了“科学决策,精心设计,周密组织,严抓质量”,为松辽盆地中浅层石油勘探、深层天然气勘探和海拉尔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等三大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自营深水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4年9月15日中海油宣布,该公司在南海北部LS17-2-1井测试获得160×104 m3/d的高产油气流,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自营勘探的深水高产气田。该区的勘探经历了3个阶段:1在普查勘探阶段(2002年以前)受技术的限制主要勘探工作集中在浅水区;2对外合作勘探阶段(2002年—2012年),由于勘探发现储量规模小、开发无经济性,合作伙伴相继放弃了南海西部深水勘探权益,但证实了南海深水区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层,揭开了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面纱;3自营勘探阶段(2013年至今),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自身生产科研能力,先后开展了深水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深水优质储层分布、深水区油气成藏关键因素等多项科研攻关,优选并确定了钻探的首选目标——陵水17-2构造,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陵水17-2构造位于中央峡谷乐东—陵水段内,主要目的层新近系上中新统黄流组总厚度超过150m,砂岩占比为75.4%,单层最大厚度可达52m,孔隙度介于30.0%~33.7%,平均为31.5%,渗透率介于293~2 512mD,平均为633mD,为特高孔、高—特高渗储层。陵水17-2气田的勘探突破,展现了该深水区域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