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印刷史》英文版入选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重点图书翻译出版资助项目。以该著作的英译工作为出发点,探讨在“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指导下中译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翻译工作者弘扬祖国文化的重大责任。具体分析了为尊重原文的文化身份,翻译汉语典籍和专著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日报》案例阐释“中国特色现象”英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现象”词汇是新词新语,它不仅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韵味,还不断反映着中国在迅猛变化的过程中从各个层面涌现出的新现象。结合中国主流英文报纸,通过案例说明了“中国特色现象”英译的相关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多种方法也可适当地结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传播史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避免课堂气氛的沉闷、乏味,必须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改革单调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全面反映中国菜肴发展历史的著作,过去不曾有过。元代,虽曾出现过无作者姓名的所谓《馔史》,但内容单薄,体例冗杂,与“史”不符。近人也有过《中国烹饪史略》等综述中国烹饪发展史的著作,但对菜肴的发展历史,亦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语焉不详。《中国烹饪百科全书》虽列有《菜肴史》条目,但毕竟是以百科条目形式出现的,不可能展开叙述。仅有两万字左右的条目文字,很难勾画出中国五千年菜肴发展史的宏伟广博。  相似文献   

5.
在形式方面,《中国戏剧史》有开放的著述理念、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这种理念和形式影响到了以后的戏剧史的撰写。在研究方法方面,《中国戏剧史》一反此前的戏剧史研究偏重考证的传统,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演出实践。这就将戏剧史的撰写引领到了既重视演出实践,又注重文本文献的双线并行的轨道上面来,使得戏剧史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新形势对中国服装史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方法的得当与否十分重要。服装史研究兼跨历史学和服装学的多学科运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中国服装史研究可从史学、服装及化艺术等角度着手,合理选择并妥善处理素材,寻找合适的研究线路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本厘清了慈姑在中国的食用和栽培历史,分析了引发这些历史变化的原因,并着重论述了慈姑在利用劣质土地和救荒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异化、文化诠释、文化植入等文化成分处理模式方面分析了林语堂小说《京华烟云》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处理手法,指出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发展规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以教材中的基本新闻史实为依托,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伸教学。即通过纵向联系,梳理线索;通过纵向比较,寻找规律。通过横向联系,形成整体;通过横向比较,了解传播史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在汤亭亭《中国佬》的小说文本中隐藏着五处变性指涉。通过文本细读,可以挖掘出这五处变性指涉并将其与现实变性进行对比,引出了"文化变性"的概念;同时,参照美国学者亨廷顿建构的身份定义对这五处文本做进一步的阐释,能揭示出小说中的隐性变性与真实社会中华裔男性女性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小说中华裔男性性别转变实质上是一种被迫的、压制性的、从属的文化变性,是美国主流意识对华裔男性进行迫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饮食文化表现为缤纷万状的现象,需要找出其内在因果关联,才能认识其本质,把握其发展趋势.王子辉先生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较早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尤其是"大历史"、"小历史"和"历史是话语"等观点,解读了《中国佬》的"金山故事"。挖掘出被掩藏和遗忘的华裔历史,打破沉默使弱势话语发出了响亮的声音,成为重塑华裔男性自我和文化身份的话语行为。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书名英译的难题折射出了文化意象的可译性限度,但可译性限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增强而逐渐降低的。从这个趋势来看,文化意象的翻译应尽量采取异化手段法,尽可能完整地传递原文意象,如果“意”“象”不能两全,则取“象”而舍“意”,即保留源语中的意象符号,期待中西文化的融合使西方读者对中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而逐渐理解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英译历史久远,英译本数量繁多。本文梳理了《道德经》英译所经历的清末"西人英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伦理取向、关注原文之"美"以及在新世纪蓬勃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分析归纳了现代学者在研究《道德经》英译本持有的分析与比较、关键字词、历史及传播三个研究维度;探究了新世纪译者借助新传播媒介所做的有益尝试以及《道德经》英译呈现出的明显文化翻译指向。  相似文献   

15.
蔡枢衡先生在刑法学上有明确的学术立场,多年从事刑事法学和法理学研究.蔡枢衡先生的学术思想正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他的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国刑法史>对中国传统刑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刑罚体系的产生和演变、刑法名实的变化和刑法的起源及发展,以及几种古老罪名及其处罚的变化都进行了卓越的研究,对很多问题给予了完全不同的解读,其价值尚值得我们发掘.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英译历史久远,英译本数量繁多。本文梳理了《道德经》英译所经历的清末“西人英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伦理取向、关注原文之“美”以及在新世纪蓬勃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分析归纳了现代学者在研究《道德经》英译本持有的分析与比较、关键字词、历史及传播三个研究维度;探究了新世纪译者借助新传播媒介所做的有益尝试以及《道德经》英译呈现出的明显文化翻译指向。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以人的视、听、感为中心,展开描绘,浑然一体,成为历代唐诗选本不漏的名篇,那么,英文的译诗也应从这样的艺术构思出发,译出意境效果。美国的汉诗英译家威特·宾纳在翻译这首译诗时,力求形美而不害义,比较忠实地把原诗的含义进行了传递,但在诗的音、形、意高度融合的整体把握上,似乎仍有不足。这再次证明了国外译家要对汉语古诗的英译做到音、形、意俱佳,还是大有难度的,但朝这个方向努力是译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笔者在中国服装史课程中的教学体验,分析了当下该课程的"专业"与"必须"两大特征,指出课程的"无用之用",同时探讨了三种实践性教学方式--课堂传承、网络互动、实践体验.最后落脚到中国服装史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启示,提出"传道重器",是服装史论教学不容回避且值得尝试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对<红帮服装史>作了3方面的评论:一心访问,再现红帮传奇;一颗史胆,新论红帮地位;一片热肠,重塑红帮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文化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的外译研究多关注译本正文对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传递层面,对小说外译本的副文本虽已有关注,但还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重视的程度也略显不足。副文本研究对中国当代小说外译研究的意义重大,应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