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淀粉基/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和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丙三醇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成膜法制备淀粉基/聚乙烯醇生物薄膜.考察了料液浓度、原料配比及增塑剂含量对复合薄膜力学性能、耐油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最佳料液浓度为7.5%;聚乙烯醇的含量越高,共混膜的综合性能越好;当淀粉、聚乙烯醇与增塑剂的质量比为6∶6∶4时,制备的淀粉基/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13.3MPa和160%;偏光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其相应材料的结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豌豆淀粉(PS)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纤维素/淀粉三元复合可食性膜,研究了成膜工艺条件,并对复合膜进行红外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量为50%(总质量)、纤维素和淀粉比例为3 1、甘油含量为30%(以大豆蛋白量计)、改性温度为70℃.红外光谱表征显示,SPI/CMC/PS三元复合可食用膜相溶性好,表明该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用于药物缓释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癸二酸酐 /聚乳酸共混薄膜的制备 ,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 ,以及改变聚癸二酸酐和聚乳酸的比例 ,采用溶剂蒸发法得到了聚癸二酸酐 /聚乳酸共混薄膜 ,同时对聚癸二酸酐 /聚乳酸共混薄膜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聚癸二酸酐的质量分数在 10 %~ 30 %的范围内 ,用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作溶剂时可以得到成膜性能良好的共混薄膜 ,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降解过程中 ,聚癸二酸酐首先发生降解 ,并能在 3d内降解大部分 ,降解实验进行到第 2 1d后 ,溶液的 p H值变为 3.0 ,此时共混薄膜总失重达到 12 .4 %。  相似文献   

4.
以淀粉、聚乙烯醇(PVA)、三乙醇胺改性黏土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得了复合材料薄膜,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改性黏土的微观特征,并讨论了淀粉用量、加料顺序和黏土改性与否对薄膜吸水率的影响,测试了在适宜原料用量配比和加料顺序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的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先将用聚乙烯醇预插层过的改性黏土与淀粉混合,搅拌一段时间后,再用丙三醇塑化的顺序制备的复合材料薄膜的吸水率最小,当PVA/改性黏土/淀粉的质量配比为1∶0.4∶3的条件下,薄膜的吸水率最低,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等最好。  相似文献   

5.
聚乳酸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丙交酯酸的聚合条件,用DSC和TGG表征和聚合物的热性能。比较了以L-丙交酯和DL-丙交酯不同共聚比制得的聚乳酸薄膜的力学性能,测定了聚乳酸在缓冲溶液和微生物环境中的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密炼机上制备了聚乳酸/纳米银负载二氧化硅(PLA/Ag-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透射电镜、抑菌率和动态力学分析仪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结构、抗菌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g-SiO2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在聚乳酸基体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体现出良好的抗菌作用,而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尽管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纳米粒子含量低于10 000ppm时,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均低于纯聚乳酸.  相似文献   

7.
对醋酸淀粉酯的变性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浆纱性能为依据,确定了次氯酸钠氧化预处理工艺和醋酸乙烯酯乙酰化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进一步提高了醋酸淀粉酯浆料的性能,扩大了醋酸淀粉酯在纺织经纱上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丙三醇(甘油)作为塑化剂对淀粉进行塑化,得到热塑性淀粉(TPS),以聚乙烯醇(PVA)和有机蒙脱土(OMMT)作为变量,制备TPS/PVA/MMT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TPS/PVA/MMT复合材料和OMMT的晶层结构.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玉米淀粉、TPS及TPS/PVA/MMT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共混法使TPS有效地插层到了OMMT的片层中,随着OMMT含量的增加,TPS/PVA/MM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升高,吸水性能在不断降低.当OMMT含量为5%时,TPS/PVA/MM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都达到了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淀粉含量和直链与支链比例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挤出-热压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淀粉含量(30%~60%)以及不同直链与支链比例(65/35~20/80)的淀粉和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AT)及聚乳酸(PLA)共混的薄膜,通过扫描电镜和力学、屏障性能测试探讨淀粉与生物聚酯材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50%且直链淀粉65%的薄膜表现出最高拉伸强度和较好的阻隔性能,薄膜表面均匀,断裂面显示出淀粉和生物聚酯呈现双连续相缠绕结构;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比例增加会使水蒸气渗透性提高,水接触角测量显示由高疏水性(102°/68.6°)变为弱亲水性(64.5°/54.7°)。选择自然环境的土壤进行薄膜降解研究发现,淀粉成分可以促进降解,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纤维面料的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聚乳酸纤维面料的耐用性能、外观性能和舒适性能与涤纶纤维面料作了比较和探讨,得出聚乳酸纤维面料有比涤纶纤维面料更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聚乳酸/硅灰石这种新型的生物医用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采用溶剂共沉淀法制备含不同质量分数硅灰石(5%,10%,20%和30%)的复合物材料并模压成型,测定其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结果表明,在聚乳酸基体中加入硅灰石,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仅当硅灰石质量分数为10%时,拉伸强度略高于纯聚乳酸材料.选取含硅灰石10%的复合材料放入37.5°C恒温模拟体液中浸泡1,2,4,6,8,11,14,17,20,24及28周,考察其体外降解性能,包括质量损失、体系pH值变化及力学强度的变化.在降解过程中,聚乳酸/硅灰石复合材料降解速度较慢,并且保持相对较好的力学性能,适于应用在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12.
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共混物PBS-PLA以改性PBS的力学与加工性能,并研究了PBS、PLA及PBS-PLA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BS-PLA体系表观黏度随PL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剪切敏感性随PL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温度敏感性介于PBS和PLA的之间;黏流活化能随PLA质量分数的变化呈现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硬脂酸玉米淀粉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硬脂酸为酯化剂,先用乙醇对淀粉进行非晶化处理,然后进行酯化反应制备硬脂酸玉米淀粉酯.考察淀粉中葡萄糖单元羟基(OH)与硬脂酸羧基(COOH)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硬脂酸淀粉酯取代度(DS)的影响,确定较适宜的反应条件:n(OH):n(COOH)=2:1,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7h,得到产品的DS为0.0167.并对其黏度、凝沉性及透明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硬脂酸淀粉酯的黏度减小,透明度和凝沉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添加在食品体系中,可以改善产品的稳定性、口感和质构。研究了SSDS的乳化性质、流变性质及凝沉性质等,为其工业应用奠定基础,并有助于正确指导加工过程。结果表明SSDS乳化能力强,而且乳化稳定性比较好;SSDS糊符合假塑性流体特征,糊的凝沉性减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聚乳酸和银纳米粒子的1,1,1,3,3,3-六氟代-2-丙醇(HFIP)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具有不同银粒子浓度的聚乳酸/银纳米纤维材料,并对其进行细胞活性及抗菌性等方面的测定.研究发现:制备的聚乳酸/银纳米纤维直径分布在200~600 nm之间,银纳米粒子在纤维内分散均匀,无团聚发生,当银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2%时,即具备优良的抗菌杀菌性能(杀菌性99%),同时纤维材料保持了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纳米纤维素晶须/壳聚糖天然可降解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纤维素晶须(NCW)为增强体、壳聚糖(CS)为基体,通过流延法制得天然可降解复合膜。通过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复合膜的动态力学性能、干湿态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NCW与CS具有很好的相容性;NCW的加入显著提高了CS膜的储能模量、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NCW能够进一步拓宽CS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PLA)的结晶性能较差,导致其产品的耐热性能较差,极大地限制了聚乳酸的应用范围.采用木粉(WF)与聚乳酸熔融共混,同时添加少量的成核剂多酰胺类化合物(MA),制备高耐热性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成核剂以及两者同时添加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粉和成核剂多酰胺类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聚乳酸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差以及聚丙烯生物降解能力差等缺点,将聚乳酸和聚丙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共混,以聚乙二醇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聚丙烯共混物,并分析了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结晶温度低于纯聚乳酸;当聚乙二醇的质量分数为9%时,共混物的两相达到完全相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韧性得到提高,最大断裂伸长率为纯聚乳酸的3. 7倍,但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共混物的热学和力学性能均优于聚乳酸和聚丙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