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长江南通河段河演分析及徐六泾节点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德森 《人民长江》1994,25(4):22-27
徐六泾节点是长江下游最后一个节点,它的功能关系到长江口南河段的发展趋向。为此从徐六泾节点的形成,作用及近期对南支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巩固徐六泾节点的重要性。长江南通通河段1918年至1948年间通洲沙水道的主流动力辆线来回摆动,主次更替,并于1957年通过人工措施而并岸,以后逐年围垦,到1965年该段长江宽度从15.7公里缩狭为5.7公里,形成了徐六泾节点。在1965年至1974年期间,徐六泾节点产生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南通段河势的演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沿线有许多节点,对河流的平面变动起着控制作用。节点的含义就是上游的河势变化受其作用后,下游河势的演变得到制约。它一般是由突出的天然矶头和山体所组成。徐六泾处江面较窄,且附近建了一定数量的护岸工程,故有人认为,它是使南支河势基本不受上一级河段影响的‘节点’,因而对南支演变的研究,可仅从徐六泾以下开始。其实近百余年来长江主流顶冲点位置在徐六泾附近摆动是较大的,这样进入长江口南支的流态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对南支的演变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1958年以来,徐六泾附近水动力状况变化迅猛,明显地使江心沙河段的主流顶冲点上、下摆动,直接影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长江口是长江的入海口门,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通海沙及江心沙的围垦,附近江面由原来的15.7km缩窄为5.7km,成为一个控制河势的节点,从而把长江河口区由原来的江阴以下移至徐六泾以下。在长江口,由于长江径流和口外潮流这两股强大的动力作用,使得沙洲多变,航道不稳。从徐六泾至海口的鸡骨礁,全长145km,在徐六泾  相似文献   

4.
长江河口段徐六泾节点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键庸 《人民长江》2000,31(3):32-34
近年来 ,徐六泾河段受澄通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 ,节点功能有所减弱 ,对南、北支的分流口及白茆沙南北水道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稳定徐六泾河段 ,巩固徐六泾的节点功能 ,使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具备稳定的上游边界条件 ,对徐六泾河段及上、下游区域进行整治是十分必要的。影响徐六泾河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狼山沙沙体西移 ,东水道的主流动力轴线西摆。为了增加徐六泾的节点功能给长江口一个稳定的上游边界 ,对徐六泾河段的整治是必要的。提出如下整治构想 :(1)整治狼山沙 ;(2 )围垦新通海沙 ;(3)整治徐六泾河段的常熟小沙 ;(4)整治白茆沙沙体。徐六泾河段整治工程的关键是控制狼山沙沙体的西移 ,结合新通海沙和常熟小沙的围垦与固定 ,达到稳定徐六泾河势 ,巩固其节点功能 ,对下游河势产生有利的影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4-2019年长江口徐六泾断面观测数据,分析了三峡工程修建以来长江入海水沙特征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修建后入海流量年内分配在2010年后出现显著改变,洪季期间的7月流量增大17%,9月减小22%,枯季各月流量升高15%以上。徐六泾多年垂线平均含沙量为0.09 g/L;2010年是徐六泾表层含沙量减少的拐点,减少幅度达50%。2014年以后,徐六泾表中层含沙量呈新一轮下降进一步减少,底层含沙量从2016年开始有所升高,入海含沙量减少趋势放缓。入海泥沙多年平均中值粒径为6.5μm, 2016年以前黏土与粉砂含量之比约为4∶6,砂含量低,之后含砂量平均占比由2%上升到10%,入海悬沙粗化。建坝对入海水通量的年内分配有重要影响,入海泥沙特征变化则受建坝与中下游河流自适应调整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实施的新通海沙整治工程,使徐六泾节点断面河宽缩窄了近16.3%,对徐六泾河段的河床演变及潮流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介绍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就整治后徐六泾节点段河床演变和潮流量变化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对徐六泾断面形态产生了直接影响,左侧较长的顺长缓坡逐渐冲刷成副槽,原来偏"V"形断面形态向偏"W"形断面形态发展;工程的影响主要位于围堤前沿;徐六泾断面潮流量未见明显减小;徐六泾节点段深槽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北支演变及治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江口是分汊河口,在徐六泾以下,由崇明岛分干流为南北两支;南支在吴淞口以下又被长兴、横沙等岛分隔为南港和北港,南港以下江道再次被九段沙分为南槽和北槽. 现在长江口北支日益淤浅,河槽容积减小,正处于自然衰亡过程中,如何根据长江口河床演变规律治理好北支,发挥它应用的作用,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长江口开发整治的需要,选择长江干流徐六泾、北支进口段的青龙港和出口段三条港三个断面,于1983年10月13~24日曾进行全潮水文测验,布置如图. 这次全潮测验的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输沙率、河床质、泥沙颗粒分析、含盐度分析、水温、风向风速等. 潮水位观测共有五组.除徐六泾、  相似文献   

9.
关于长江口近期河床演变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长江口河道查勘和综合治理调研活动.根据调查的情况,结合以往收集的资料,概要分析了长江口徐六泾节点附近、扁担沙束窄段、南北港分流口、南港与北港、南槽与北槽、横沙通道以及北支近期河床冲淤变化,认为稳定南北港分流是长江口整治的关键,提出徐六泾与扁担沙节点控制作用和各汊中滩与槽相互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长江口河床演变的某些趋势阐述了作者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0.
长江入海泥沙扩散与北支淤积泥沙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平均每年入海泥沙总量达4.71亿吨。本文根据水文、地貌、沉积以及卫星象片的综合分析,讨论了入海泥沙的扩散运移和北支淤积泥沙来源。分析表明,长江入海泥沙在口外向东扩散的范围一般限于东经123°以西。60%的泥沙淤积于南支口外水下三角洲;15—20%向北运移,其主体上溯并淤积于北支;其余20—25%沿岸向南运移,是杭州湾和浙江近岸细粒沉积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11.
基于长江口历年枯季、2022年9~11月初的实测盐度、潮汐资料以及同期大通站和徐六泾站径流量成果,分析了2022年北支咸水倒灌的特点及与其他年份的差异,结合流域来水及极端天气情况,探讨了北支咸水倒灌的影响因素、影响范围及传播路径。分析显示:2022年北支咸水倒灌开始时间较前几年显著提前,强度明显提高;咸水倒灌强度与上游来水呈负相关;北支咸水倒灌对影响长江口的台风及寒潮偏北大风较为敏感;出现了咸水倒灌与外海咸水通过南支上溯正面袭击相叠加的现象;咸水倒灌存在与潮汐类似的周期性变化趋势,其强度与潮汐动力呈正相关;咸水倒灌可影响到南支右岸白茆至陈行水库一带水域。  相似文献   

12.
徐六泾节点及白茆沙河段整治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应尽快实施徐六泾节点及白茆沙河段整治工程。自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研究以来,工程河段河势发生了白茆小沙下沙体明显冲刷、白茆沙持续冲刷、白茆沙南水道发展而北水道相对衰退、北支上段进流条件改善等新变化。在最新的河势条件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对新通海沙、白茆小沙、白茆沙整治工程方案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徐六泾节点及白茆沙河段整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支盐水入侵对长江口水源地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介绍长江口(徐六泾以下)已建和规划水源地分布以及氯度观测站布设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近10 a的长序列、大范围氯度同步观测资料,揭示了长江口南北支水域洪、枯季含氯度时空分布的主要规律,明确提出:南北港盐水上溯对长江口已建和规划水源地的连续不宜取水天数不构成威胁,而北支盐水倒灌是南支水域盐水入侵的主要来源,近年有显著增强的趋势.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削弱或切除北支盐水倒灌进入南支的源头,对低成本开发和利用长江口淡水资源,支持南水北调工程上马,确保上海、江苏两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江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3年2、7月在长江口进行了枯、洪季大规模综合水文观测,本文以此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水文学等方法以江阴-南通-徐六泾-南支-南港-南槽(北槽)的格局对长江河口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徐六泾节点至江阴潮流界河段主要受径流影响,悬沙浓度比较稳定,而在徐六泾以下多级分汊区段,由于各汊道的分流比等因素的不同,悬沙浓度的分布也存在着差异;(2)悬沙浓度受径流、潮流作用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潮周期变化;(3)涨、落潮悬沙浓度大小与流速大小密切相关,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4)单宽输沙量在时空上存在着复杂的变化;(5)在长江口南北槽拦门沙最大浑浊带中,泥沙的再悬浮过程比其他河段复杂多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周期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59-2011年长江河口水域实测悬沙浓度数据,对其悬沙浓度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入海水量无明显增减趋势,年内分配过程为洪季水量减少枯季增加,入海沙量和含沙量无论是洪季、枯季或年均为减小趋势;2河口段徐六泾、南支、南北港及北槽进口悬沙浓度伴随入海泥沙量锐减呈现减小趋势,北支受潮汐影响也呈减小趋势,南槽因水动力增加变化不明显;3受分流比减小、上游来沙锐减及河床粗化等影响,2005-2011年北槽上段和下段平均悬沙浓度较2000-2002年减小约33.25%,中段(CSW)受越堤沙量影响较大,呈现一定增加趋势;4长江口外海滨泥沙的再悬浮作用,有效减缓该区域悬沙浓度减小幅度,但仍不能改变其伴随流域入海泥沙锐减的减小趋势,2003-2011年平均悬沙浓度较1981-2002年减小约21.42%;其峰值向口内上溯约1/6经度,且峰值移动主要由径流和潮流水动力对比决定。  相似文献   

16.
徐六泾节点段控制着长江口的物质通量和南北支的分流分沙,其河槽稳定性和变化趋势在长江口的演变中具有重要地位。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口徐六泾节点段河槽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徐六泾节点段1992年前河槽呈右移态势;1992—2018年间,河槽演变趋缓,平面上主要表现为小幅度的上提下挫,垂向上呈缓慢刷深之势。②徐六泾节点段未来滩槽格局基本稳定,河槽仍以冲刷为主,且有向下游发展趋势,大洪水作用下局部河床会出现较大的调整(2009—2018年+百年一遇水文年试验条件下,在现有的-30 m深槽下游约910 m 处出现一个新的-30 m槽)。③徐六泾节点段河槽整体稳定性前期主要受两岸圈围工程、上下游河势、大洪水等的影响,近年来主要受流域减沙的影响,局部河床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洪水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历年入海水量月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六泾水文站是长江干流最下游的流量控制站,从2005年起进行潮流量整编工作,现已获得连续多年完整的、较高精度的潮流量整编成果。通过对徐六泾水文站历年(2005~2014年)潮流量整编成果进行统计,计算各年月统计量,分析潮量、潮流量一般规律及年月变化特征,并将徐六泾水文站与大通站水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徐六泾站历年年涨潮量平均为4 158亿m~3,年落潮量平均为12 732亿m~3,年落潮量是涨潮量的3倍,年净泄潮量即年径流量平均为8 574亿m~3;②徐六泾站历年年涨落潮潮量、净泄潮量、涨落潮流量、涨落潮历时年内分配不均、汛枯季分配不均;③徐六泾站年径流量约占大通站的97.2%,且两站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表明徐六泾站潮流量整编成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8.
关于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长江口北支河道演变与现状 长江口河段自徐六泾至河口50号灯标,长约182 km,河段平面呈扇形分汊形式,20世纪以来,长江流域最大一次洪水过程--1954年特大洪水,塑造了长江河口目前三级分汉、四口人海的基本河势格局.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与治理方略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夏细禾  余文畴 《人民长江》1999,30(9):21-22,36
长江中下游自城陵矶致徐六泾段长约1237km,属 稳定江心洲的分汊河段。在大量实测河道泥沙资料的基础上,从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道演变特点出发,通过分汊河道与蜿蜒型河道的稳定性比较,认为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道比蜿蜒型河道稳定,在治理时应针对汊道存在的问题来稳定或改善双分汊河道的分流形式,对多汊河道要堵塞分流比较小的有害支汊,使之逐渐转化为双分汊河道。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北支水土资源开发综合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与北支整治的有关基本情况 1.长江口北支历史上曾是入海主泓,但自18世纪以来逐渐萎缩。1958年通海沙和江心沙围垦,以及1970年江心沙北汊的封堵,使北支的入流条件明显恶化,径流作用减弱,涨潮流作用不断增强,北支河段加速淤积,同时在枯水季向南支大量倒灌水、沙、盐。这不仅对南支下段河势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对上海市的供水及沿江的国家重点企业用水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