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以金属离子的价电子结构、电负性、电荷半径比及失屏参数为参变量,关联金属- HEDTA配合物稳定常数。利用减法聚类算法以确定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并结合模糊推理系统调整其参数。30种已知的金属-HEDTA配合物稳定常数logK值预测结果令人满意,比函数连接网络要好些。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迄今尚缺的22种金属- HEDTA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值。  相似文献   

2.
3.
PH—电位法测定多元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计算程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扩展了应用于测定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的 TITFIT 程序,使之适用于形成多元配合物的平衡体系。通常滴定曲线的函数误差(滴定 NaOH 的总体积 ml)σ_(ml)<0.5%。适合曲线的最好参数与文献值列于表,我们的结果与文献上的相符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用pH-电位法测定 K 元(K=1,2,3,4…)配合物稳定常数通用程序的数学基础,应用该程序,只需向微机输入不同的简单整数即可表征不同的化学模型,使计算程序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为复杂配位化学体系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一个可用于连续变化法测定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计算机程序,并以Fe(Ⅲ)-试钛灵为例说明了该程序的应用。该程序以 BASIC 语言编制,在 PC1500及 IBM 微机上通过。  相似文献   

6.
水溶液中,铜—草酸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文献中已有很多的报导。但是,不同方法测定的结果相差较大。而关于非水介质中铜—草酸配合平衡的研究,文献中尚无报导。七十年代以后,国外文献中关于非水介质已中配合稳定常数的测定报道愈来愈多。其中用离子选择电极进行测定的,例如,用硫化亚铜膜电极测定乙腈中铜(Ⅰ)与卤素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用阳离子玻璃电极对乙腈中钠、锂、铊等的配合物以及用氟电  相似文献   

7.
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的计算,是配位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牛成晒数所导出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算,通常采用Cramers's法则、消去法等,其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不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SOR迭代法,首先方程组用数学分析,整理成SOR迭代形式,归纳出改进的新算法ISOR.经使用,新的ISOR算法较之传统的GS、Jacobi算法速度快,当迭代800次以上,则收敛值相差0.3Kθ,易于编程,适用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化学领域.  相似文献   

8.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是重要的物理参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稳定常数牵涉到大量的数据,图形和复杂计算,本文利用Excel软件的绘图和数据运算功能,绘制吸光度-波长曲线,绘制、校正吸光度.摩尔分数曲线以确定配合物组成.用其公式可示和迭代计算功能求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免除手作或编程的麻烦,处理数据变得简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9.
基于二价金属离子配合物体系水解平衡的热力学原理,推导了该体系水解平衡的通用数学模型,并用C语言开发了绘制水解平衡图及确定金属离子净化过程最佳pH值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Zuberbuhler 等人应用改进的 Gauss-Newton 法即 Marquardt-Gauss Newton 法编写了应用于多波长光度法测定二元及多元配合稳定常数的 SPECFIT 程序,并对其数学模型作了讨论,但在一般微机上不能运行。我们参照了 SPECFIT 程序,用FORTRAN-77语言编写了 SPU 与 SPF 二个程序。当配合物体系中摩尔吸光值ε全部未知时,应用 SPU 程序;ε部分未知时,应用 SPF 程序,且均可在微机上运行。我们应用多波长光度法测定的配合物稳定常数与我们用 PH-电位法测定的结果以及其它文献值进  相似文献   

11.
刘海坤  刘京平 《化学传感器》1995,15(2):110-114,118
本文在25℃、PH8.70和0.20mol/L硝酸钾条件下,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别研究了镉(Ⅱ)-L-亮氨酸、镉(Ⅱ)-L-羟脯氨酸二元和镉(Ⅱ)-L-亮氨酸-L-羧脯氨酸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同时,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了以上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二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用ISE研究配合物的配合平衡,具有简单、准确等优点,本文报导了用Cu(Ⅱ)—ISE测定磺基水杨酸铜、焦磷酸铜、柠檬酸铜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该法的原理是Leden函数图解法。实验部分一、仪器和试剂所用仪器见文献0.1000mol/L Cu~(2+)标准溶液,0.0500mol/L磺基水杨酸溶液,0.0500mol/L 焦磷酸溶液,0.0500mol/L 柠檬酸溶液,均用0.10mol/L KNO_3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13.
连续时间回归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时间回归网络的稳定性分析张兰玲刘贺平孙一康(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系北京100083)关键词连续回归神经网络,渐近稳定,绝对稳定.收稿日期1996-09-261引言回归网络稳定性的分析大多是采用李亚普诺夫直接法[1],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李亚普诺夫函数...  相似文献   

14.
环状氮杂Cu(II)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分析方法是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六氮杂环状过渡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推导了峰电流(ipc)与代表DNA浓度的核苷酸磷酸浓度[NP]的关系工,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以此估计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参数:金属配合物与DNA结合的稳定常数K,键合位点数s,与DNA结合和未结合的金属离子的扩散系数Db和Df,为进一步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函数连接型神经网络的热电偶非线性校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常用的查表和最小二乘等传统非线性校正方法的不足,提出了解决热电偶非线性校正问题的函数连接型神经网络算法。利用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得到输入、输出样本对,训练神经网络得到动态修正模型。实际结果表明:这种智能测温方法比传统的测温方法在系统测量速度和精度方面均有很大提高。该方法可应用于很多系统的非线性校正。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基于2-[(邻羟苄叉)胺基]酚吡啶合铜(Ⅱ)[Cu(Ⅱ)-HBAPP]为中性载体的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水杨酸根(Sal-)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al->ClO4->SCN->I->NO2->NO3-≈Br->Cl->SO32-。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9.2×10-6~1.0×10-1mol/L,斜率为-53.9mV/dec(25℃),检测下限为8.0×10-6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光谱技术研究了电极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铜(Ⅱ)盐与吡啶-4-甲酸水溶液合成标题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衍射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α=0.6310(3)nm,b=0.6906(3)nm,c=0.9234(6)nm,α=96.312(19)°,β=105.26(2)°,γ=113.353(14)°,V=0.3458(3)nm3,Z=1,Dc=1.824g/cm3,μ(MoKα)=1.627mm-1,F(000)=195,and R=0.0360,wR2=0.1051[对I>2σ(I)的衍射]和R1=0.0361,wR2=0.1051(对所有的衍射).共收集1803个数据,其中独立衍射点1226个,可观察衍射[I>2σ-(I)]点1223个用于结构精修.中心Cu原子关于配基原子形成变形八面锥,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利用量子化学G98W程序,在Lan1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硫酸铜与4,5-二氮芴-9-酮(AFO)反应合成四配位铜配合物[Cu(AFO)2]2(SO4),并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衍射表征分子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学参数: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数据:a=0.78885(14)nm,b=1.3358(2)nm,c=1.9292(3)nm,β=96.179(3)°,V=1.7096(3)nm3,Z=4,Dc=1.722 g/cm3,μ(MoKa)=1.236 cm-1,F(000)=1060,R1=0.0437,wR2=0.1225[对I>2o(1)的衍射]和R1=0.0634,wR2=0.1362(对所有的衍射).共收集10795个数据,其中独立衍射点3576个,可观察衍射[1>2o(1)]点2553个用于结构精修.配合物的铜原子关于配基原子形成变形平面四方型.利用量子化学G98W软件,在Lan1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载体催化瓦斯传感器检测原理的分析,指出瓦斯体积分数与瓦斯传感器输出电压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应用函数型连接神经网络的强非线性逼近能力,且不依赖确定的数学模型的优点,建立非线性校正模型,消除瓦斯检测中的非线性误差.网络仿真结果与分段线性拟合曲线的比较表明:这种非线性校正模型结构简单、收敛速度快、逼近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以4种吡啶-4-甲醛缩氨基酸席夫碱配体及其相应的4种金属配合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种细菌进行了抑菌实验,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从分子前线轨道、键级、电荷分布等方面探讨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抑菌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N健的键级越小,化合物分子的HOMO与LUMO之间的能量差(△E)越小,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越大,EHOMO能量越高,抑菌效果越好,且抑菌活性部位可能在C=N和吡啶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