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托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盾构区间隧道工程,基于监控量测和数值模拟,就隧道上覆淤泥地层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了淤泥地层会显著地增大地表沉降和沉降槽影响范围,并得到了地表沉降随淤泥地层分布深度、分布厚度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前地铁施工中关于砂土地层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南昌地铁部分区间的监测数据,运用了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对相应的地表沉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结果得到的基于南昌砂土地层的Peck公式,并依据部分区间的施工参数统计,取得了一系列施工参数优化的措施。这些成果既是对南昌砂土地层地铁施工的有效总结,又可为其他砂土地层地区地铁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轨道交通6#线东山口站左线站台隧道采用盾构先行过站后扩挖方案修建,地面环境复杂,且建筑物桩基所处地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盾构隧道扩挖施工易引起较大地面沉降。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扩挖施工诱发地层失水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现场扩挖施工变形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并且运用叠加原理将得到的最终地表沉降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层失水沉降及扩挖施工沉降比例为2∶3;盾构隧道台阶法扩挖上台阶施工地表沉降量较大,两台阶两部与两台阶四部扩挖法地表沉降差别不大,盾构扩挖法修建左线站台隧道最大地表沉降为右线CRD法站台隧道的65%;拱部大管棚、袖阀管注浆复合超前预支护增加了地表沉降槽宽度,减小了地表沉降量及倾斜;盾构轴线偏移方案减小了围岩塑形区范围,更好地发挥拱部超前预支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地铁8号线同德围站-上步站盾构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并提出基岩侵入比的概念,研究在不同基岩侵入比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岩侵入比的增大,地表沉降值减小,不同基岩侵入比地层地表沉降差异明显,0~0.2和0.5~1的基岩侵入比是敏感区间,在这两个基岩侵入比区间的沉降值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玉—郝区间隧道、14号线菜—西区间隧道和九—大区间隧道为背景,通过对不同地层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砂土地层对土仓压力敏感性最强,砂土及黏土地层对同步注浆量及注浆压力的敏感性都强,而卵石地层由于自身的成拱性质对同步注浆量及注浆压力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且它的变形具有滞后性;砂土地层测点的先行沉降量最小,黏土地层测点的先行沉降量最大;砂土地层测点的最终沉降量最大,而卵石地层测点的最终沉降量最小;砂土地层及卵石地层中测点在盾构通过后稳定所需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6.
李钟  杨仙  黄常波  邓美龙 《建筑技术》2009,40(11):1021-1022
地表沉降是隧道施工中一项重要风险,盾构掘进引起土体沉降有开挖时水土压力不平衡等多种原因。在北京地铁4号线某区间施工中采取了控制排土量、紧凑衔接各工序、及时同步注浆与二次补浆等控制措施。大大减小了土体沉降量。实测地表沉降量比采用FLAC3D软件对地表沉降模拟得出的预测土体沉降量小很多。  相似文献   

7.
盾构法是地铁隧道施工常用的工法之一,但对于填海地区盾构推进过程中引起复杂地层的地表沉降的机理,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积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深圳地铁某区间地铁隧道开挖为例,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对地铁双盾构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得到由隧道开挖造成的地表沉降曲线,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隧道地表沉降随盾构推进时沿横向分布的变化规律,为本工程的后续施工及类似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复合地层盾构开挖掘进中,常常会遇到密闭舱内土砂粘结、涌水和涌沙等若干问题,从而导致地表沉降、地面塌陷等事故。国内外学者对复合地层地表沉降、支护力与土体位移关系以及地面塌陷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将相关研究成果依据研究方法分类,从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建议对复合地层各覆土层沉降规律、支护力不足时的破坏形状,影响极限支护力因素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及地下水渗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各覆土层沉降曲线,利用模型试验研究复合地层地面塌陷机理,总结各覆土层沉降规律和地面塌陷模式,从而提出更加适用于复合地层的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和地面塌陷破坏模型。  相似文献   

9.
富水软弱地层中盾构隧道渗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对盾构施工引起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造成影响。在地表长期沉降的计算中,隧道渗水的工况是不容忽视的。对此,以富水软弱地层盾构隧道渗水为背景,将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视为地下水向低水头位置和向隧道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导了长期沉降计算式。针对3个实际工程,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与不考虑隧道渗水的方法、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黏土占比较高的地层,不考虑隧道渗水的方法计算结果偏小,与实测值存在一定的偏差;隧道渗水量越大,引起的地表沉降量越大;考虑隧道渗水可有效提高长期沉降的计算精度,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地铁4号线工程实例为背景,结合盾构法施工地层变形机理以及隧道施工的地表横纵向沉降监测结果,分析总结了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变形规律,为今后类似近距离下穿越既有线路或建(构)筑物的盾构隧道工程的地表沉降控制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李鹏举  于洋 《市政技术》2010,28(4):104-106
介绍了目前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横向沉降预测的常用方法——经验公式法、理论公式法、数值模拟法及BP神经网络预报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工程TA04标段3号盾构井—胜太路站区间隧道不同埋深、地质及施工参数条件下,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实测结果表明:盾构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施工时地表沉降值显著大于在全断面硬岩地层施工工况,土舱压力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开挖面稳定影响较大;全断面硬岩地层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值几乎不受埋深、土舱压力及同步注浆等变化的影响。结合施工过程中刀具磨损、开挖面结泥饼等施工难点,提出了根据硬岩与上软下硬复合地质条件盾构施工分别采取欠压推进和保压推进等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铁盾构由于其高机械化、高自动化、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小等优点在地铁隧道中广泛应用。但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地层沉降易导致地表建构筑物倾斜,甚至开裂、倒塌,施工中存在很多风险隐患,事故频发。本文以武汉地铁二号线某区间隧道为背景,通过现场实际监测数据系统分析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的时空效应及影响因素,并探讨隧道设计参数、地质情况和施工参数三个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总结地表沉降规律,指导盾构掘进参数的优化调整,从而降低和控制工程安全风险,并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区双圆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单圆盾构工法相比,双圆盾构工法有其独特的施工技术要求,其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更为复杂。根据上海轨道交通六号线双圆盾构区间段地表沉降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了地表沉降槽的形态特征,提出了沉降槽宽度范围的估算公式。结合双圆盾构区间段的工程实践,进一步探讨了与地表沉降相关的双圆盾构施工参数的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水平,控制地表沉降,本文以广州地铁四号线北延段车陂至南村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盾构隧道引起地表沉降的主要施工参数并进行了相关的优化,通过分析地表沉降的时间规律,研究提出了控制盾构掌子面、盾体通过和盾尾脱出时三个阶段地表沉降的可行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及环境保护问题至关重要,而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有着密切的关系.较为全面的论述了盾构各施工参数理论取值依据,以广州地铁某下穿城市繁忙重要线路工程为实例,通过现场施工监控和信息化施工手段,得到了该段盾构施工的最优施工参数,并且研究提出了控制盾构掌子面、盾体通过和盾尾脱出时三个阶段地表沉...  相似文献   

17.
盾构在城市地铁施工中因穿越城市中心区及重要建(构)筑物,使得地层变形控制成为盾构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从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的特点着手,通过地层变形原因分析,并结合北京地铁5号线的工程实践,提出了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的控制措施。希望能为盾构施工的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市政技术》2015,(4):73-76
以青岛地铁3号线中山公园站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了浅埋碎裂岩层暗挖地铁车站不同施工步下的地表沉降规律,确定了中导洞开挖及临时支撑拆除为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工序,为青岛地区典型的厚强风化岩层地铁车站的沉降分析与变形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马静 《市政技术》2019,(3):122-125
应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北京某典型地铁盾构隧道下穿雨污管线工程为依托,分析了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雨污管线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1)雨污管线竖向沉降量要远大于水平位移量,管节间的不均匀沉降是管线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2)盾构隧道与雨污管线正交时,隧道最上方管节受左右两侧管节挤压,为整个雨污管线最薄弱部位;盾构隧道与雨污管线平行时,管线会发生朝掌子面方向的倾斜。3)盾构隧道以较小角度穿越雨污管线时,管线的位移及转角等变化量较小。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铁双层车站抗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结构相互原理对南京市典型双层地铁车站进行了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构件节点与中柱处应力最大,结构峰值变形反应与自由场峰值变形反应之间特性基本相似并近似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讨论地震作用下土-地下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