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页岩气     
《能源》2011,(6):30-30
中国国土资源报:有关专家断言,中国的大陆面积主体都是沉积岩,页岩气的资源潜力相当可观。而近年来美国“页岩气革命”背后的技术进步更让这种希望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页岩气难题     
孙永祥 《能源》2011,(3):54-54
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光鲜,被越来越多的难题所代替,目前,无论在美国还是世界其它地方,页岩气开发面临的挑战正在增加。  相似文献   

3.
明白页岩气     
《能源评论》2014,(5):68-71
页岩气革命发生于美国,并已蔓延至其邻国加拿大。中国也已初步实现了页岩气商业化开采,根据我国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到2015年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2020年力争达到页岩气年开采量为600亿至10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2013,(11):4-4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页岩气产业,根据《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及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能源局制定了《页岩气产业政策》。《页岩气产业政策》共有八章三十六条,即总则、产业监管、示范区建设、产业技术政策、市场与运输、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支持政策和附则。  相似文献   

5.
页岩气开发现状及成功开发页岩气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勇  杨海波 《中外能源》2011,16(7):47-50
介绍页岩气的性质、特点、全球分布情况以及国内外勘探开发现状,世界范围内,泥、页岩约占全部沉积岩的60%,页岩气资源前景巨大。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1012m3,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拉美、中东、北非以及前苏联地区等。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1012m3,与美国大致相当。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页岩气是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北美油气生产商把页岩气藏作为重要天然气开发目标,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对北美页岩气藏的深入研究并系统总结其勘探开发历史与成功经验,认为其有效勘探开发的关键在于有政策引导和水平井、水力压裂等先进钻、完井技术的成功应用。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很大,但我国对页岩气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从勘探技术、钻井技术、开发技术和政策支持四方面论述了页岩气开发的难点和技术对策,提出了国内页岩气成功开发的工作思路,对国内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方亮 《能源》2012,(6):88-89
由于在天然气进口严重受制于俄罗斯,乌克兰为笼络人心,减轻财政负担,必须押宝页岩气。  相似文献   

7.
徐沛宇 《能源》2014,(1):58-59
未来可达万亿规模的页岩气油服市场,正上演一场剧烈的乙方争夺战,中国本土萌生的后起之秀,需要克服怎样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范珊珊 《能源》2014,(5):22-25
4月13日中午时分,我们从居于重庆东南部的涪陵县城出发,去探访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此刻的重庆已经烈日高照,俨然已入夏季,沿着蜿蜒的山路翻越了几座高耸的山顶之后,便来到山坳间的一片开阔之地,鲜红色的井口管道是这里最为醒目的工业存在,与四周山体的黑色岩石形成强烈对比。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石面经过长时间风化呈黑色,似烧焦状,“焦石”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9.
范珊珊 《能源》2013,(3):57-59
傍上中国石油巨头联合开采,已经成了外资公司在华开采页岩气的独特模式。这种曲线入华的开发模式,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非常规能源,页岩气的开发对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能源安全的需求、高天然气价格的刺激以及在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示范作用带动下,世界范围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活动非常活跃,其中阿根廷、英国、沙特、澳大利亚等国的页岩气勘探成果尤为显著。我国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提出要坚持"绿色低碳"战略,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在从能源战略、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了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基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视角,运用SWOT量化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页岩气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并指出我国具有页岩气储量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等优势,同时面临体制机制不配套、勘探开发技术不完善、环境风险巨大等挑战。最后提出了健康、快速发展我国页岩气产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国家加大科研投资;给予财政和税收支持;进行严格的环境监管;多条途径推动页岩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走适合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低碳之路。  相似文献   

11.
张姗 《中国能源》2020,(6):21-24+41+47
美国页岩气成功开发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对我国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美国页岩气发展现状梳理,总结了页岩气取得突破主要体现在水平井钻探技术,重复压裂技术,密切割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方面,同时服务公司激烈竞争使开发成本不断降低。结合我国页岩气发展现状和政策现状,分析了我国页岩气发展机遇和挑战并提出要加强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积极探索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创新,及时总结开发示范区的经验,国家继续采取积极财税政策等五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能源评论》2013,(1):16-19
随着世界经济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快速转化成为必然。美国的页岩气大规模产业化开采,已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3.
朱晓培 《能源》2012,(6):65-67
从完井数量到出气量再到门槛的降低,页岩气的发展在我国不断获得突破。新一轮招标到来之际,民营企业能否在这次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4.
《能源》2012,(10):34-34
问:日前,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将于2012年10月25日正式面向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公开招标出让页岩气探矿权,这次招投标有什么特点?是否意味着可以大规模开发页岩气?  相似文献   

15.
中国页岩气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据国土资源部通报,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4个,面积17×10~4km~2;累计投资200亿元,钻井400口,其中水平井130口;累计完成二维地震2×10~4km,三维地震1500km~2。估计2015年,我国页岩气产量达到65×10~8m~3,2017年150×10~8m~3,2020年全国页岩气产量将超过300×10~8m~3,如果措施得当,有望达到400×10~8~600×10~8m~3,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钻采技术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页岩气开采已成为全球资源开发的一个热点。页岩气储集层通常呈低孔、低渗透率,开采寿命长,生产周期长,采收率变化较大,且低于常规天然气采收率。不同于常规天然气的开采特点决定了页岩气开发具有其独特的方式。水平井技术对于扩大页岩气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水平井的成本一般是垂直井的1~1.5倍,而产量是垂直井的3倍左右。水平井技术结合geoVISION随钻成像服务和RAB钻头附近地层电阻率仪器等LWD技术可进行更高效、更合理的开采。压裂增产技术是页岩气开采的另一种方式。清水压裂技术用于产生更密集的裂缝网络,形成额外的渗透率,使气体能更容易流向井中,从而生产出大量地层天然气;多层压裂技术常常用于垂直堆叠的致密地层的增产:重复压裂技术用于在不同方向上诱导产生新的裂缝,从而增加裂缝网络,提高生产能力;还有最新的同步压裂技术。即同时对两口或两口以上的井进行压裂。这些压裂技术结合室内实验和测井技术,使得页岩气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能源》2012,(11):22-23
随着门槛的放低,各路资本在页岩气开发上演了一场“肉搏战”。10月25日,国土资源部在京举行2012年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招标开标仪式,仅20个区块,就吸引了83家企业投标。由于本次页岩气招标首次对民营企业开放,从而致使央企之外的大批企业蜂拥而人。  相似文献   

18.
丁健春 《能源》2012,(8):88-89
由于软硬件条件不同,美国页岩气的成功或许不能复制,但中国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美国页岩气革命正在改变着世界能源格局的版图,它不仅满足了美国国内的天然气消费,而且还正在筹划对欧洲出口,页岩气在美国的崛起,甚至还引发了一场有关地缘政治革命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抗 《能源》2012,(8):56-57
中国的页岩气可能没有美国那么丰富和易勘探开发,但其储量处于同一量级,开采的关键在于软环境的改善。有人说,世界上生产页岩气最多的是美国、而谈论页岩气最多的是中国。谈论的多,说明此事重大。上下关心众说纷纭,似乎也说明还没有去深入研究、更没有投入大量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页岩气发展的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大气环境的越来越重视,天然气将成为理想的能源,页岩气的快速崛起必将被越来越多国家所关注。全球页岩气革命或将到来,除了如火如荼的中美以外,以下国家也在参与页岩气相关产业的开发:(1)英国:英国政府2018年5月17日宣布将采取措施简化和完善页岩气规划应用的监管流程,加快规划应用,以支持该国页岩气行业的发展。同时强调页岩气对英国的重要性。预计英国的页岩气商业生产需要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