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11月15—16日,在广州市召开了“2005年中国LNG国际会议”。会议由广东油气商会主办,国内外大型公司及相关研究单位约150名代表与会。会上,与会代表就LNG资源和贸易、利用与投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分析了世界LNG的发展趋势,并强调LNG的综合利用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正>受国际油价走低的影响,2015年建设成本较高的LNG项目将面临经营困难,甚至被迫出售。2014年国际液化天然气(LNG)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较2013年增长2.1%。卡塔尔仍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我国2014年LNG进口量高达2000万吨,2010年起连续5年保持增长。总体上看,2014年国际LNG市场呈现消费差异较大、LNG价格波动较大等特点。从2014年的市场表现看,我国LNG市场发展面临诸多挑战。2015年,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影响,国际在产LNG项目  相似文献   

3.
《石油学报》2014,(3):15
1主办单位:广东油气商会广东省石油学会2会议时间:2014年4月9—11日3会议地点:中国珠海·珠海德瀚大酒店4会议议题中国LNG的供应与需求,中国主要LNG进口终端项目的最新进展,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与国际LNG价格展望,北美天然气市场最新发展情况对亚洲天然气工业的影响,北美页岩气急速发展与LNG增加带来的启示,北美LNG出口到中国的展望,新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4月2日,被称为液化天然气(下称LNG)行业"奥林匹克"的第19届国际液化天然气会议在上海开幕,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内人士一同探讨全球LNG产业的未来。据悉,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突破2 800×10~8m~3,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天然气和LNG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5.
气、天然气工业杂志社等协办的“2006年中国LNG国际会议”在广州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美国Purvin&Gertz公司、百国盛环球私人有限公司、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新奥燃气公司、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研究中心、亚太中国能源有限公司、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美国GE能源集团公司、加拿大西港创新公司、花旗集团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金融界人士共2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能源政策,LNG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LNG市场迅猛发展,贸易量持续快速增长。基于对国内外LNG市场供需现状的详细分析,总结了国际LNG生产和需求的发展情况,国内LNG生产、进口现状以及未来的需求情况,分析了全球天然气价格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一是国际LNG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二是亚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也是最具潜力的LNG消费市场;三是未来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以年均高于8%的速度递增,LNG进口量还将会不断攀升;四是我国推动天然气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与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接轨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9月1日至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LNG大会及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近千人齐聚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共同探讨LNG产业发展趋势。据"LNGCHINA"专家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LNG产业规模是2013年的4-5倍,未来10年中国LNG工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近年来,我国LNG行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中国LNG汽车、LNG动力船舶、LNG车船加注站的数量均居世界第  相似文献   

8.
谭蓉蓉 《天然气工业》2007,27(10):119-119
2007年9月21日,从第二届亚太(LNG)国际会议上获悉,由于各国对LNG需求大量增长,现货市场交易越来越频繁,气价一路走高,整体供求相对失衡。目前被列入国家总体规划的共有11个LNG项目,包括广东深圳、福建莆田、上海洋山等。此外澳门、海南也在着手开展LNG接收站的建设,但获得资源落实的仅有4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15—17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也是中国第一个LNG项目所在地--深圳,召开了“2008年第三届中国LNG国际会议”。在广东油气商会主办,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和深圳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协办下,与会者交流了中国LNG的发展信息,探讨了天然气利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LNG贸易在供应、需求、价格方面面临一系列风险,需要在价格体系、产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加大建设步伐。2017年中国LNG进口量为3789万吨,增速为48.4%,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国。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18—2023年,中国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贡献率为37%,并在2019年进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中国天然气在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LNG产业面临从供应到需求以及价格等多方面风险。为应对这些风险,我国在天然气基准价格体系、拓展天然气产业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应加大步伐。供应风险供应方面,我国LNG贸易在气源生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9日,在第二届中国中小型LNG国际论坛上,业内专家对我国中小型LNG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与交流。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秘书长胡卫平提供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LNG2015年至少实现年产124亿立方米。据统计,2005年以来,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7%。2013年天然气消费量1676亿立方米,居全球第三,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9%。随着2011年建设快速推进,我国2012年底小型LNG产能超过2000万立方米/日,2013  相似文献   

12.
国际LNG贸易合同演变及其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LNG贸易一直以长期的固定合同为主,近年逐渐出现短期合同和现货交易,并有扩大的趋势。其动因是LNG市场结构的变化、下游采购商调峰需要、液化和气化能力的增加以及更多LNG运输船投入使用。短期合同将改变LNG的国际市场,因此,紧跟全球LNG市场变化,建立多渠道合作关系,才能满足国内能源市场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以来,全球LNG市场供应过剩局面加剧,导致LNG市场价格屡创新低,我国LNG到岸价大幅下跌。随着美国、俄罗斯等国LNG项目陆续投产,全球LNG市场供应过剩局面加剧。据统计,今年内全球新增LNG出口量将达2 000万吨。但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加之全球LNG市场消费增速放缓,LNG价格持续下行。截至目前,我国LNG到岸价已从2014年最高点的20.03美元/百万英热跌至5.76美元/百万英热(1百万英热单位=1 055兆焦),跌幅超过70%。国际LNG价格持续低迷将为国内LNG进口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截至2016年上半年,国内已投产LNG接收站12座,总接收能力达4 270万吨/年;已投产中转站3座,  相似文献   

14.
国际 LNG 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贲  罗家喜 《天然气工业》2007,27(1):140-144
为弥补日益增加的天然气供需差额,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已建、在建和已规划了数个LNG接收站,用于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但是能否最终实现有保障的稳定供应,其最关键的因素还是LNG的市场价格问题。为此,简介了国际LNG定价机制的演变,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国际LNG价格的影响,以及影响国际LNG价格变动新因素,如油气进口国的协调、LNG现货和期货贸易、管道天然气贸易的影响等。最后,从长、短期供、需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国际LNG市场价格走势。  相似文献   

15.
肖建忠  王璇 《天然气工业》2019,39(11):117-125
近年来,我国LNG现货进口量呈现明显增长的势头,LNG现货市场成为我国补充气源的重要渠道和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研究我国LNG现货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定价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基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LNG现货交易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LNG现货价格与国际天然气价格、中国原油现货价格、中国宏观经济之间的传导关系及动态响应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国际天然气价格指数波动对我国LNG现货价格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传导关系,该价格指数对我国LNG现货价格的影响可达40%;②我国LNG现货价格不能直接对国际天然气价格造成影响,也不能通过宏观经济运行间接传导作用于国际天然气价格;③我国LNG现货价格与原油现货价格之间不存在价格传导关系,国内LNG现货市场与原油现货市场形成分割局面。进而提出建议:①短期合同应当基于LNG现货价格建立定价机制;②利用交易中心平台产生的现货交易价格编制和发布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指数、LNG价格指数、LNG运输价格指数等一系列指数产品,争取亚太地区LNG定价权,提升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的话语权;③推动LNG接收站公平有序开放,提高LNG接收站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石油学报》2014,(3):12
有关单位及行业各界人士:感谢各位朋友的鼎力支持,2011年和2012年LNG产业技术发展国际论坛成功举行。为了更进一步进行交流,现拟定于2014年5月27—28日在西安举办"2014 LNG产业技术发展国际论坛"。本次论坛的具体信息为:主办: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承办:陕西省燃气设计院协办: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液化天然气分会1会议背景1响应我国政府"十二五"规划,发展低碳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国际环保监管日趋严格,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海运领域推广应用成为热点议题。在中国,随着大气污染和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LNG供应的增长,LNG动力船的发展受到政府、业界的普遍关注。LNG在中国船舶领域的应用始于2010年,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6年底,中国内河已完工LNG动力船127艘,实际投入运营的仅30艘左右;建设完成的水上LNG加注站14座,投入运营的仅有2座LNG加注站。当前,中国政府出台多项补贴、环保、试点示范项目等鼓励政策,力图推动LNG船舶的发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中国LNG动力船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航运业低迷,导致货运需求下降,船东使用LNG作为动力的意愿降低;二是发动机技术相对落后,导致LNG动力船的燃油替代率较低,经济与环保优势下降;三是LNG补贴政策的不足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四是安全监管法规限制了LNG运输与加注船的航行,制约了水上LNG产业链的发展。综合考虑政策与经济环境因素,本文对LNG动力船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估计2020年前中国LNG动力船仍将处于发展初期。  相似文献   

18.
世界液化天然气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世界LNG(液化天然气)贸易量增长到1.59&#215;10^8t。LNG市场的年增长率为8%,到2020年将占天然气贸易量40%,占天然气消费量15%。评述了世界LNG贸易现状以及LNG出口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企业看点     
<正>我国两油企拟各收购俄北极LNG-2项目10%权益日前,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公司、中国海油签署协议,将分别收购由俄诺瓦泰克公司牵头开发的北极LNG 2项目10%的权益。北极LNG 2项目位于俄罗斯北极格丹半岛,是诺瓦泰克公司继亚马尔LNG项目之后在偏远极地开发的第二个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该项目包括Utrenneye天然气田的开发和生产,以及三条LNG生产线的建设和运营。  相似文献   

20.
对未来内外部环境的准确研判是制定战略的关键因素.通过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海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识到: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满足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天然气将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口LNG将是解决中国天然气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中国海油率先引进LNG,成为中国最大的LNG供应商.2004年以后,LNG价格随着国际油价大幅攀升而成倍增长,国际上几条主要的天然气液化生产线延期投产,也助推国际LNG资源迅速呈现"卖方市场"的特征,而此时国内还沉浸在低价LNG期望中,国际LNG资源谈判无一成功,导致LNG接收站建设项目3年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海油于2008年4月将旗下负责上游LNG业务的彩虹项目组、资源和运输办公室与主营LNG进口及天然气发电的气电公司整合为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明确提出"用10年时间引进LN G4000万吨,在此基础上建成国际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公司"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