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梅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5):149-150
以济南某实际工程不同厚度的基础底板为例,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数值模拟不同厚度混凝土基础底板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研究相邻不同厚度混凝土底板的相互影响,并对实际项目的底板温度进行了全程监测,与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有限元软件可准确模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温度和化学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混凝土水泥水化反应放热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通过控制各单元对系统刚度矩阵及载荷列阵的贡献模拟分层浇筑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变化,分析了分层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根据瞬态热传导方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拱形结构混凝土动态浇筑过程进行模拟和对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混凝土浇筑温度场是可行的;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升在浇筑30.84h时达到峰值,约为62℃;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度梯度发生在浇筑22.42h时,为46.4℃/m;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度应力发生在浇筑35.84h时,最大温度第一主应力为0.070MPa。根据温度梯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现场混凝土适时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了拱形结构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某大桥节段模型试验为背景,在其桥墩浇筑过程中实测了内部水化热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采用Midas软件对该桥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水化热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早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场差异性以及普通混凝土相比于早强混凝土到达温度峰值时间滞后性的一般规律;并研究了设置冷管循环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强混凝土中设置冷管循环能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  相似文献   

5.
李勇  管昌生  程骥  都全红 《混凝土》2012,(8):122-124
根据天津117大厦塔楼D区底板C50大体积混凝土试验方案,基于混凝土水化热放热模型与计算理论,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场与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出水化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空间分布。计算表明:混凝土中心温度变化较大,温度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底部和四周与土壤交接部位,但远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不会导致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5,(2):118-119
为研究绝热温升对冻结井壁温度场的影响,根据井壁温度实测数据,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冻结壁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了考虑绝热温升影响的井壁温度场分布模型。实测与模拟结果表明:井壁浇筑后初期由于水化的热影响,井壁温度迅速升高,双曲线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为预测冻结井壁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箱梁浇筑温度场的实测分析及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惠颖  田贵泉  舒鑫 《混凝土》2007,(5):19-21
对安登大桥主桥0号块混凝土箱梁的浇筑后温度场进行实测,得出了箱梁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的一般规律.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温度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用本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为精确的模拟实际温度场,为解决工程中的类似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某地下防护工程隧洞被覆结构模型,对被覆混凝土冬季施工期的浇筑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采用ANSYS参数设计语言(APDL)编程模拟混凝土温度场变化过程,分析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不同时间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从而得出合理的温控防裂措施.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温控防裂技术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增加变缓,且均小于抗拉强度,混凝土基本不出现裂缝,有效保证了地下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借助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地铁车站混凝土侧墙浇筑后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模拟。讨论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边界约束强度对车站侧墙混凝土温度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底梁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地下连续墙约束强度,能略微减小侧墙混凝土结构在热膨胀作用下产生的最大拉应力,而减小底梁的约束强度能有效减小混凝土的拉应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大体积混凝土扩大基础温度场模型,对扩大基础浇筑阶段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混凝土内部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和现场温度监测,指导制定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方案,并采取相应温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