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其非均质性是一个有待突破的方向。储层地质研究的突破,可以使这些储层成为新的勘探开发领域,加快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为此,通过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沉积特征的分析及预测方法技术的研究,总结出对也门1区块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下一部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B区块钻井中因井喷、井漏以及卡钻事故造成大量井眼报废的钻井难题,在分析已钻井发生的事故案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次生高压气藏"、高压盐水层和高压气层对钻井安全的影响,跟踪研究新钻井出现的问题,通过11口井的钻井实践,形成了由井身结构设计、钻井液体系、井控装置配套和以"液量稳定"控压钻井方法为核心的钻井工艺等组成的阿姆河右岸B区块钻井关键技术。在B区块现场应用后,钻井成功率由原来的18.46%提高到100%。实践表明,该钻井关键技术能够保证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B区块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也可为其他类似区块安全钻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中针对阿姆河盆地A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对纵波属性敏感的特性,以地质、测井信息为约束条件,通过拾取三维地震波的速度、有效振幅、频率等信息,应用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对A区块主要目的层的储层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获得以下认识:①阿姆河盆地A区块碳酸盐岩具层状反射特征,顶、底界为两组强反射,内部可以看到成层性较好、连续分布的反射波,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以孔隙型为主,裂缝不发育,偶见微型溶孔、溶洞;②在研究区平面上的低速异常区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区带,低速异常区主要位于工区偏南部的东、西两端,其余大部分为较高的速度发育区,在构造高部位的低速异常带为有利钻探位置;③垂向上不同岩性在反演剖面上表现为不同的速度特征,即浅部的碎屑岩速度最低,中部膏盐层速度明显高于上部碎屑岩,下部碎屑岩层受压实作用影响速度高于上部碎屑岩层,主要目的层碳酸盐岩的速度最高。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两口探井均产出高产天然气流,证明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录井、岩心等多种信息,从不同的视角,通过大量第一性资料,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全方位研究了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膏盐岩下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区裂缝走向主要分3组系:北西向、北东向与近东西向;主要断层分布区域的裂缝相对密度较大,断层不发育区域则裂缝的相对密度较小;直立缝、斜交缝与水平缝相互切割,形成立体交叉网状结构;岩性致密层以水平缝和低角度缝为主,较疏松的岩性以斜交缝为主;储集空间以水平缝-小裂缝-小孔洞为主。  相似文献   

5.
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马如辉 《天然气工业》2005,25(10):36-37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砂岩储层是致密化非均质储层,其成藏模式是“古构造+裂缝改造”。因此,裂缝预测在储层油气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裂缝预测方法(如曲率法)仅仅适用于简单构造地区,对于具有多期次构造运动影响的复杂构造地区,需要使用新的裂缝预测法--“应变法”。用“去断层恢复”、“去褶皱恢复”、“去压实恢复”等方法模拟地层沉积演化逆过程,将地层逐步恢复到无形变时的沉积状态, 并计算不同地质时期地层构造恢复过程中的应变值,作为裂缝分布的控制参数,用地表露头裂缝统计及FMI成像测井数据作为裂缝方向的控制参数,最终达到裂缝预测的目的。使用该方法预测得到川西须家河组砂岩的裂缝分布范围,经过实际钻井的检验证实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挖掘多源异构多尺度数据中的裂缝信息降低裂缝预测的不确定性,在单井裂缝识别裂缝指示参数法的基础上,改进3种人工智能方法,从小样本分类预测、多尺度非线性特征提取、预测模型方差减小提升裂缝识别精度。井间裂缝发育趋势预测方法是通过人工智能地震属性裂缝预测获取井间裂缝带细节,与地质力学数值模拟获得的断层相关裂缝信息互补,提高裂缝预测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协同序贯模拟耦合单井与井间裂缝信息,生成裂缝网络建模所需的裂缝密度体。以中东扎格罗斯盆地A油田渐新统—中新统AS组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和检验。结果表明,单井裂缝识别准确率相比常规裂缝指示参数法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井间裂缝发育趋势预测法相比复合地震属性预测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所建裂缝网络模型与产液指数具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靠三维地震蚂蚁体追踪技术预测裂缝发育,并通过开发动态反应来验证裂缝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气田两种构造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大背斜构造储层主要表现为孔洞型储层,披覆构造储层主要表现为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储层。对于大背斜构造储层,孔喉中值半径越大,孔喉分布越偏向较大孔喉,呈现“好上加好”的特点。针对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及其开发特点,从动、静态角度以及物性综合指数与毛细管中值压力等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新物性综合指数 Zs。结合毛细管中值压力和新物性综合指数 Zs,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4个级别,并在实例分析中验证了 Zs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应用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还原气藏条件下各级别储层的气柱高度,并结合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地层测试资料研究了储层纵向和区域上的气水分布特征。储层普遍存在气水过渡带,相比于大背斜构造储层,披覆构造储层气水过渡带要更厚一些。裂缝在该区域发育程度和有效性存在明显差异,裂缝及微裂缝对于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求产,尤其是披覆构造储层求产作用关键。  相似文献   

9.
土库曼阿姆河右岸M区块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过渡带长、气水关系复杂,常规测井解释对识别流体界面、气水过渡带难度较大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困难,通过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及退汞效率对不同孔隙级别下的储层进行评价分类和有效性分析,得出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为3.5%,与实际测试结果匹配良好.综合毛管压力曲线、相渗曲线研究了气藏高度和气水分布特征,确定纯气产层的最低闭合高度应达到75 m,气藏气水过渡带较厚约为50m,结合相渗曲线等渗点得出气水过渡带上部26 m左右为经济效益产层.  相似文献   

10.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区块别什肯特坳陷带由于具有特殊的低能深水缓斜坡沉积背景,目前地质认识程度低,天然气勘探难度大。为了加快对该坳陷带的天然气勘探进程,在分析中上侏罗统卡洛夫阶—牛津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基底古地貌特征分析;再从地球物理方法入手,通过礁滩体厚度识别、非连续性地震属性提取和基于波动方程的模型正演等手段,开展深水低能缓坡礁滩特征研究及礁滩地震识别,落实礁滩分布,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该坳陷带的地震地质综合礁滩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坳陷带卡洛夫阶—牛津阶岩石类型以泥晶颗粒灰岩、颗粒泥晶灰岩及泥晶灰岩为主,卡洛夫期主要为中—外缓坡沉积环境,牛津期主要为上斜坡—下斜坡沉积环境,低能缓斜坡沉积特征明显;②该坳陷带基底古地貌发育3个次级古隆起,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貌特征,为后期礁滩发育奠定了地貌基础;③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识别出面积大于1 km~2的礁滩体68个,总面积为187.3km~2,其中该坳陷带北部及中—南部为礁滩较发育的有利区;④地质地震综合解释该坳陷带北部的G22井区、T21井区以及中南部的B21—H21井区及其周缘地区为有利区带,部署实钻2口井均获得了高产气流。结论认为,所形成的深水缓坡盐下小规模礁滩地震地质综合识别方法应用效果好,助推了该坳陷带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可以为类似气藏的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阿姆河右岸B区块巨厚盐膏层固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B区块上侏罗统启莫里阶组地层分布有900~1200m巨厚盐膏层,在钻井和开发初期发生了盐膏层段井径变化大、盐岩的塑性流动、挤毁套管等复杂情况,给钻井和固井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分析盐膏层特点和固井难点的基础上,采用了以下针对巨厚盐膏层的固井工艺技术:①优化套管强度;②检测和控制盐膏层蠕变速度,采用欠饱和盐水水泥浆体系,提高套管的居中度以及根据上层339.7mm套管鞋处地层承压情况,结合环空液柱组合优化注水泥施工参数,在井下不漏失的情况下实现大排量顶替,从而提高顶替效率。以San-21井的巨厚盐膏层固井施工为例,第一级固井采用抗盐两凝欠饱和盐水水泥浆体系;缓凝水泥浆密度设计为1.94g/cm3,封固井段为2267~2800m,快干水泥浆密度设计为1.97g/cm3,封固井段为2800~3614.92m;盐膏层厚1138m,固井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2.
储层是控制阿尔及利亚H区块油气成藏的一个主要因素。研究区三叠系SI段为三角洲平原沉积,由于区块探井密度低,准确把握分流河道展布方向及砂体发育特征难度大。在储层基本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地震属性研究、波阻抗反演及储层物性预测技术,对该区三叠系SI段河道展布及有利砂体进行了预测,明确了有利储层发育区,取得较好效果,为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扎格罗斯盆地A油田白垩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厚度大于500m,裂缝分布复杂,孔隙受成岩控制,有效储层预测难度大。针对上述难点,研究提出采用地质、测井、地震、油藏工程等多种信息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综合预测的思路。首先利用岩心的铸体薄片及实测孔、渗资料从微观上识别出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和发育模式,利用常规和成像测井定量解释储层的岩性、物性以及裂缝的产状,为地震预测提供地质和岩石物理模型;然后优选出预测裂缝的敏感叠后地震属性(曲率属性、对称性),利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识别技术对储层裂缝进行预测;最后借助与地震纵向分辨率相当的试井解释成果、试油提供的流量和生产指数等动态资料,对各属性及多属性融合技术的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最大曲率和照明3D(Illuminator 3D,I3D)属性在大尺度断裂及裂缝发育带识别方面具有优势;2纵波方位各向异性(AVAZ)裂缝检测方法能够提供关于裂缝密度及分布范围方面较为详实的信息;3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可综合各属性的优点,实现从小尺度裂缝到大尺度裂缝带的预测,刻画白垩系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阿姆河右岸东部地区卡洛夫-牛津阶裂缝发育程度较中部地区高,是东部区块储层高产的主控因素。由于裂缝类型多、成因复杂、测井识别难度大等原因,一直制约测井解释精度提高。根据多口井的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形成综合成因、期次、充填性、与溶蚀的关系等测井分类方法,建立裂缝类型测井识别方法。用电成像测井对各种裂缝进行分类识别,用常规测井资料对不同产状裂缝进行判别,用声波与中子交会方法对有效裂缝进行识别。利用电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张开度、阵列声波提取的斯通利波能量差和远探测声波处理的反射系数以及深浅双侧向差异等参数,建立有效裂缝评价的4个标准,形成裂缝有效性评价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对阿姆河东部地区裂缝性储层的评价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提高了储层解释的精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LZ 地区储层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裂缝控制了储层的储渗空间和井的产能。通过对LZ 地区的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并结合野外露头资料对裂缝产状进行分期配套,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横张缝、剪切缝以及断层伴生缝和派生缝等构造成因裂缝。针对以上3 种构造裂缝类型,分别采用构造曲率法、古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拟法、地震不连续性检测法等对该区不同类型裂缝的分布进行了预测,并采用权重评价方法综合这3 种预测成果进行裂缝的综合预测,即建立各预测方法的准确率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函数,再根据预测方法的准确率确定权重系数,将不同方法的预测成果进行综合权重计算,从而对研究区致密储层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综合预测,经钻井资料证实其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B区块的深部地层分布有巨厚盐膏层,在钻井过程中会发生盐层段井径扩大和石膏层段缩径、甚至出现盐岩的塑性流动,挤毁套管等复杂情况,给钻井和固井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文章在分析盐膏层的特点和对固井工程产生的危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盐膏层固井的工艺难点、措施,并简要介绍了San-21井盐膏层固井的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区块扬恰地区在盐下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早期静态资料分析认为气田各自具有统一的气水系统,随着气田开发的不断推进,发现储层非均质性强,气田具有多个独立的气水系统。为高效开发气田,通过对构造—沉积环境、地震、岩心及测试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区发育NE向、NWW和NNW向断层,其中NE向逆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主要通道,而NWW和NNW向断层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②不同组系断层对储层的改造作用不同,邻近NE向断层在构造破裂和埋藏溶蚀作用下易形成缝洞型储层,而NWW和NNW向走滑断层可连通不同丘滩体,易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③邻近NE向逆断层易形成"多礁一藏"的缝洞型气田,远离逆断层则形成"一礁多藏"的裂缝—孔隙型气田。结论认为:①裂缝和储层发育程度是天然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②邻近断层的裂缝—孔隙(洞)体系是天然气有利富集区,是开发井部署的首选目标区,可通过大角度斜井有效提高天然气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某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含油气层系,由于其特有的复杂物性,使地震的纵向和横向分辨率降低,其储层预测极其困难。塔里木盆地某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裂缝型储层,由于缝洞、孔洞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其有效储层分布非常复杂,物性变化和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不清,给储层横向预测造成很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研究技术体系,即相干体计算技术、地震一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再加上地震特殊处  相似文献   

19.
20.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致密气区块发育多个方向的天然裂缝,同时区域内地应力方向变化较快,由于这2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压裂裂缝的扩展,导致常规研究方法难以准确预测不同位置的压裂裂缝走向。采用四维影像向量扫描裂缝监测成果约束的蚂蚁体追踪技术对应力薄弱点进行预测,可以准确表征裂缝延伸方向。通过对51层裂缝监测成果统计得出,压裂井周围应力薄弱点方向可以表征压裂裂缝的延伸方向,同时识别出了172条应力薄弱点的位置、方向和规模。利用高精度地震的蚂蚁追踪技术拟合这些应力薄弱点,修正了蚂蚁体的初始边界、追踪偏差、非法步长、合法步数及停止标准等参数,实现了对整个区域压裂裂缝走向的预测。应用该成果对新监测的5口直井及2口水平井压裂段进行验证,其裂缝走向与预测结果均一致;且对未监测井的比对预测表明,预测裂缝走向的复杂程度与压裂井产能相关性好。表明该方法预测的裂缝走向准确,可为后期的井位部署及压裂优化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