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成藏规律,在分析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所需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断—砂配置垂向输导油气能力综合评价指数(Td)与侧向分流输导油气能力综合评价指数(Tc)的比值与砂体中油气柱高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套综合判别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的方法。利用文中方法综合判别东营组断—砂配置油气输导结果表明: ①南堡凹陷东营组67个已知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运移所需的最小Tc/Td为1,若Tc/Td值大于1,则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反之则断—砂配置垂向输导油气。②NP1-5井东营组11个未知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的综合判别结果显示,1~6号和8号断—砂配置的Tc/Td值均大于1,即断—砂配置侧向分流输导油气,有利于油气在砂体中聚集成藏,油气钻探为油层或油水同层; 7号和9~11号断—砂配置的Tc/Td值均小于1,即断—砂配置垂向输导油气,不利于油气在砂体中聚集成藏,钻探结果为干层。上述结果表明,利用文中方法判别南堡凹陷东营组断—砂配置油气输导情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斜坡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斜坡区断砂配置侧向输导油气条件及路径构成研究基础上,通过确定砂体输导油气区油气势能等值线法线的汇聚线与断裂转换带、断裂不封闭部位的叠合关系,建立了一套侧向输导油气路径的预测方法,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区沙二段的侧向输导油气路径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文安斜坡区沙二段断砂配置侧向输导油气路径仅分布在其西部的中南,北部、中部的侧向输导油气路径较南部发育;油气运移路径均是从西至东,延伸距离相对较短,主要由砂体输导油气区油气势能等值线法线汇聚线与断裂转换带构成,少数由砂体输导油气区油气势能等值线法线汇聚线与断裂不封闭部位构成。预测侧向输导油气路径上或附近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沙二段已发现的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断层与砂体是埕岛东斜坡东营组主要的油气输导要素。为了探究断-砂组合输导条件控制下油气运移与富集规律,本文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砂体RMS属性分析,首先划分了埕岛东斜坡东营组的断-砂组合样式,然后应用砂岩输导层相对输导指数RTi、断层侧向输导指数FLSI对断-砂组合输导性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结合HMIE指数和Trinity油气运移数值模拟,分析了断-砂组合样式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埕岛东斜坡断-砂组合样式可以划分为顺向型、反向型和主次复合型3大类。断-砂组合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1)断-砂组合输导性控制了油气运聚范围、层位及规模。当RTi> 0.15时,斜坡区油气的聚集程度与RTi成正相关,当FLSI≥0.45时,断阶区油气易侧向封堵成藏;(2)断-砂组合的多样性、通源性及输导性控制了油气优势运移路径。研究区主要存在由洼陷区向胜海10南断层附近,向胜海8南断层附近以及向断阶区的3条优势运移路径;(3)顺向型主要起阶梯式输导油气作用,反向型易侧向封堵...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断裂对渤中西洼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基于断裂结构、分布特征及输导机理的详细分析,首次提出应用断接盖层参数和断裂输导能力指数对油源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断接盖层参数和断裂输导能力指数可以有效地定量表征曹妃甸12-6油田不同构造带的油气充注能力及富集层位。研究区北部断裂带断接盖层参数较大、断裂输导能力指数较小,油气充注能力较弱,油气富集于馆陶组;南部断裂带断接盖层参数较小、断裂输导能力指数较大,油气充注能力较强,油气富集于明化镇组。根据断裂输导能力的不同,分别建立曹妃甸12-6油田南、北断裂带油气成藏模式,其中北部断裂带为"源-断-砂"侧向分流式油气成藏模式,南部断裂带为"源-不整合-断"垂向贯穿式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下生上储式”源储组合中油气沿断裂的运移规律,在断砂配置输导不同方向油气运移所需条件研究基础上,针对改进前断砂配置中油气运移方向判别方法中未考虑油气成藏期地质条件的不足,通过比较油气成藏期泥岩盖层内断裂填充物和下伏砂体古排替压力的相对大小,改进了油气在断砂配置中运移方向的判别方法,并将改进前和改进后方法分别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F2断裂与东二段砂体配置中油气运移方向的判别。结果表明:改进后方法认为,F2断裂在东二段泥岩盖层内填充物古排替压力均大于其下砂体古排替压力,F2断裂与东二段砂体配置中油气侧向运移,有利于油气在东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而改进前方法认为,F2断裂在东二段泥岩盖层内填充物古排替压力小于其下砂体古排替压力,F2断裂与东二段砂体配置中油气垂向运移,不利于油气在东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改进后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地模拟真实地质条件,评价结果更加接近客观实际,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对于“下生上储式”含油气盆地断层圈闭油气钻探风险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内油气分布规律,在断-砂输导体系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类型断-砂输导体系与断裂密集带、泥岩盖层被断裂破坏程度之间关系,结合油气分布特征,研究不同类型断-砂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贡献。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可分为反向、顺向和双向3种输导体系类型。反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背形和向形断裂密集带内,顺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单斜形断裂密集带外侧,双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仅分布在背形断裂密集带外侧。断-砂侧向运移输导体系可分为同层和跨层2种输导体系类型。同层断-砂侧向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断盖配置封闭的断裂密集带附近,跨层断-砂侧向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下部断盖配置不封闭,但上部断盖配置封闭的断裂密集带附近。反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贡献最大,其次是顺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最小是双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跨层断-砂侧向运移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贡献相对较大,而同层断-砂侧向运移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贡献相对较小。研究成果为正确认识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盆地内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的分布规律,针对目前断砂配置输导油气时间有效性研究这一薄弱环节,通过确定断裂输导油气时期和砂体侧向输导油气时期,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时期,再与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对比,建立了一套断砂配置输导油气时间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老爷庙构造东二段和东三段油藏。结果表明,老爷庙构造东二段和东三段断砂配置输导油气时期为明化镇组上段沉积期,晚于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第一次排油气高峰期(馆陶组沉积中期),不利于该高峰期油气运移,但略晚于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第二次排油气高峰期(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末期),能输导烃源岩该期排出的一定量油气,较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目前东二段和东三段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研究断砂配置输导油气时间有效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断—砂配置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着油气的分布.为厘清留楚地区东二段、东三段油气分布规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刻画断裂优势输导通道和连通砂体分布,通过东二段、东三段断—砂配置输导体系与下伏沙一段烃源岩之间关系,结合东二段、东三段油气分布,研究留楚地区东二段、东三段断—砂配置输导油气能力及其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9.
作为库车前陆盆地北带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是决定油气能否成藏以及成藏规模的重要条件。在对研究区输导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适合前陆盆地输导体系的公式,分别计算了逆冲断裂和砂体输导体系的输导效率;同时对不同构造带输导体系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拟定不同区带断裂、砂体输导体系对油气输导的贡献量。最后提出用权重法计算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效率的模型公式,并对研究区的复合输导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受到沉积作用和山前构造挤压的双重控制,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呈现出带状展布的特征,与已发现气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证明该模型公式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克拉地区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相对输导系数大于90×10-2,是研究区输导条件最为有利的区域,其次为大北地区,再次为迪那地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震、测录井等资料,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断裂下降盘的滨海断鼻为对象,开展断裂特征、砂体展布及断-砂组合与油气成藏分析,揭示断陷湖盆断裂发育区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断鼻新生代构造特征具有东西分带性,西段断裂主体区构造简单,东段帚状断裂区构造复杂,发育多组断裂。断裂演化的差异控制了砂体的空间展布,砂体在断鼻中段顺港东断裂下降盘的断槽带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形成顺向型断-砂组合模式,而断鼻东段断裂活动时期较晚,砂体受古地貌控制呈多期次北南向指状展布,与断裂匹配形成垂向型断-砂组合模式。断裂与砂体、油源及盖层的配置关系决定了油气的垂向输导能力、平面展布及纵向分布特征,在断鼻中段及东段分别形成了单条主断裂供烃-断砂顺向匹配-多层系立体含油和断裂系复式输导-断砂垂向匹配-条带状叠置含油两种油气成藏模式,控制了滨海断鼻油气分布和富集程度的差异。图10表3参48  相似文献   

11.
对研究区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油运移输导形式和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可知: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有源下圈正上方和源下圈侧上方2 种配置关系,油运移输导形式有直线型、反“L”型和“U”型3 种形式,直线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构成;反“L”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 断裂和过T1-T06断裂沟通砂体构成;“U”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被T2-T06断裂沟通砂体和过T2-T06 断裂构成。3 种运移输导形式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过T2-T06断裂控制着源下圈正上方空间配置油藏的形成与分布;②过T2-T06断裂越发育,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油供给越充足;③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反“L”型运移输导形成的油藏均分布在过T2-T06断裂沟通砂体输导通道上或附近;④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U”型运移输导形成的油藏均分布在过T2-T06断裂附近。  相似文献   

12.
支东明  李建忠  张伟  王晓辉  马强  刘俊田  杨帆 《石油学报》2022,43(10):1383-1394
2020—2022年,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双吉构造带多口井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流,表明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具有良好的常规油气勘探潜力。为深入研究吉木萨尔凹陷及其周缘二叠系常规油气的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双吉构造带井井子沟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双吉构造带是受SN向和EW向两组断裂控制形成的断鼻型正向构造,规模储集体发育,砂体展布受古地貌控制,具有"沟槽控砂"特征,具备形成大型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储层条件。井井子沟组发育"新生古储"型成藏组合,芦草沟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生烃超压驱动下,在井井子沟组砂岩储层中聚集成藏,具有"生烃增压驱动、断裂垂向运移、岩性富集高产"的成藏模式。双吉构造带井井子沟组油气勘探突破证实优质烃源岩的下伏储层具备规模成藏的潜力,构造带北部及南部靠近主走滑断裂带,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优越,是拓展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SD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薄砂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体的埋藏深度一般小于5000m,厚度一般小于10m,且横向变化较大,地震资料不能区分砂泥岩,因此储层描述困难。针对这些特点,探讨了卡拉沙依组薄砂体的预测方法。从井震关系研究出发,利用岩石物理参数,优选对薄砂体敏感的参数;通过试验分析对比,优选以自然电位反演方法为主的储层预测技术,提出了针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薄砂体的预测方法;在SD地区利用该预测方法进行了砂体展布描述,并预测了有利储集体,后得到了钻井证实。  相似文献   

14.
扇三角洲储层具有相变快、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以小层为单元的剩余油研究难以满足开发中后期调整需求,亟需开展单砂体剩余油定量描述。以南堡凹陷柳赞油田北区Es33油藏为例,在岩心描述、沉积构造分析、测井相识别的基础上,应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方法,进行单砂体划分与边界识别;应用分级相控建模方法,建立单砂体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开展单砂体油藏数值模拟,并应用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丰度与剩余油储量等3项指标对单砂体剩余油潜力进行了定量描述。钻探证实,预测结果真实可靠且具有较高精度,能有效指导研究区剩余油的精细挖潜。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一段非构造油气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一段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基础上开展精细沉积相研究,并进一步分析流一段非构造油气藏的油源条件、圈闭条件和非构造圈闭的形成特征。研究表明,流一段油源丰富,油气运移充注充分,储盖组合良好,主要形成断层-岩性(圈闭)油气藏、不整合面遮挡型(圈闭)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油气藏和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油气藏4类非构造油气藏,(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是这些圈闭的主要储集层。断层-岩性圈闭的特征是断层走向与三角洲物源方向垂直或交切;不整合面遮挡型圈闭的特征是三角洲砂体上游被剥蚀;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的特征是三角洲砂体下游发生构造抬升;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主要发育在深水区的中深湖,一般为三角洲前方的浊积体。根据以上特征,预测了流一段非构造油气藏的有利钻探目标。图9表1参33  相似文献   

16.
长堤地区油气成藏系统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长堤地区油气来源和运移聚集特征,将该区的油气成藏系统划分为中西部成藏系统与东部成藏系统。中西部成藏系统油气来源于五号桩洼陷,以断层、砂岩输导层为主要运移通道,以垂向运移为主,油气成藏类型比较丰富。东部成藏系统主要以不整合面和与之相通的砂岩输导层为油气运移通道,以横向运移为主,可在沙三段湖相砂岩及东营组下段的水下河道砂体所构成的岩性、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7.
油田开发阶段砂岩储集层横向对比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碎屑岩储集层油田开发阶段,横向对比砂体进而预测砂体分布、形态等是重要的开发地质研究工作,其准确性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以中期旋回为对比单元,建立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开展以静态和开发动态资料为基础的综合研究,确定砂体的大小和延伸范围;根据岩心、测井资料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储集层沉积微相分析,确定砂体的沉积微相组合类型、展布规律与形态分布。在上述条件的约束下,以微相类型为对比标准,完成单砂层的对比和分布预测。应用该方法对比黄骅坳陷港东油田明化镇组下段部分河流相储集层,首先建立以中期地层旋回为基础的等时地层格架,再以微相类型相同为对比约束条件,然后根据确定的砂体大小预测出砂体的位置和类型。图3参7(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8.
对吉林油田分公司低阻、低渗、高饱和油藏的储层油气水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本区构造平缓,属保康水系所形成的三角洲前缘相和前三角洲相.砂体类型以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和远砂坝砂体为主,砂岩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泥质含量较高.砂体横向上连通性好,纵向上砂层较多,属层状构造油气藏.该区青一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属低-特低渗孔隙性储层,而且具有亲水性.以上诸特点使得各储层内均表现油气水混相存在特征,油气水平面展布特征表现了受构造控制的明显因素,高部位高产气,低含水,产油中等;低部位高含水,低产气,产油低;腰部位产油高.产能状况与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参数之间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以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砂体多呈短条带状及透镜状,平面上错叠连片,纵向上与泥岩成薄互层,单层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性强;为了提高这类储层地震预测精度,采用了砂体分类综合预测技术。综合利用探井、评价井钻井资料,根据钻遇的储层厚度进行砂体分类;结合地震构造、沉积等寻找砂岩发育最优区,优选部署井位。根据研究结果,累计部署井位106口,钻遇砂岩成功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周华建 《岩性油气藏》2019,31(4):112-120
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萨葡高油层属于陆相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多层薄,砂泥互层频繁。利用常规叠后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只能预测部分相对较厚的河道砂体,精度低,井震结合储层描述技术不利于在长垣油田萨葡高油层中全面推广应用。利用萨尔图高密度地震资料的优势,进行叠前地震OVT域的处理,保留了数据体中炮检距和方位角2个参数,以地震沉积学为手段,分析了不同方位地层切片反映储层砂体特征的振幅属性,结合研究区的地貌学特征预测薄互层河道砂体,井震结合储层描述,进一步提高了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与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相比,精度提高15%以上。该方法为指导长垣油田井间剩余油描述和挖潜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